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动态的方式展现了康德思想的形成过程。

内容简介

从康德遗留于世的300多封信中选出100封书信,根据年代先后按照编年史顺序排列。康德书信是康德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包含了康德对自己思想体系的许多重要的说明和解释,形成了康德哲学著作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且以动态的方式再现了康德哲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同时,它们也是康德生活与事业的忠实见证人。

此外,《康德书信百封》的附录部分收录了康德三篇重要的论文,即《关于一种出自世界公民意图的普遍历史的观念》《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启蒙》《重新提出的问题:人类是否在不断地向善进步?》。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译者序言
  • 1 致莱昂哈德·欧拉
  • 2 致阿尔·布莱希特·冯·哈勒
  • 3 致国王弗里德利希二世
  • 4 致大学校长和评议会
  • 5 致约翰·戈特黑尔夫·林德耐
  • 6 致约翰·亨利希·萨姆埃尔·弗尔门
  • 7 致莎洛特·冯·克诺布洛赫小姐
  • 8 致约翰·亨利希·兰贝特
  • 9 致莫色斯·门德尔松
  • 10 致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
  • 11 致约翰·亨利希·兰贝特
  • 12 致马库斯·赫茨
  • 13 致马库斯·赫茨
  • 14 致马库斯·赫茨
  • 15 致约翰·卡斯帕尔·拉法特
  • 16 致克里斯蒂安·亨利希·沃尔克
  • 17 致马库斯·赫茨
  • 18 致马库斯·赫茨
  • 19 致约阿希姆·亨利希·卡姆佩
  • 20 致马库斯·赫茨
  • 21 致威廉·克利希顿
  • 22 致克里斯蒂安·亨利希·沃尔克
  • 23 致马库斯·赫茨
  • 24 致马库斯·赫茨
  • 25 致马库斯·赫茨
  • 26 致马库斯·赫茨
  • 27 致约翰·雅可布·恩格尔
  • 28 致马库斯·赫茨
  • 29 致马库斯·赫茨[手稿]
  • 30 致约翰·埃利希·比斯特尔
  • 31 致约翰·贝尔诺利
  • 32 致克里斯蒂安·伽尔韦
  • 33 致莫色斯·门德尔松
  • 34 致约翰·舒尔茨
  • 35 致约翰·舒尔茨
  • 36 致克里斯蒂安·戈特弗里德·许茨
  • 37 致克里斯蒂安·戈特弗里德·许茨
  • 38 致约翰·贝林
  • 39 致克里斯蒂安·戈特弗里德·许茨
  • 40 致路德维希·亨利希·雅可布
  • 41 致卡尔·莱昂哈德·莱因霍尔德
  • 42 致卡尔·莱昂哈德·莱因霍尔德
  • 43 致约翰·舒尔茨
  • 44 致亨利希·容施蒂林
  • 45 致卡尔·莱昂哈德·莱因霍尔德
  • 46 致卡尔·莱昂哈德·莱因霍尔德
  • 47 致马库斯·赫茨
  • 48 致弗里德利希·亨利希·雅可比
  • 49 致路德维希·恩斯特·鲍罗夫斯基
  • 50 致约翰·戈特弗里德·卡尔·克里斯蒂安·基塞维特尔
  • 51 致弗兰措斯·特奥多尔·德·拉伽尔德
  • 52 致约翰·戈特弗里德·卡尔·克里斯蒂安·基塞维特尔
  • 53 致约翰·弗里德利希·布卢门巴赫
  • 54 致奥古斯特·威廉·雷贝格
  • 55 致克里斯多夫·弗里德利希·赫尔瓦格
  • 56 致雅可布·西吉斯蒙德·贝克
  • 57 致卡尔·莱昂哈德·莱因霍尔德
  • 58 致雅可布·西吉斯蒙德·贝克
  • 59 致雅可布·西吉斯蒙德·贝克
  • 60 致雅可布·西吉斯蒙德·贝克
  • 61 致约翰·哥特利布·费希特
  • 62 致克里斯蒂安·哥特利布·赛勒
  • 63 致马丽娅·冯·赫伯特小姐
  • 64 致雅可布·西吉斯蒙德·贝克
  • 65 致约翰·埃利希·比斯特尔
  • 66 致神学院
  • 67 致雅可布·西吉斯蒙德·贝克
  • 68 致雅可布·西吉斯蒙德·贝克
  • 69 致约翰·本明·艾哈德
  • 70 致卡尔·施柏纳
  • 71 致阿伯拉罕·戈特黑尔夫·凯斯特纳
  • 72 致卡尔·弗里德利希·司徒林
  • 73 致约翰·哥特利布·费希特
  • 74 致格奥尔格·亨利希路德维希·尼科罗维
  • 75 致卡尔·莱昂哈德·莱因霍尔德
  • 76 致约翰·埃利希·比斯特尔
  • 77 致雅可布·西吉斯蒙德·贝克
  • 78 致约阿希姆·亨利希·卡姆佩
  • 79 致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草稿)
  • 80 致弗兰措斯·特奥多尔·德·拉伽尔德
  • 81 致卡尔·弗里德利希·司徒林
  • 82 致迪特利希·路德维希·古斯塔夫·卡斯滕
  • 83 致弗里德利希·席勒
  • 84 致约翰·戈特弗里德·卡尔·克里斯蒂安·基塞维特尔
  • 85 致克里斯多夫·威廉·胡弗兰德
  • 86 致克里斯蒂安·戈特弗里德·许茨
  • 87 致雅可布·林德布罗姆
  • 88 致约翰·亨利希蒂夫特隆克
  • 89 致约翰·哥特利布·费希特
  • 90 致约翰·亨利希·蒂夫特隆克
  • 91 致约翰·亨利希·蒂夫特隆克
  • 92 致弗里德利希·尼科罗维
  • 93 致格奥尔格·克里斯多夫·利希滕贝格
  • 94 致克里斯蒂安·伽尔韦
  • 95 致约翰·戈特弗里德·卡尔·克里斯蒂安·基塞维特尔
  • 96 关于与费希特知识学关系的声明
  • 97 致约翰·本明·艾哈德
  • 98 致卡尔·戈特弗里德·哈根
  • 99 致约翰·戈特弗里德·卡尔·克里斯蒂安·基塞维特尔
  • 100 致卡尔·克里斯多夫·许恩
  • 附录
  • 关于一种出自世界公民意图的普遍历史的观念
  • 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 重新提出的问题:人类是否在不断地向善进步?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德国古典哲人康德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毕竟一个人眼中的天理难容,很可能就是另一个人眼中的天经地义。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尊重其衍生出来的处世方式,才是我们走出自己,真正见世面的开始。当你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处世和三观,在给他人带来温暖的同时,也能成就更优秀的自己。[玫瑰][玫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50书信集怎么读

      我读书信集花时间最多的一个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的书信卷,另一个是梁漱溟先生的书信集。我有个很好的朋友,他最爱从书信集阅读,说是这么读快。我们争论过,我觉得书信集应该对照着著作或者笔记的时间线,还有外在社会发展和各种事件的时间线当辅助材料那么读,我还想,应该把马恩全集的书信按照著作主体部分所在卷册上的时间段,把这个时间段的书信附在后面。

        4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康德写过这样一段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它们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这段话后来刻在了他的墓碑旁。两百多年过后,康德的某些学术观点或许已经过时,但他为西方哲学指出的研究方向,特别是他对人的主体意识以及道德属性的坚持,依然熠熠生辉。这里,我想引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认为的那样。” 康德留给我们的遗产,正是如此。

          1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