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读书》2021年07期收录刘统《寻路》、李开元《鄱阳湖畔寻英布》等文章。

内容简介

本期主要文章:刘统《寻路》、韩毓海《波罗》、陈彩虹《天上掉下个区块链》、李开元《鄱阳湖畔寻英布》、罗新《成吉思汗山丘》、王东《美国工厂》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寻路
  • 波罗
  • 天上掉下个区块链
  • 鄱阳湖畔寻英布
  • 成吉思汗山丘
  • “反动心智”与保守主义传统
  • 美国工厂
  • 为葛兰言辩护
  • 傲慢与东方
  • “像山一样思考”
  • 天声石语
  • 翻译之维
  • 汉景帝的“大块肉”
  • 文明的根源
  • 由碎而通:中国考古的路线图
  • 阿甲的“朝天蹬”之思
  • 汉朝的题壁
  • 行走的力量
  • 扫叶山房主人
  • 治理末梢的压力与活力
  • 罗马帝国里的君子之争
  • 摩石者的生涯
  • 为德古拉开启的情报网络
  • 不是卢梭惹的祸?
  • 印以载道:早期全球化视野下的塞兰坡印刷
  • 还原刘义庆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开阔视野,助力你成为狐狸型人。对经典著作者的时代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观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有深度的文章合集,值得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寻路

        一九八八年,我从复旦大学博士生毕业后,经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分配到北京西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担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学科的责任编辑。工作倒是对口,但军队的纪律使我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做学问。怎么办呢?当时与我共事的是茅海建少校,他告诉我:军事科学院最有价值的收藏是战争年代的历史档案。如果有兴趣,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我看到堆积如山的档案,犹如发现了一个宝库。许多过去不知道的事情、不清楚的问题,读了当年的电报、文件,就有了确切的答案。不久,谭其骧先生来北京开会,我去拜访时讲了一些阅读历史档案的所见所闻。谭先生激动得站起来大声说:“你要把它们全记下来!” 导师允许我改行,于是我就开始了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军史的研究。(一)中共党史和军史,我过去仅限于书本知识。到了军队,才知道这是一门大学问。我到军事科学院工作时,全军编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接近完成。在编写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发现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以前都没有深入研究,因此产生了许多重大政治和学术问题。例如对中共党史上一些重大斗争的结论,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平反恢复名誉,一些现时存在的学术争论,等等。这些问题不同于地方学者的个人研究,需要中共中央高层来做结论,这就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先要研究事实,然后写报告请示上级批准,然后在文字上如何表述,都是我这个书生过去没见过的。这就不仅要研究学术,更要了解共产党的历史和政治。这时,我遇见一位良师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第一任领导奚原老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身为上海文艺青年的他,来到延安,加入抗日军政大学,与毛泽东有面对面的交往。后来成为新四军四师和华东野战军的大笔杆子,许多文件都是出自他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转业到上海,曾和谭其骧搭档任复旦历史系书记,创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后来到北京与田家英一起编写中国现代史稿,“文革” 前又回到军事科学院。他既是一位老革命,又是一位学者。他离休后,我经常去上门求教。一个个夜晚,他对我娓娓道来。历史上的一份电报、一份文件、产生的背景、内容的核心意义,他都了如指掌。档案在他眼里都是活的历史。他经历的党内重大事件,自己的坎坷经历,都使我深受教益和启发。在军科工作期间,许多老研究员都是我的良师。他们经历过战争年代,有在军委总部机关工作的经历。讲起过去的历史和典故,如数家珍。许多重大事件,他们几句话就点到实质。他们讲的故事都是那么鲜活,那样惊心动魄。我顺着他们提供的思路再去看档案,很快就能从大量的资料中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线索。军事科学院是全军最高科研机构,我们经常看到中央的文件和传达,还经常听中央领导人的内部报告。这些经历使我认识到:要想真正了解中国政治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须有在高层机关工作的经历。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中共的组织体系是怎样运作的,中央的决策是怎样做出的,历史的传统是如何演变的。这样再去研究中共党史和军史,才能避免盲目性和外行的猜测,准确地把握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在军科工作的十五年,我的爱好就是在史料的海洋中畅游。每天完成工作,我就到图书馆借出一堆资料,晚上在办公室里专心阅读,日复一日。因为没有在大学里必须年年发表论文和提职称的压力,可以安心做自己感兴趣的学问。王仲荦先生生前嘱咐我:良工不示人以璞,四十岁以前不要出书。我这时才真正感受到学无止境的真理。历史研究必须有长期的积累,研究水平是随着阅历的丰富、知识面的拓宽逐渐提高的,急功近利是不行的。后来从事写作,我才真正从多年的积累中受益。从事中共党史和军史的研究,我首先从一些重大问题入手。在编辑百科全书时,一些重大政治性问题引起我的关注。例如红军长征中的 “密电” 问题,一九三五年九月九日,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给右路军负责人陈昌浩发出密电:“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叶剑英参谋长向毛泽东通报了这一情况,在争取四方面军领导人无效后,毛泽东决定率一方面军单独北上。这是长征中的分裂,也是中共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的焦点。但是在中央档案馆我们没有查到 “密电” 的原件,因此有人否认 “密电” 的存在。百科全书是官方修撰,在重大问题上必须有统一的结论。在聂荣臻署名的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条目中,有 “密电” 的叙述。而在徐向前署名的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词条中,则只说 “张国焘公开进行分裂活动,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的决定”,回避了 “密电” 的说法。在一部百科全书中有两个不同的观点,是很罕见的。这使我意识到:党史、军史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不是仅靠学术研究能解决的,其中有复杂的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在起作用。那么,我能不能写出公正客观的历史呢?我的第一本专著就是《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在二〇〇四年第一次出版。又过了十年,北京的三联书店有意再版此书,在二〇一六年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三联书店推出了新版《北上》,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家公认这是研究长征和西路军的一部客观、公正的著作。《北上》写成后我又转入解放战争研究。解放战争的档案非常丰富,东北的资料尤其有特色。一来是东北的战役打得激烈精彩,二是当年中共中央把大批精英干部派到东北,写的材料质量特别高。以前写解放战争,都是以部队或战役为主线,比如第一野战军战史、第三野战军战史、淮海战役史等。我要拓宽视野,以战区划分来写。东北解放战争不仅是军队作战,还有根据地建设、剿匪、土地改革、军事工业建设等多方面,这就把战争的面拓宽了。而且我把国共双方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来写,看双方如何运筹决策,这样的全面叙述,才能让读者对战争全局有一个真正的理解。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