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涵盖近千个甲骨文字,带你从故事了解甲骨文、认识甲骨文,从甲骨文中洞悉古人的秘密和思维。

内容简介

国际甲骨文权威学者许进雄老师,曾任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研究员,整理馆藏的甲骨。在研究工作中,他提出了甲骨钻凿形态断代法,在甲骨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誉为“甲骨学最有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

在本书中,许老师经过严谨的研究和考证,从商代甲骨文字出发,以图解演示说明各个文字的由来和演变,以大量图例佐证甲骨文的发现,从甲骨文说明当时的生活风俗、社会制度与祭祀卜辞等环境。

全书以十三堂课的形式讲解甲骨文的发展和文字的创意解析,内含近千个甲骨文字,教会读者如何从甲骨文中洞悉古人的秘密和思维,即使是非甲骨文学研究者的读者也能领略其中乐趣。

另外特别撰写其与加拿大博士合作的过程,揭秘甲骨烧灼后以裂纹来占卜的神秘性如何以现代科学来解释。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自序
  • 第1堂课 甲骨文的发现
  • 第2堂课 中国文字有多少年的历史
  • 第3堂课 解开甲骨占卜的千年秘密
  • 第4堂课 如何理解甲骨卜辞
  • 第5堂课 占卜是巫师的工作
  • 第6堂课 创造文字的史官
  • 第7堂课 演戏与军事有什么关系
  • 第8堂课 商代可能行三年守丧之礼
  • 第9堂课 捡骨风俗的源流
  • 第10堂课 甲骨文反映的先进产业
  • 第11堂课 商代的歌舞表演
  • 第12堂课 甲骨文如何断代
  • 第13堂课 古文字学的重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甲骨文带来遥远的讯息

    甲骨文是汉字这个巨人蹒跚学步时的样态。四千年前它还一派天真单纯、憨态可掬,随着岁月的流逝,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行草书的沧桑巨变,字形慢慢变化,字义也经多次扩充与引申,导致很多字偏离了本来的创意,还好,有许进雄这样的甲骨文研究者,融会贯通甲骨、金文、篆书、经史等诸多材料,运用古器物学、考古学、民俗学等诸般学养,带我们一点点找回甲骨文曾经的样貌。这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考古成果,帮我们条分缕析,通过十三堂课,讲述甲骨文如何被发现,为什么古人在龟甲上刻字,如何理解甲骨卜辞,与甲骨文字有关的习俗、技艺、祭祀文化等等,才深切感受到古文字学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商王为国事或家事问卜后留传下来的重要史料,还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比如,儒家一直提倡 “三年之丧”,孔子给出的理由是:孩子出生后要被看护三年,才能离开父母怀抱,所以父母亡故,做子女的也应为父母守三年之丧,这是从天子到庶人都要守的丧期!但许进雄从甲骨文的记录得知,商人认为人死要三年后(华北地区)尸体腐烂只剩枯骨时,才算真正死去,这时亲人要打开棺木,把遗骨捡出重新摆好进行二次葬(洗骨葬),这才是 “三年之丧” 的由来。看到这段不由得想起《翦商》中提到商人墓葬遗骨排列有序,估计也是二次葬的结果,还有蔡崇达的《命运》中也提到闽南地区有二次葬的习俗。一个民族的习俗文化,往往传着传着就只是照做,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溯到源头才能看清真面目。甲骨文最早是由少数巫师和史官掌握,随着造纸印刷术的普及,掌握文字不再是贵族精英的特权,一个文字要表达含括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这就很容易造成文字的歧义与讹变。就像作者许进雄说的那样,发现甲骨文之前,讲到文字结构与创意,几乎只有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被视为经典之作,人们不敢轻易怀疑其解说的可靠性,但现在有了甲骨字形的比较,《说文解字》的权威性受到空前挑战,很多错误的创意解释多到不能尽举。比如《说文解字》对 “告” 字的解说:“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而甲骨文的 “告” 象一陷坑上有标志物,警告误陷其中,和牛没有半毛钱关系。后来因字形演变,多出一短画才致形似牛头,但就算依小篆字形,乃牛与口的组合,也看不出有牛角着横木的形象,所以构形解释过于牵强。书中还例举了很多这样的字例,真的很有意思!如对文字学感兴趣,这算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小书。摘取文中段落几许,供君撷取:🐢晚商时期(约公元前 14 世纪至前 11 世纪),当商王对于国家大事或自己家族的家务事有所疑虑、难以决定如何行动的时候,就会以占卜的形式,请求鬼神给予正确行事的指示,并且把占卜的内容及相关记事契刻在所使用的龟甲或牛肩胛骨上,作为事后验证的纪录文字。这些契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就是我们一般所知道的甲骨文。🐢甲骨文会把身体横宽的动物(本来是四脚着地的)形象九十度转向,使尾巴着地、头朝上,成为窄长的字形结构,这完全是因应竹简的宽度有限所做的应变。如有四面看塔的 “郭” 字,后来省略东与西方向的看塔,就是为了配合狭窄的竹简。🐢方法其实很简单,在自己的房中,把骨头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至少半天),骨胶原就会慢慢释出,溶解在水中,这时再把水倒掉,就没有骨胶原了,骨头外表也看不出异状,所以,若是这样处理骨头,其实人人都可以占卜。我们实际做过实验,一分钟就可以烧出兆纹来。🐢若能控制兆纹裂开时的方向,也就可以达到控制问卜人(此处指商王)行动这个目的了。由此可知,问卜的人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使神灵同意自己的意愿,当作推行自己政策的正当性,达到以神权控制或支持政治的目的,而这种技巧很可能已在商代发生了。🐢甲骨上因为占卜目的而契刻的文句,最为完整的可以分为四个单位,分别是前辞、贞辞、占辞与验辞四个形式。前辞也称为序辞,是刻辞的第一个部分,记述占卜的日期与替王说出发问之辞的人;接着,贞辞的部分是问卜的具体内容;占辞则是甲骨被烧灼之后,王检视兆纹所显示的现象,对照事前与骨头约定的意义而做出顺利或不顺利的判断;最后是验辞,即事后检验结果与预示是否准确、具体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身体不破坏,灵魂就没有办法从身体逸出而前往投生(投胎),重新回到人间。使人流血而死最简易的方法,应该是使用暴力,所以对古人来说,以老弱病残的身躯更换一具新生健康的身体,没什么可遗憾的,因此 “微” 字才表现了中国古时把老人打死使其超生的习俗。在文明人看来,是很不人道的野蛮行为,为法律、人情所不许,但是在那个释放灵魂才能前往投生的时代,打死亲人是为人子者应尽的孝道,否则死者灵魂会因不能再生而骚扰亲人,成为全家真正的不幸。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际甲骨文权威学者许进雄老师,曾任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研究员,整理馆藏的甲骨。在研究工作中,他提出了甲骨钻凿形态断代法,在甲骨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被誉为 “甲骨学最有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在本书中,许老师经过严谨的研究和考证,从商代甲骨文字出发,以图解演示说明各个文字的来由和演变,以大量图例佐证甲骨文的发现,从甲骨文说明当时的生活风俗、社会制度与祭祀卜辞等环境。全书以十三堂课的形式讲解甲骨文的发展和文字的创意解析,内含近千个甲骨文字,教会读者如何从甲骨文中洞悉古人的秘密和思维,即使是非甲骨文学研究者的读者也能领略其中乐趣。另外特别撰写其与加拿大博士合作的过程,揭秘甲骨烧灼后以裂纹来占卜的神秘性如何以现代科学来解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追溯造字的源义

        方块汉字是独一无二的文字体系,它的结构和书写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其实,再往前追溯,从汉字的源头-甲骨文-的诞生,才真正是美学的展开。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人的生活习俗,甚至是古人的世界观。汉字演化的过程就是一部古代社会的发展史。这可能才是研究汉字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它最独特的意义。汉字进化到今天的简体字形,固然是方便了书写,可也失去了造字之初的还多本意。仿佛一件艺术作品,如果不在同一个文化体系里,就失去了很多玩味咂摸的乐趣。现代汉字仍然在生长变化,但更多的已是在词素组合上,来体现涵义变化。但我们不应忘却,撇捺点划的最初意义。或许,这些形状的组合会借助信息网络时代的技术,重新生发也不一定。

          1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化工社)成立于1953年1月,是一家具有突出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出版社。化工社坚持“服务读者、面向市场、立足化工、传播科技”的出版宗旨,秉持“严谨、创新、合作、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实施“出精品、树品牌、创高效”的经营理念,始终把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出版领域涉及专业图书、科技教材、大众读物以及科技期刊、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等几大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