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代古典文学研究大家的精粹之作。

内容简介

《袁世硕文集》五册,共收《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聊斋志异〉知解散论》《孔尚任年谱》《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文学史理论·交流》五种著述。

这些专著和论文,既有细密精微的考证,又有深刻独到的阐释,功力深厚,新见迭出。这些学术论著以及蕴涵的学术见解、学术思想,已经在当代文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必将在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册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 《山东大学中文专刊》编辑工作组
  • 《山东大学中文专刊》编辑出版说明
  • 《袁世硕文集》整理说明
  • 前言
  • 上编
  • 蒲松龄与张笃庆
  • 蒲松龄早年“岁岁游学”考
  • 蒲松龄与孙蕙
  • 蒲松龄与丰泉乡王氏
  • 蒲松龄与高珩
  • 蒲松龄与唐梦赉
  • 蒲松龄在西铺毕家
  • 蒲松龄与袁藩
  • 蒲松龄与王士禛交往始末
  • 蒲松龄与朱缃
  • 蒲松龄与其诸子及冢孙
  • 张元及其父、其子
  • “蒲松龄及冠之年便作起志怪小说”说再辩证
  • 张增庆挽蒲松龄的诗
  • 下编
  • 蒲松龄诗词简说
  • 对《聊斋偶存草》的考察
  • 聊斋杂著考略
  • 《聊斋志异》康熙抄本补说
  • 铸雪斋和《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
  • 王金范选刻十八卷本《聊斋志异》
  • 《异史》:《聊斋志异》的易名抄本
  • 谈《聊斋志异》黄炎熙抄本
  • 《聊斋志异》早期抄本考察
  • 评《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书评一则
  • 未竟之梦——《聊斋志异》作者的一生
  • 第二册 《聊斋志异》知解散论
  • 上编 《聊斋志异》艺术论
  • 《聊斋志异》:四十年辛苦不寻常
  • 《聊斋志异》的再创作研究
  • 《聊斋志异》时事短篇考析
  • 《聊斋志异》自况篇什蠡测
  • 《聊斋志异》的志怪新质
  • 《聊斋志异》的志怪艺术
  • 《聊斋志异》的超越与悖论
  • 下编 《聊斋志异》名篇解读
  • 憧憬“灵”与“肉”的统一
  • 超越生死的知己之爱
  • “琴瑟友之”的变奏曲
  • 高尚的失败者
  • 《田七郎》:恩报主题的超越
  • 《黄英》:借菊花说事,为市井人张目
  • 维护女性尊严的爱情故事
  • 续幽冥之录,诉弥天之冤
  • 一篇并不虚幻的狐女故事
  • 不讳言性
  • 未脱“好色而不淫”的窠臼
  • 回归伦理
  • 狐人的代言
  • 传道
  • 幻设劝学
  • 吟诗魔力的底蕴
  • 林四娘故事的生成、流变
  • 第三册 孔尚任年谱
  • 前言
  • 孔尚任年谱
  • 世系、著作
  • 顺治五年,永历二年(1648) 戊子 一岁
  • 顺治六年,永历三年(1649) 己丑 二岁
  • 顺治七年,永历四年(1650) 庚寅 三岁
  • 顺治八年,永历五年(1651) 辛卯 四岁
  • 顺治九年,永历六年(1652) 壬辰 五岁
  • 顺治十年,永历七年(1653) 癸巳 六岁
  • 顺治十—年,永历八年(1654) 甲午 七岁
  • 顺治十二年,永历九年(1655) 乙未 八岁
  • 顺治十三年,永历十年(1656) 丙申 九岁
  • 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1657) 丁酉 十岁
  • 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1658) 戊戌 十一岁
  • 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1659) 己亥 十二岁
  • 顺治十七年,永历十四年(1660) 庚子 十三岁
  • 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1661) 辛丑 十四岁
  • 康熙元年(1662) 壬寅 十五岁
  • 康熙二年(1663) 癸卯 十六岁
  • 康熙三年(1664) 甲辰 十七岁
  • 康熙四年(1665) 乙巳 十八岁
  • 康熙五年(1666) 丙午 十九岁
  • 康熙六年(1667) 丁未 二十岁
  • 康熙七年(1668) 戊申 二十一岁
  • 康熙八年(1669) 己酉 二十二岁
  • 康熙九年(1670) 庚戌 二十三岁
  • 康熙十年(1671) 辛亥 二十四岁
  • 康熙十一年(1672) 壬子 二十五岁
  • 康熙十二年(1673) 癸丑 二十六岁
  • 康熙十三年(1674) 甲寅 二十七岁
  • 康熙十四年(1675) 乙卯 二十八岁
  • 康熙十五年(1676) 丙辰 二十九岁
  • 康熙十六年(1677) 丁巳 三十岁
  • 康熙十七年(1678) 戊午 三十一岁
  • 康熙十八年(1679) 己未 三十二岁
  • 康熙十九年(1680) 庚申 三十三岁
  • 康熙二十年(1681) 辛酉 三十四岁
  •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壬戌 三十五岁
  • 康熙二十二年(1683) 癸亥 三十六岁
  • 康熙二十三年(1684) 甲子 三十七岁
  • 康熙二十四年(1685) 乙丑 三十八岁
  • 康熙二十五年(1686) 丙寅 三十九岁
  • 康熙二十六年(1687) 丁卯 四十岁
  • 康熙二十七年(1688) 戊辰 四十一岁
  • 康熙二十八年(1689) 己巳 四十二岁
  • 康熙二十九年(1690) 庚午 四十三岁
  • 康熙三十年(1691) 辛未 四十四岁
  • 康熙三十一年(1692) 壬申 四十五岁
  • 康熙三十二年(1693) 癸酉 四十六岁
  • 康熙三十三年(1694) 甲戌 四十七岁
  • 康熙三十四年(1695) 乙亥 四十八岁
  • 康熙三十五年(1696) 丙子 四十九岁
  • 康熙三十六年(1697) 丁丑 五十岁
  • 康熙三十七年(1698) 戊寅 五十一岁
  • 康熙三十八年(1699) 己卯 五十二岁
  • 康熙三十九年(1700) 庚辰 五十三岁
  • 康熙四十年(1701) 辛巳 五十四岁
  • 康熙四十一年(1701) 壬午 五十五岁
  • 康熙四十二年(1703) 癸未 五十六岁
  • 康熙四十三年(1704) 甲申 五十七岁
  • 康熙四十四年(1705) 乙酉 五十八岁
  • 康熙四十五年(1706) 丙戌 五十九岁
  • 康熙四十六年(1707) 丁亥 六十岁
  • 康熙四十七年(1708) 戊子 六十一岁
  • 康熙四十八年(1709) 己丑 六十二岁
  • 康熙四十九年(1710) 庚寅 六十三岁
  • 康熙五十年(1711) 辛卯 六十四岁
  • 康熙五十一年(1712) 壬辰 六十五岁
  • 康熙五十二年(1713) 癸巳 六十六岁
  • 康熙五十三年(1714) 甲午 六十七岁
  • 康熙五十四年(1715) 乙未 六十八岁
  • 康熙五十五年(1716) 丙申 六十九岁
  • 康熙五十六年(1717) 丁酉 七十岁
  • 康熙五十七年(1718) 戊戌 七十一岁
  • 附 孔尚任交游考
  • 小引
  • 孔尚则(方训)附秦光仪
  • 贾应宠(凫西)
  • 黄云(仙裳)
  • 宗元鼎(定九)
  • 邓汉仪(孝威)
  • 李沂(艾山)附李柟
  • 黄逵(仪逋)
  • 朱国琦(鹤山)
  • 许承钦(漱雪)
  • 杜濬(于皇)
  • 徐旭旦(浴咸)
  • 冒襄(辟疆)
  • 周稚廉(冰持)
  • 余怀(澹心)附余宾硕
  • 龚贤(半千)
  • 张怡(瑶星)
  • 王弘撰(山史)
  • 刘中柱(雨峰)
  • 张勄(敬止)
  • 顾彩(天石)附田舜年
  • 附录 征引书目
  • 第四册 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
  • 自序
  •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问题
  • 郭勋与《水浒传》
  • 《水浒全传》的成书、文本与李卓吾、金圣叹的评点
  • 说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 解识龚开
  • 宋末的龚开
  • 入元后的龚开
  • 龚开的画
  • 读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札记二则
  • 《水浒后传》与清初“通海案”
  •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原作
  • 一、书成于元代的迹象
  • 二、注子确为元人所作
  • 三、注子是小说作者所作
  • 四、书当为罗贯中原作
  •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 毛本《三国志演义》新序
  • 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 说《西游记》
  • 关于《西游记》解说的解说
  • 孙悟空形象的社会学诠释
  • 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
  • 《金瓶梅》平议
  • 袁宏道赞《金瓶梅》“胜于枚生《七发》多矣”释
  • 《续金瓶梅》的成书与刊行
  • 《醒世姻缘传》作者、成书年代考证
  • 《醒世姻缘传》导读
  • 《红楼梦》的思想倾向及其性质问题
  • 《红楼梦》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 论《红楼梦》的现实主义
  • 贾宝玉心解
  • 不是曹雪芹,又是曹雪芹
  • 半是现实的,半是意象的
  • 囫囵不可解,实又可解
  • 脂评《石头记》之我见
  • 研究作家与解析作品
  • 剖析《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 《红楼梦》与《揭秘〈红楼梦〉》
  • 拒绝曲解:把《红楼梦》说成是隐藏着一场宫闱秘事,那就不是《红楼梦》了
  • 返归文本:《红楼梦》的价值表现在它描述出的“小说世界”中
  • 通观古今:“红学”中一切索隐派都是要引导读者走出作品,破坏阅读感受,都是要不得的
  • 敞开追思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窗口
  • 《永乐大典》平话探佚
  • 洞达世情,嘲谑不义
  • 《镜花缘》与《山海经》
  • 《玉娇梨》、《平山冷燕》作者问题
  • 关于烟水散人徐震
  • 《梼杌闲评》与李清
  • 《照世杯》与《闪电窗》
  • 《今古奇观》与顾有孝
  • 《醒风流》作者为褚人获
  • 《品花宝鉴》与赵翼的《李郎曲》
  • 关于《花月痕》
  • 近四十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概观
  • 构筑文学史的研究基石
  • 第五册 文学史理论·交流
  • 上编 走向理论
  • 文学史的性质问题
  • 文学的历史与历史的文学
  • 文学史中的哲学与文学
  • 文学史中宗教与文学的互动互渗
  • 文学史与诠释学
  • 文学史与考证学
  • 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双向交流
  • 文学中的“情”与“理”
  •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庸俗社会学的倾向
  • 接受理论的悖论
  • 加达默尔文艺作品存在方式论质疑
  • 并非新说:美是生命活力的表征
  • 蒲松龄评传
  • 孔尚任评传
  • 赵翼评传
  • 《录鬼簿校笺》前言
  • 下编 稷下序跋集
  • 《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编后赘语
  • 《蒲松龄论集》序
  • 《元曲百科辞典》前言
  • 拓宽古典小说的研究领域
  • 文学史研究的三个步骤
  • 《蒲松龄生平著述考辨》序
  • 《神韵诗史研究》序
  • 《醒世姻缘传作者和语言考论》序
  • 《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序言
  • 《明清传奇结构研究》序
  • 《〈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序
  • 揭开《聊斋志异》建构怪异世界的奥秘
  • 诗艺可以认知
  • 元剧名刻 精光奂焉
  • 《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卷首缀语
  • 《杜甫诗选》前言
  • 《中国散曲学史研究(续篇)》序
  • 《聊斋俚曲集》序
  • 《中国诗学流变》序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序
  • 话本小说史研究的转型
  •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序
  • 《袁枚诗论》序
  • 《谢榛全集校笺》序一
  • 《数理批评与小说考论》前言
  • 翻印《水浒志传评林》前言
  • 《清初散文三大家研究》序
  • 《王士禛全集》前言
  • 历史重建与文学诠释
  • 《敝帚集》自序
  • 汇印东平州县旧志序
  • 《东周列国志(缩写本)》前言
  • 校注本《石隐园藏稿》序一
  • 《陈维崧年谱》序
  • 写在《〈聊斋志异〉中印文学溯源研究》前面
  • 李希凡先生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暨《李希凡文集》出版座谈会发言
  • 注评本《西游记》前言
  • 一部丰满齐备的中国文化通史
  • 《画像、文字与生活:汉代墓室绘画图像学研究》序
  • 《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序
  • 缅怀伊藤漱平先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