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90千字
字数
2022-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涵盖全面、简单易懂的思维科学指南。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努力,是底层思维。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心理学家尼基·海斯探索了我们大脑的运转逻辑: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大脑能帮助我们做出最佳决策?为什么有时候大脑毫无用处,甚至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呢?
关于“思维的逻辑”方面的科学是能够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基本原理。
你在处理信息时,你的大脑在做什么——思考、储存记忆、注意、理解、创造、处理问题和学习——都影响着我们跟他人的互动,也在激励和鼓励着我们做出日常决定。
本书包括归因、偏见、我们如何形成信念、记忆的方法、有意识与无意识记忆,以及我们如何顿悟和创造等,研究了我们在思考时的科学性问题。
本书在不知不觉中撼动了我们曾经自以为稳固的认知,让我们重新觉察到自身思维的盲区,激活内在的潜能与创造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推荐序 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努力,而是底层思维
-
序
-
1 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
-
觉察你的思考过程
-
你忽略了什么
-
最容易走入的思维捷径
-
经验主义带来的偏差
-
个人智慧与群体盲思
-
沉没成本与损失厌恶
-
主观情绪的影响
-
2 归因与判断
-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
镜映与自我形象
-
自我效能感与挑战
-
归因与公平
-
对生活的控制感与抗逆力
-
用正向思维战胜无助感
-
用结果评判的误差
-
3 心理状态
-
“白日梦”与心流
-
灵感与顿悟
-
创造力的产生过程
-
思考的逻辑与创新
-
计划的制订与执行
-
情绪对思维的影响
-
4 感知
-
注意力的选择性
-
大脑对信息的计算与整合
-
大脑识别功能的失灵情况
-
视觉的错觉
-
无意识的感知与预期图式
-
5 表征
-
概念与归类
-
心理世界的小单元:图式
-
动作表征与图像表征
-
内隐人格理论
-
社交脚本社会化
-
不理性的思维
-
6 记忆
-
记忆功能的时效与复杂性
-
独特的记忆与记忆的寻回
-
记忆的线索与回忆的技巧
-
程序记忆与技能习得
-
语言与沟通
-
前瞻性记忆与回溯性记忆
-
记忆错觉
-
7 遗忘
-
遗忘与回忆
-
记忆的干扰项
-
记忆与记忆能力的丧失
-
动机性遗忘
-
认知加工提高记忆力
-
8 有意识思维与无意识思维
-
当下的意识
-
睡梦中的思维
-
昼夜节律差异
-
自尊与自我意象
-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
共情力与情商发展
-
版权声明
展开全部
当你行动时,你究竟在想什么?
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当疯狂的买买买之后,心情会变得异常的畅快。仿佛消费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快感和满足。但很少人知道这叫做 “痛苦非吝啬效应”,就是不开心的人往往会在购物上花费更多的钱。我们恍然大悟各种电商平台造节的底层逻辑:生活已经这么难了,快来消费取悦自己吧!我们每天被生活的浪潮推着向前狂奔,却很少有人会去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些日常生活背后的深意。而心理学家却对此做了认真又缜密地研究,并得出结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思考方式的不同,即同样的事,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侧面,得出不同的结论与选择。这冥冥中构成了我们命运的脉络。这就是来自英国的心理学家尼基・海斯最新出版的《想:你想对了什么,想错了什么》带给我们的关于日常生活的思维科学。作者即是心理学家又是教育学家,著有 20 多本畅销书及教材。也曾受聘于英国利兹大学和布拉德福德大学讲授心理学,并由于在心理学教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英国心理学会奖。这本书也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当你行动时,你究竟在想些什么?01 你的思维并不可靠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尼基・海斯在书中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直觉式的,即片面的不经过思考的;一种是逻辑性的,即系统的集中注意力的思考。直觉式的思维方式,即系统一思维模式来源于三个方面,通常被用来应对日常生活中对思维程度要求不高时的情况。比如当我们打开手机订餐软件下单时,我们选择麦当劳很可能是因为刚看过它的新品广告;我们选择沙拉是因为社会舆论在强调 “自律让人自由”…… 而哪怕是逻辑性的思维也难免会落入思维的陷阱里。比如,书中提到迪士尼选址的一个故事:由于迪士尼在美国的运营模式和选址非常成功,所以他们在欧洲开设新乐园时,照搬了美国的模式把乐园建设在了巴黎,结果因为巴黎的湿冷气候让游客们的体验很差,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作者介绍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偏差,即己方偏差,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已知的认知,并很难被打破。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它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可做借鉴的维度。但从消极的方面来说,它会阻止我们思考,让我们放弃自主思考的能力,放任自己跟随直觉做选择,并承担可能因为思维偏差导致的片面和不准确性带来的后果,哪怕是经营已经如此老练的迪士尼。02 思维让人更明智那么,掌握思维科学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作者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作为群居动物,乐于与世界建立各种联系,在这种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关于 “控制感” 的满足。而制定计划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很多人喜欢给自己立新年计划,但定下的目标几乎没有完成过。这是因为很多人没有从思维科学层面去思考和制定计划,作者提出想要完成新年计划的奥秘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目标;二是养成习惯;三是接纳失败。比如说当你想减重时,设定每天运动 2 小时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每天快走半小时却是轻而易举的。那么,后者就是一个可管理的目标;为了减肥就再也不吃饭,这种极端的行为很难长期坚持,但是每次少吃一点,却是容易做到的,并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相对简单完成的习惯;哪怕过程中会有那么几天没有完成任务,但重要的是不要把挫败感当作放弃的理由,而是接纳失败,并再次鼓起勇气坚持下去。掌握好的底层思维逻辑,我们就可以更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制定有效的计划来解决难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升级我们的底层思维,为未来人生打开思路。03 如何升级思维我认为要升级底层思维主要是:多看多听多思考。多看,是多了解不同的思维维度,丰富的游戏规则,让自己在行动前可以想得更全面,寻找到关键因子和快速路径,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尼基・海斯的《想:你想对了什么,想错了什么》这本书里就介绍了揭示了 100 多种思维科学的奥秘。虽然是心理学书,但读起来仿佛在阅读一本日常生活启示录,处处皆有智慧闪现的灵光。多听,是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态,乐于倾听和学习外界的经验与知识,不断点亮自己的知识盲区,扩宽知识的边界;多思考,是要拥有批判性思维,在吸取经验和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小心求证,不断检验信息的甄别能力和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的话,底层思维就是滋养这棵树的营养,它决定了我们最终会长成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还是枯木朽株。所以,像训练肌肉一样开始训练我们的思维吧。
寻找人生的答案,从自我思维认知开始
前几日我帮同事从外地带了一些草药回来,碰巧那两天这位同事约着一起吃饭见面,在出门前我就寻思着把这个草药带上,何奈出发至见面路程半中了,才发现没携带在身上,我立即想也没想,马上掉头回去取。后来见了面了,我这同事取笑我,说不必这么拼吧,明天上班咱俩还见面呢,急匆匆地浪费时间浪费钱。我才恍然想起,确实如此,可惜当时脑子没转过弯,一心想着就是怎么把这事给彻底完成。生活中这样的小事实在是太多,有时候事情虽小,却挺影响效率的。说得再通俗一点,真是一根筋。前几日刚好读完了英国知名心理学家尼基・海斯的著作《想:你想对了什么, 想错了什么》对人的思维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和启发。在本书中,可以了解人的大脑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思考的,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判断和解决问题,如何进行感知,怎样形成信念,记忆和遗忘一件事时都经历了哪些过程。通过持续观察、自省和反思,关注到自己的思维,探索个体成长的无限可能。重新审视你的日常思维日常经验中,我们的思维通过长年的刻板训练,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 —— 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总是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比如我们的熟悉程度、经验、动机或是怀有的期待。这些都会形成思维定势,从而造成显而易见的事物,可是我们都看不见。思维定势需要通过刻意观察我们的思维进行打破。而可怕的,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经验阻碍我们看到更多信息,群体盲思带来的影响更为可怕。群体作为一个抽象的整体,大部分时候的决策往往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这也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身边的网络世界,形成的各种陷阱之 “网”,我们的思维往往都会陷入其中不得自知。突破现状,即是多听多看,带着看问题的不同角度,收集更多信息,从而促进提高自己思维判断的正确性。归隐判断与心理疾病我们在断定事物的原因时,往往会结合内外因素作出判断,但自我的视角非常具有局限性。我们往往无法意识到行为背后隐藏想要远远多于表面的东西。偏差最终会呈现于,将他人做的事归于内因,自我做的事归于外因。这就导致了一个信念的产生,即我们能将自我的能力与行动付诸于外部世界的改变,但往往不能控制事物的最终结果,但这与我们的自信产生的源头相关,加上归因偏差,从而造成各种心理敏感问题的产生。 在了解了这样的事情产生的逻辑,以后我们自然而然就懂得了,如何去更好地寻找事物问题的原因所在。从而避免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尼基・海斯在书中写道:认知疗法就是帮助人们学习如何用更为积极的方式思考 —— 鼓励人们把不可控、稳定的归因方式转换成可控的归因,并能以更开放的态度迎接改变。提升效率的底层逻辑我们感知世界,不断进行学习如何将世界的信息输入我们脑内进行处理,又通过不同的工作,将知识与个人观点进行输出与传播,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如果能理解思维的底层运行逻辑,便能通过寻找适合自我思维的训练方式,提升学习与工作的效率。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帮助作用。尼基・海斯在书中具体剖析了我们的注意力是如何活动的,又是如何产生感知的。通过脑内对复杂信息的处理,我们产生了不同的图式,形成了表征。也通过明晰记忆的不同类型,如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程序记忆、独特记忆等,让读者了解人的记忆系统是如何作用于日常生活的。在最后,在书中他指出了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只要小组成员在小组学习期间坚持复习目标,而不受音乐或聊天等活动的干扰,那么它确实是迄今为止最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的方法。”探寻潜意识的无限可能性我们的思维意识分为有意识与无意识(潜意识)的部分,相信大家都看过思维的冰山图。我们如何窥探潜意识中自我思维的运动与收集呈现的信息,大概是人能更了解自己的手段之一。尼基・海斯在书中也分享了这部分的内容,如,梦境与自我意向,我们不同的系统思维如何影响心理机制产生、共情力和情商的发展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了解自我思维的发生、运行与行为指导的影响。通过阅读尼基・海斯的著作《想:你想对了什么, 想错了什么》,收获了非常多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知识,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我。人生命运与事物可以通过人的意志改变进行改变吗?我想,每个人读完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想的价值在于从一个计划变成创造
想的价值在于从一个计划变成创造北宋年间,有一位陈康肃公擅长射箭,他经常自夸,认为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有一次,他在家里练习,有个卖油的老翁站在那里看了好久都没有离开。陈康肃公问:“你也懂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翁说:“没有别的,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说完拿出一枚铜钱放在葫芦口上,舀了油从钱孔倒入葫芦而钱却没有湿。卖油翁用简单的事实说明了 “熟能生巧” 这个道理。箭术不是谁都能轻易掌握,但有愿意学习的心,再加上练习,便能由生疏到熟练。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天才级别的聪明,普通人想要精通一门专业技能,就唯有一条道走到黑 —— 一直练习。那么应该怎样进行练习呢?著有 20 多本畅销书及教材的心理学家 —— 尼基・海斯博士在其著作《想:你想对了什么,想错了什么》(下文中简称《想》)是这样说的:富有创造力的人往往不去想他正在做什么:他只是遵循 “灵感” 的指引,在高超的专业技艺的帮助下完成使命。 也就是说,在练习的时候,不去想为什么要一直练习,练习本身在也是一种创造力。《想》在对创造力讲述的时候,说明创造力分为许多层次,除去极具天赋的人才,如贝多芬、莎士比亚或爱因斯坦等,社会各行各业也需要很多能在自己的兴趣领域里达到不凡创造力的人才。01 练习是创造力的基础,是成为大师级人物的灵魂尼基・海斯在《想》里面写了这样一句话:练习是真正获得专业技能的关键,这同样适用于其他有创造性追求的活动。有句老话说 “工多手熟”。说的是我们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在不停重复 “工多” 这个动作上而来的,也就是日积月累的练习。小林漫画的作者林帝浣(人称小林老师),非科班出身的他,在 2016 年 11 月以一组水墨画完美助功中国 24 节气申遗成功,成为 “中国节气申遗画作第一人 “。小林老师创作出 24 节气图,就是在高超的专业水平上进行的创作,如果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底,是无法进行天马行空般的创作的,创作以基本功为基础,在此之上开始进行酝酿和勾画作品的轮廓。特别是非科班出身的普通人,我们提升自我专业水平的方法,是重复一个标准的动作,并且把这个标准动作锻炼出 “手感”,让它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练习这个动作看似只是简单地重复,其实每次的练习都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一百次的练习会比第 99 次的练习有所提升,专业技能达到熟悉度与自己混为一体时,创造力在专业技能的配合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创作好的作品。这样的大师级别的创造力和普通人的区别在哪里呢?●专家能更好地记住与自己领域相关的信息。●专家有不同的问题解决途径。●专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理解问题。●专家知道的比新手多。●专家拥有更多的经验,这令他们能实践知识,锻炼技能,并且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所以呢,区别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只有在经过坚持不懈的练习,专业技术能力炉火纯青到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最终也会创作出温暖人心,富有意境,有区别的作品。我们在完成这一步的时候,切记不能进入思考的误区,因为掌握了练习的技巧,便在思考方面偷懒的话,很有可能把自己带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因为创造力本身是动词,离不开动态的思考,一旦停止思考,便会出现偏差和误导事件。02 思考逻辑的因果关系里,这个结果可能是认识思考捷径导致的如果一件事紧跟着另一件事发生,我们就会假定前一件事是后一件事发生的原因。这句话出自尼基・海斯的《想》。我们平时做错事的时候,经常会为自己找借口,这件事做错了,肯定是因为有别人的干扰,所以自己才做错的。尼基・海斯在《想》一书中说,这种现象是:人类在思考的过程中会使用一系列的认知捷径,有些认知捷径甚至成了思考过程的一部分。也就是人们会眼中的因果关系。我们在思考的时候认知捷径代替了思考过程,让我们以为这是思考的结果。经过这样的思考和观察,男孩得出的结论是,女孩的想法与他是一致的。这样的因果画面,就犹如电视剧里演的高光时刻,因:男女主角相遇、相知;果:两情相悦共度一生。正因为有了这些认知铺垫,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人们就假定后面发生的事情是因为前面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呢,只要我们稍微调整一下思路,跳出简单的认知思维框架,去判断一下,这到底是真的经过了认真思考得出的结论,还是我们的潜意识认知里面是这样想的。经过这样摘出来分辨之后,很快就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果。原来是思维它想偷懒,直接把那些潜意识里的认知思维和熟悉的选项当作了思考过程,只要它不偷懒,我们就能得到经过思考的结论。所以我们平时在思考的时候,切记别偷懒,只有从全新与众不同的角度思路去认真思索得到的答案,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答案。哪怕答案已经练习千次万次,烂熟记在心里面了,但思考二字不能作假,我们每日每刻都不能停止思考,如果停止思考,那么离失败也不远了。03 失败的原因往往是放弃比较简单,坚持思考太费心力没有必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把对自己失望当作不再尝试的理由,最终注定会走向失败。尼基・海斯的《想》告诉我们,没有必要放弃自己。我们如果不希望得到让自己终身后悔的答案,就必须直面所有问题,迎难而上,哪怕失败千次也无所谓,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成功。母婴博主苹果的鞋店,在几年前的开业初期实行预售制 —— 付款 45 天后发货。但有一期的预售,遭到很多新顾客的投诉,要求退款退货。苹果团队从容面对困难,针对所有投诉都进行了退货和退款处理。店铺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默默前行,现如今店铺已经是 5 蓝冠。苹果团队的成功,是他们坚守了一个道理: 你需要接纳你的失败,因为它已经发生了。你需要做的是,重新集中精力,用最大的努力继续坚持下去。正因为有团队的坚持,才有今天的 5 蓝冠。换句说,如果没有坚持,也不直面发生的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计划,那么苹果的鞋店就不会营业至今。面对预售失败,苹果团队第一时间把产品送去做质量检测,然后公布检测报告,紧接着对客人进行管理。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有条不紊,按着应对困难的计划一步步执行。面对困难,我们需要把整件事情视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发生的转变。这样就不会因困难而自乱阵脚,打破正常的思考方向,而失败与成功往往就在这一念之差之间产生。所以呢,苹果团队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 永不言放弃; 回顾梳理经过,总结失利的原因; 重新设定可管理的目标,并把它变为习惯;重新起航。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写在最后我们在短暂的人世间旅途中,又何尝不是在创作呢?只不过这个创作有些不同。我们创作的是自己本身这幅蓝图,而且还经常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在开始创作之前就放弃了,又或者是选择了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就如尼基・海斯在《想:你想对了什么,想错了什么》这本书上说的:人们并非总是理性的和稳定的,也常常不能清晰地理解自己处于怎样的状况,以及周遭正在发生什么。但只要我们设定容易达成且可管理的目标,让它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模式,那么达成目标便指日可待。
- 查看全部18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