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全景式展现公安刑警生活的长篇小说。

内容简介

作者以自己1980至2010年近30年从一个16岁的乡村少年破格录取为“红卫山”四川警校学生,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侦查员、指挥员的曲折、真实的刑警生涯为主线,并把这条主线放在中国公安法制进程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对身边这群曾经为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和荣誉集合在“红卫山”上的一些同学浮沉悲喜的命运结局的塑造,对众多一起摸爬滚打出生入死的搭档、警犬、战友、领导的个性鲜明的性格魅力的刻画,对一些典型案子中狡诈凶残的罪犯、黑道头子、杀手逃犯复杂细腻的性格心理的描写,刑警生涯中充满悲欢离合的感情纠葛的直白,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法制事件,厚重朴实的川渝文化,鲜明真实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生活与战斗,平实与凶险,挫折与追求,欢乐与彷徨,壮美凄苦的刑警生涯与莺歌燕舞的社会冲突,纷繁交错,考验了一个普通公安刑警在大时代冲撞下历经苦难痴心不改无怨无悔的艰难抉择。

目录

  • 版权信息
  • 生活底色 人性深度 ——序《我的刑警往事》
  • 引子: 有关荣誉的对话
  • 第一章 红卫山上红旗飘
  • 蜿蜒上山路
  • 少年壮志不言愁
  • 转山
  • 终将离开的红卫山
  • 第二章 沙河子光阴
  • 万县的乡野
  • 刑警队的老板凳们
  • 我的1983
  • 青涩
  • 第三章 从“狗公馆”到公安处大院
  • 成都西门外的“狗公馆”
  • 公安处大院
  • 海啸和黑儿
  • 大巴山:我的激情我的爱
  • 第四章 3120:哥子、硬角儿、远方的云
  • 3120的哥子们
  • 硬角儿
  • 天涯追捕
  • 第五章 凌乱1997
  • 沙市四码头
  • 雪苞山上一棵草
  • 风中红叶
  • 第六章 黄水“1·17”: 伤心之地的无望追踪
  • 剑门关外
  • “2·10”:集团冲锋
  • 无望冲刺
  • 第七章 冬至深寒:道别总艰难
  • 向少年英雄的我学习致敬 (代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些年他们破案靠的是吃苦耐劳,靠的是聪明睿智。

    不要被书名误导,这并不是案侦小说,也不是推理文学,这是一位老刑警的个人回忆录。里面有案子吗?有。但没有那些精彩的逻辑推理,没有法医痕捡的高科技手段。有的是老刑警办案的艰辛,有的是老刑警艰苦的蹲守,有的是一个个心存七情六欲的汉字,有的是面对社会腐败的无奈和纯净者的悲悯。原本是想找一本推理或者案侦小说看的,无意间邂逅了这本书。但这邂逅是那么美丽,我童年的梦想就是画一部自己的漫画,题材就是推理破案题材的,可惜久久不能成型。但即使遥遥无限,实现无望,却丝毫不能组织我对这件事按部就班的准备。我没当过警察,没有任何真实的从警经历,想要写出真实的警察办案生活,只能靠海量的阅读。我预想的故事背景就是在文革结束后,公检法恢复到 83 年严打的这段时间。那时老的刑侦人员因为文革砸烂公检法的迫害,有的靠边站了,有的被下放、被打倒了。大量专业军人和下乡知青补充到了公安队伍。随着老公安的复出和年轻人专业的逐渐成熟,而第一批专业警校培训出来的公安专业的大学生也临将毕业。在这样一个没有高科技手段,没有满街摄像头的时代,破案的技术手段只有脚印、指纹、血型、以及警犬搜索和还不那么完善的法医知识下,我们的公安干警们是如何破获一个又一个复杂案件的,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事情。为了编好这样的故事,我在孔夫子网上购买了海量的那个时期出版的公安专业的书籍,包括法医类、痕捡类、案件臻选集、国内外出版的学术书籍,以及公安部支持推出的像《啄木鸟》《金盾》等杂志,进行学习整理,以补充完善自己的故事。可这些书籍要么过于专业,要么过于歌功颂德。上世纪八十年代啊,还是出门办事凭粮票,入职就业要政审的时代,那时的杂志上的警察都是伟光正的,破案都是神兵天降英勇无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有一些老警察开始写自己从警的一些经历,以及已经解封的一些案件。比如之前我阅读过的《冰血:零下 30 度的刑侦现场》就是对那一时期各种大案的真实解读,可惜纪实度足够,文学性一般。没法成为一个有主角的系列著作。而今天读的这本《我的刑警往事》是我目前读过的最有人情味的对那一时期警察生活的传记了。作者朱警官 1980 年时,受电影《神圣的使命》影响,毅然决然的报考了警察学校。毕业后参与过严打,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后,被发配去养警犬,却培养除了新中国最有名的警犬 “海啸”,并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和警犬办案有关的影视剧本。结束警犬饲养后,成为战斗在一线的老刑警,一干就是二十年。经历破获大小案件无数。在没有高科技手段之前,凭借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办案经验,以及艰苦卓绝的耐劳精神和不拘一格的办案手法,将那些狡猾凶狠的罪犯抓捕归案、绳之以法。他们也有累的时候、也有怕的时候、也有同情罪犯、也有口吐怨言的时候,他们有的时候为了不丧失战机,也会破坏一些程序正义,这放到现在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在那个时代,不如此就抓捕不了那些穷凶极恶的罪犯。而且,随着时间的消耗和面对深渊久远,很多人的神圣初衷早已不复存在了,在法治不健全,金钱的腐蚀性极强时,有一些好警察被压制、被排挤、被边缘化,甚至被逼疯都不是啥新鲜事。作者难能可贵的是并没有回避这些事情,虽然在书里他并没有对那些黑警开炮,却因为详细的描述了那个被迫害的好警察,而让人恨的牙根痒痒。总之,这才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真实的刑警。他们也是人,他们也害怕,但他们会在害怕的同时冲向犯罪分子,他们是和平年代里牺牲最多的战斗队伍。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本书,进而少一分对警察们的谴责,多一分对警察们的理解。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重庆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是由重庆市委主管、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2005年4月29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重庆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几十年来,重庆出版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出版方向,为社会提供了数十亿册计的健康有益的图书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