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动物视角的全球史。反思万年人兽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内容简介

狗、马、牛、猪、驴、山羊、绵羊、骆驼,这8种动物对我们来说都并不陌生,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周围以及各种作品中,甚至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但你可知道,它们不仅仅是人类的食物、工具和萌宠,还对整个人类历史有着深远影响。没有它们,人类就不是现在的样子。没有它们,就没有人类文明。

本书综合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气候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打破人类中心主义叙事,展现了一幅“人类驯化动物,动物又改变人类”的宏大历史画卷,疾呼善待这些人类历史的功臣、构建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命运共同体。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作者说明
  • 年表
  • 第一部分 猎人与猎物
  • 第一章 伙伴关系
  • 第二部分 和智人一同崛起
  • 第二章 好奇的邻居
  • 第三章 珍爱的狩猎搭档
  • 第三部分 农业革命的引擎
  • 第四章 最早的农场:猪、山羊、绵羊的驯化
  • 第五章 劳作的大地
  • 第六章 圈养危险的原牛
  • 第七章 神圣的祭品和蹄子上的财富
  • 第四部分 早期全球化的启动者
  • 第八章 任劳任怨的牲畜
  • 第九章 历史的皮卡车
  • 第五部分 推翻皇帝的动物
  • 第十章 驯化草原骄子
  • 第十一章 驯马师的遗产:战车与骑兵
  • 第十二章 推翻天子
  • 第六部分 扩张全球贸易的沙漠之舟
  • 第十三章 丝绸之路上的骆驼
  • 第七部分 工业时代:选择性仁慈
  • 第十四章 人类可以主宰动物?
  • 第十五章 “哑畜的地狱”
  • 第十六章 军事癫狂的牺牲品
  • 第十七章 虐待不可或缺之畜
  • 第十八章 杀戮、展示和宠爱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类驯化动物,动物又改变人类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更是一切生命的共同居所,费根通过跨学科研究揭示:狗、山羊、绵羊、猪、牛、驴、马和骆驼这八种动物,绝非历史的被动配角,而是推动农业革命、军事变革与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力量。当我们将目光投向 46 亿年的地球史,人类 99% 的时间处于狩猎采集阶段,与动物维持着平等关系。布莱恩・费根作为剑桥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士,曾任赞比亚利文斯顿博物馆史前馆馆长,其学术生涯荣获 “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 等殊荣。他擅长融合考古学、气候学与人类学方法,在《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海洋文明史》等作品中已展现跨学科研究的独到视角。本书中,他更将这种研究方法推向新高度:通过分析德国出土的 1.4 万年前狗下颌骨化石,追溯犬类驯化起源;借助努尔人部落的牛崇拜习俗,阐释动物如何成为精神象征;甚至从矿井马的悲惨命运,揭示工业革命光环下的阴暗面。1 生存模式革命者:从狩猎到定居・狗的驯化:约公元前 15000 年,当人类仍处于狩猎采集阶段时,狼与人类在冰河期结束后的变暖环境中结成命运共同体。某些狼群开始在人类聚落周围觅食残骸,逐渐演化出独特的生物特征和行为模式。这一过程既是生物进化,更是社会进程 —— 只有那些具备抗压能力强、温顺服从特质的个体才能适应人类社群。德国发现的 1.4 万年前狗下颌骨化石见证了这场狩猎革命:狗的敏锐嗅觉与追踪能力使人类捕猎效率倍增,甚至帮助智人在与其他古人类的竞争中胜出。・牲畜的财富象征:随着农业革命到来,山羊、绵羊和猪彻底改变了人类生存方式。公元前 9000 年左右,这些动物提供稳定肉食来源,使定居生活成为可能。汉字 “家” 的构成 —— 屋内有豕(猪),直观体现了猪在农业社会中的核心地位;而山羊和绵羊则支撑起游牧文明,其奶、毛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牲畜数量直接催生了财产权概念,拥有动物的多寡成为社会地位的标志,甚至衍生出继承制度。非洲努尔人部落将牛视为神灵,用牛的形态颜色取名,为牛制作饰品、生火驱蚊,形成 “努尔人是牛身上的寄生虫” 的共生关系。2 文明引擎与贸易先驱・牛的农业革命:作为最早驯化的大型动物之一,牛堪称 “农业经济的引擎”。它不仅提供耕田的动力,其粪便还提高了土壤肥力。在印度,牛被奉为圣物;在北欧神话中,霜巨人之祖尤弥尔由母牛欧德姆布拉哺育长大。牛的价值更延伸到经济领域 —— 在非洲许多社会,牛等同于 “行走的货币”,是可积累的财富和权力象征。・驴和骆驼的全球化使命:驴被誉为 “历史的皮卡车”,每头驴载重 75 公斤、日行 25 公里的能力,使由数十头驴组成的商队成为 “陆地上的海洋船队”。大马士革的繁荣正是因其位于毛驴商队路线的十字路口。而骆驼则以 “沙漠之舟” 的身份改写贸易史:驮载量是牛的两倍,速度是牛的两倍,独特的生理结构使其能在脱水状态下减少 25% 体重(其他哺乳动物仅 12%-14%),椭圆红细胞保障脱水状态下的血液循环。撒哈拉沙漠中数千头骆驼组成的商队延绵数公里,开启了最早的跨大陆贸易网络。3 军事征服与帝国兴衰・马的战争机器本质:马从驯化之初就处于 “高光时刻”,其军事价值在游牧文明中发挥到极致。古罗马时期,一匹良马价值相当于 7 头公牛、10 头驴或 30 名奴隶。费根在书中深刻分析中原王朝屡遭游牧民族侵袭的根源:并非缺乏马匹,而是人马关系疏离。游牧民族 “在马背上长大,连马的呼吸都熟悉”,实现真正的人马合一;而中原骑兵 “从未真正掌握养马和骑马的门道”。这种亲密关系差异,使匈奴与蒙古骑兵获得横扫欧亚的军事优势。・工业革命中的隐形劳工:即使在蒸汽时代,马仍扮演关键角色。英国煤矿有多达 70,000 匹矿井马在黑暗中劳作,这些被骟过的马驹从出生就在矿井生活,服役长达 20 年却从未见过阳光,眼睛近乎全盲。退役后无法适应露天环境,往往很快死亡。战马命运更为悲惨 —— 在枪炮面前常 “来不及昂首扬蹄就已灰飞烟灭”。本书告诉我们:真正的文明高度,取决于人类如何对待那些曾与我们共同塑造历史的生命伙伴。正如费根所言:“没有它们,人类文明是不完整的”。2025 年 #329

      2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伟大的共存》。人类与动物地位平等,本无高低之分,直到人们开始驯化各种动物,支配和从属关系才出现。《伟大的共存:改变人类历史的 8 个动物伙伴》凭借其独特且深邃的视角,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人类与动物共同书写历史的宏伟画卷,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作者布莱恩・费根身为剑桥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士,其专业素养在书中展现无遗。他运用广博的知识,深入挖掘并梳理了人类与动物相互影响、相互改变的漫长历史进程,让这段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的 “共生故事” 跃然纸上,这种深厚的学术底蕴为作品奠定了坚实且可靠的基础,使其区别于一般通俗历史读物,具备了更高的权威性与可读性。这本书立意深刻且新颖,突破了传统历史叙事仅聚焦人类自身的局限,传承了自乔治・布封《自然史》以来将自然纳入历史范畴的精神,把人类最为熟悉的 8 种动物置于历史语境中进行审视,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别样的历史阅读体验。书中对人类与动物关系演变的梳理脉络清晰,从农业出现引发的驯化开端,到不同动物在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如狗作为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动物,其起源与狩猎采集时代的紧密联系,以及山羊、绵羊、猪为农业、游牧社会分别带来的稳定肉食与财富象征意义等,皆阐释得详尽且合理。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对于牛、马等动物在人类历史中所具有的重大革命意义的剖析,从劳作、军事等多维度呈现出它们对人类世界翻天覆地变化的推动作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动物伙伴们在人类历史长河里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一部动物视角的全球史 - 反人类中心主义,后人类史学力作 - 狗、马、牛、猪、驴、山羊、绵羊、骆驼,改变人类历史的 8 个动物伙伴 - 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与动物协同进步的历史 - 狗:上古时代的狩猎伙伴│ 公元前 15000 年左右,人类祖先离开非洲繁衍到了欧亚大陆。因为跟人类社会食谱重合,人类祖先和灰狼的栖息地就非常接近。│ 古人类有目的的饲养了一部分灰狼,灰狼幼惠长大以后,帮助人类狩猎,结果代又一代的选择和淘汰,最终形成了狗。- 牛、羊和猪:农业时代的引擎│ 牛在公元前 9000 年左右驯化,它既是食物,还能提供农业耕种的动力,越来越重要。努尔人和印度人甚至将牛当成神灵崇拜。│ 猪和羊的驯化比牛还稍早一些,南亚和东亚人更看重猪,形成了农耕文明的前身,而东北亚和欧亚大草原的人们更看重羊,形成了游牧文明的前身。- 马和骆驼:改变历史的机动力量│ 战马对人类历史的改变直观而深刻,匈奴人、蒙古人骑马作战,成为崛起的军事帝国,改变着世界势力版图。│ 马的驯化很晚,公元前 4000 年左右才驯化马,因为野马警惕性高,速度快,并且产肉效率并不高。所以直到人类社会发展出青铜器以后,处于军事需要,才驯化了马。│ 公元前 3000 年左右,阿拉伯地区的人们为了获取骆驼奶驯化了骆驼,骆驼成为了沟通欧亚大陆的陆地之舟,为文明沟通提供了重要贡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该对这些动物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每天刷书第 058 本今日刷书《伟大的共存:改变人类历史的 8 个动物》本书选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8 种动物,包括狗、马、牛、猪、驴、山羊、绵羊、骆驼,详细追溯了人类与这些动物是如何一起进化的。从原始渔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这些动物伴随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有些动物,曾深深影响了人类的历史,比如说,马。不管是汉武帝发动战争求取汗血马,还是蒙古人培育训练了蒙古马,战马,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格局。如今,这些动物要么成为人类粮食的来源,要么成为人类豢养或欣赏的宠物。不管怎样,人类都该对这些动物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正如作者在书的最后所说的那样:可能我还要特别感谢那些猫,它们像往常那样,总是不合时宜地坐到我的键盘上。2022.11.19

          2
          2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