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是《百科知识》杂志2018年第5期。

内容简介

本期封面文章《塑料瓶污染席卷全球》。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杨癫疯”的教训
  • 大美塞罕坝
  • 五个“地球卫士”及其环保范例
  • 塑料瓶污染席卷全球
  • “最古老动物当属海绵”等6则
  • 稀土除氧技术中的“狠角色”
  • 《千里江山图》的矿物密码
  • 电视的前世今生
  • 魏格纳和“大陆漂移”传奇(下)
  • 画说科技史之一汉画万象
  • 10个“发明之父”之二汽车的发明者本茨
  • 科学历程
  • 食物中的微塑料
  • 不粘锅涂层能否导致食物有毒
  • 你知道吗
  • 高原丝路上的民间彩灯——湟源排灯
  • 寻访张骞墓
  • 人为何戴假发
  • 无酒不欢的汉朝人(中)
  • “2017年十大‘堵城’”等6则
  • 火树银花“打树花”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几何时,用于灌装软饮料的玻璃瓶逐渐被塑料瓶所取代。与前者相比,塑料瓶不仅方便轻巧,易于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廉;而且更容易塑形涂彩,打扮得漂漂亮亮。由于具备这些优点,在大众软饮料消费市场上,塑料瓶包装迅速挤占了玻璃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做到了一统天下。据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 1100 亿只。这是一个怎样的数量呢?打个比方,如果将这些塑料瓶连起来,可以在地球和月亮间往返 37 次。不过,在现实中,这些一次性塑料瓶不是上了天,而是下了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冲击下,未来的电视产品还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或许在将来的某天,我们不再需要电视遥控器,而是可以随意以自己的意志来控制电视开关机、切换频道。其实,这样的概念电视已经出现了。海尔集团发明了世界首台脑力波电视,这款电视机的遥控操作是通过一个脑波耳机完成的。这个特别的脑波耳机可以检测到用户的脑电波信号,并识别出用户所处的状态并将其转化成电视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当然这个脑力波电视目前还是个极具概念性的产品,量产上市仍需时日。脑力波电视只是未来电视机发展的一个小方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一定也会给电视带来全新的变化。另外,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薄如蝉翼且可以折叠的电视也将会在不远的未来与我们见面。也有人预测,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发展,电视也许会渐渐成为古董,消失在技术的浪潮之中。不过,就像广播无法替代书籍,电视无法替代广播,我们相信未来的新技术也无法完全取代电视。也许,电视也终将从客厅聚光灯下的宠儿变成家里普通平凡的一员,但我们不会忘记作为家庭娱乐的中心,电视创造的几代人共享的欢乐的回忆和由它引领的不断创新的电子技术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健康的海洋环境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至关重要。海洋是世界上许多最具代表性物种的家,海洋能吸收大气中的碳帮助维持地球的碳平衡,更是地球上十多亿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然而,如今,每分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其中,塑料饮料瓶是海洋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大量塑料瓶在使用之后就被丢弃,最终进入海洋,在全球范围内,有 86% 的塑料没有被完全回收。英国《卫报》曾报道,全球每分钟卖出约 100 万个塑料瓶,且这一数值将在 2021 年前跃增 20%,届时每年销售的塑料瓶逾 5000 亿,远超过回收处理的程度。环保人士担心,由此可能制造出严重性直逼气候变化的环保危机,必将危害海洋、海岸线和其他生态环境。换句话说,塑料这种难以降解的物质,正在海洋环境中迅速积累。统计显示,我们今天的海洋中有 5 万亿个塑料碎片,足以围绕地球超过 400 周。这些塑料碎片正是来自于塑料垃圾的分解。事实上,塑料污染问题并不仅局限于海洋本身,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大块塑料缠绕大的海洋动物,如鲸鱼和海龟等,小块塑料则被误认为是食物,在海洋动物食用后令它们中毒或无法消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有数十万海洋生物因海洋塑料而死亡。深受其害的还有海鸟,约 44% 的海鸟会误食塑料,因为他们仅靠视觉来判断某物体是否可以食用,这导致很多鸟类因食用塑料而窒息死亡。前不久大热的纪录片《蓝色星球 Ⅱ》第 4 集中,也特别提到了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威胁。塑料正在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牡蛎、贻贝和鱼类中,均检出了微塑料。据比利时的科学家估算,吃海鲜的人每年至多吞下 1.1 万颗塑料微粒。英国广播公司(BBC)调查后也认为,受检的特定种类的贻贝和牡蛎中确实含有塑料微粒。2016 年,欧洲食品安全局已呼吁进行相关紧急研究,理由是 “塑料微粒可能污染商业渔业获得的可食鱼肉”。科学显示,塑料还无法有效被食物链吸收,不管其在何处被消化,都会将毒素带到我们餐盘中。因而,科学家强调,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海鲜中的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风险。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工具书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