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个“过于”真实的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是一部科技企业家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取得成功的范本。跨越30年的科技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技术是如何发展的,人工智能将会如何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技术发展的速度和进展是怎么样的。在这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英伟达是一个缩影。

通过对技术发展历程的洞察,我们将更清晰的看到未来,企业家可以了解到科技行业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领先。这本书适合所有对科技、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感兴趣的读者,无论你是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还是对其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都能从黄仁勋的故事中获得启发和动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从摩尔定律到黄氏定律
  • 引言 他并非总是赢家,可一旦赢了就是大手笔
  • 在成功率为零的领域,冒险押注
  • 人工智能纯粹是推动进步的力量
  • “放大”,黄仁勋贯穿一生的主题与原则
  • 第一部分 与光竞赛,从洗碗工到万亿芯片帝国的掌舵者
  • 第1章 求学生涯:从被霸凌的小学生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 他是个绝佳的欺负对象
  • 只能选择坚强并勇往直前
  • 他打球极富攻击性,总是在进攻
  • 第2章 职涯早期:AMD、LSI和太阳微系统公司
  • 20岁,起薪28 700美元
  • 他有良好的判断力,他会及时转换思路
  • 每当他说要做什么时,最终都很有可能做成
  • 商业不过是另一个工程问题
  • 第3章 从餐厅里起步的Nvidia: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错误的
  • Nvidia,我们要让竞争对手“嫉妒”到抓狂
  • 从一开始,他就能够预见什么是可能的
  • 即使他是最年轻的那一个,他也始终是最成熟的
  • NV1:精心策划却一无所获
  • 第4章 英伟达遭遇绝境:我们公司离破产只有30天
  • 别无他法,这一步必须成功
  • 黄仁勋的愤怒:失败必须被公开
  • 如今,他可以享受作为最后一名的祝福
  • 赢得市场的NV3:有时候,人必须冒险
  • 第5章 咸鱼翻身:完美的显卡TNT,承载着一个改变世界的惊天秘密
  • 瓦解,与普里姆剑拔弩张
  • 戴维·柯克,黄仁勋的最新智囊团成员
  • 台积电,跨越太平洋的合作蓝图
  • 《雷神之锤》:双重着色,并行计算
  • 第6章 新机器时代曙光初现:首个在游戏中超越人类的神经网络“水母”
  • 从“深蓝”到“水母”:人类vs.机器
  • 被重新激活的神经网络
  • “我放弃了”,革命性的进展再次停滞
  • 第7章 死亡竞赛:迭代,迭代,再迭代!执行,执行,再执行!
  • TNT2:每个职业玩家的标配
  • 没有香槟,没有松懈
  • “技术债务”,幸存者的战斗伤痕
  • 在英伟达,只有“努力工作”
  • 要说挑剔,无人能出黄仁勋之右
  • 不勇于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 第8章 游戏玩家拯救英伟达:爸爸,你得再加把劲儿
  • 击球、复位,再击球、再复位
  • 股价暴跌,四面楚歌
  • 他的任务是鞭策你超越自我
  • 隐退,普里姆选择离开
  • 从暴跌到回升:你要么信任他,要么不信任
  • 第9章 “光速”之道:秘密开发CUDA,让游戏玩家为科学研发买单
  • 伊恩·巴克,无意间打造出的低成本超级计算机
  • CUDA,英伟达的秘密项目
  • 约翰·尼科尔斯,CUDA平台的真正缔造者
  • 并行GPU,数据的“食物处理机”
  • “凸点门”事件,市值再次暴跌90%
  • 13天的新纪录,黄仁勋的“光速”目标
  • 第10章 同频共振:洞悉即将降临的机遇
  • 比尔·戴利:英伟达首席科学家
  • 被忽视的平托,被低看的视觉识别
  • 这是一家显然平平无奇、毫无进展的公司
  • 豪宅空虚综合征
  • 我更愿称之为共鸣
  • 第11章 范式转变的时刻:AlexNet横空出世
  • 杰弗里·辛顿:亚历克斯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程序员
  • 李飞飞:我必须亲眼见见这项技术背后的奇才
  • AlexNet、莱特兄弟的飞机与爱迪生的灯泡
  • 第12章 千载难逢的机会:周五晚上做决定,周一早上我们就转型成了AI芯片公司
  • 布莱恩·卡坦扎罗,唯一一位拥有文学学位的工程师
  • “OIALO”,公司历程中最为重要的项目
  • 他是首位发现其潜力的人,真的是首位
  • 加速演化,漫长的AI寒冬终于要结束了
  • 黄仁勋的管理之道
  • 第二部分 英伟达之芯,算赢人工智能的终极未来
  • 第13章 由机器引领的时代:从月球发射激光,精准击中街道上的一枚硬币
  • 他的生活只有工作和人工智能
  • “曲别针制造器”,黄仁勋与马斯克之辩
  • 马斯克往往从幻想出发,黄仁勋则立足于现实
  • 马斯克:防止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的最佳方式,就是亲自去开发它
  • 为OpenAI量身打造一台AI加速计算机
  • 第14章 AI行业的佼佼者:不管看到什么,我总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
  • 打压AMD,2017年黄仁勋的首要目标
  • 揭秘黑洞与自然,英伟达在科学突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加密货币“挖矿”,CUDA技术的潜力终被认可
  • “奋进号”与“旅行者号”
  • 我们得构建一个替代宇宙
  • 悄然转型,成为AI行业佼佼者
  • 第15章 AI工厂:造芯片原本是为了打怪兽,我们却用它来造大脑
  • 雅克布·乌斯科雷特,为计算语言而生
  • 如果AlexNet是第一架飞机,Transformer便如同喷气发动机般强大
  • 寻求突破的OpenAI,亟须空前强大的算力
  • 第16章 全球最具价值的半导体企业:我们其实是一家软件公司
  • 黄仁勋的“梦想之地”
  • 因为我们始终在全力冲刺!
  • 最重要的五件事
  • 第17章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技公司:AI激战中唯一的“军火供应商”
  • 我的天哪,这台计算机好像真的懂我
  • 英伟达,所有资金、人才和创新的汇聚之地
  • 这颗星球上最知名的垄断巨头,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技公司
  • 第18章 人类需要更多的智慧:我们正站在机械进化的起点
  •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竟然能在这里工作!
  • 机器人并没做什么出奇的事,它们只是在处理数据而已
  • 英伟达成就的最乐观解读——进化历程中的一个崭新阶段
  • 唯一的瓶颈
  • 第19章 更多电力更大算力:如果英伟达表现不佳,整个科技界都会萎靡不振
  • 人们对AI的渴求已至极点
  • 从250瓦到1 000瓦,狂飙突进的功耗
  • 第20章 地球上最重要的股票:基于愿景的运气和超乎常人的智慧
  • 这一天,华尔街见证了史上单日财富积累最高纪录
  • 邱定伟:黄仁勋让我得以从事“毕生的事业”
  • 如果他们不能从我这里买,他们会自己制造
  • 基于愿景的运气vs.超乎常人的智慧
  • 第21章 向理性本身发起挑战:我得保留点儿秘密
  • 是领导者,更是先知
  • 混沌无序的表象背后
  • 他究竟只是这个时代的商业巨擘,还是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 成功,困惑,巨额财富
  • 第22章 深不见底的恐惧:AI会是人类的终结者吗?
  • 约书亚·本吉奥:这仿佛是一场外星邂逅
  • 无论人工智能系统多么智能,它都将听命于我们
  • 99与1: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灾难后果
  • 马克·吐温错了:历史并没有重复
  • 第23章 思考机器:唯有黄仁勋这位“代达罗斯”,才能真正洞悉这全貌
  • 这绝非荒谬的科幻故事
  • 每当电路脉冲一次,它都会变得更加智慧
  • 黄仁勋的技术之思
  • 后记 一切都将焕然一新
  • 致谢
  • 附录 黄仁勋人物关系表
  • 导读手册
  • 01 不断工程化自己,他的勤奋异于常人
  • 02 黄仁勋,敢于在未来才会显现竞争壁垒的项目上冒险押注
  • 03 一个技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传奇
  • 04 为什么是英伟达和黄仁勋?
  • 05 从游戏显卡到AI之王:黄仁勋的三十年“逆袭”
  • 06 如何从别人的传记中学到对自己有益的知识
  • 重磅赞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48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黃仁勳之書

    黄仁勋最为独特的管理风格,是要求公司每位员工每周提交一份清单,列出他们手头最重要的 5 件事。自那以后,每逢周五,他都会收到两万封电子邮件。他提倡言简意赅,因此常于深夜里随机查阅这些邮件。这是公司庞大臃肿之后,创始人想保持初创公司状态的最有效方法了。英伟达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每天读到每个人的思想和工作精华,相当于他把两三万名员工连接成一个超级计算机,让自己的大脑永远能站在技术和业务的最前沿,预测出技术的下一个重大事件。例如,他最早从这些电子邮件中获得关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讨论;他也会掌握哪家公司的 GPU 成群地在训练什么。用这种方法,英伟达消除了官僚体系和大公司病。

      2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卖铲子的人

      1996 年英特尔的 CEO 格鲁夫写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成为 “硅谷” 圣经,也开启了数据信息时代,经过 30 年,英特尔已经远远跌出指数榜(1200 亿美元),而 1993 年才成立的英伟达以 3.5 万亿美元, 登顶美国第一(2024 年 11 月),黄仁勋个人财富超过英特尔市值,可他的弟弟 30 年来一直在英特尔安心做个工程师。黄仁勋的创业发家故事也是媒体的热门,不详述,我自己看本书的感悟:将磨难变成经验而不是负担,黄仁勋(63 年)10 岁和哥哥,从父亲工作的泰国投奔在美国的舅舅,误上了间行为矫正寄宿学校,身为全校唯一的亚裔自然成为霸凌的对象,他充分发挥了闽南人的 “爱拼才会赢” 的精神,顽强的生存下来,室友惩罚他的睡前 100 个俯卧撑他一直坚持到现在,发财后回校捐助了一栋楼,说的是感恩并不抱怨。30 年来白手起家的创富神话只发生于中美,可见这两个国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地区,而故事的模式也反映经济模式,中国是制造业的强大,美国是金融 + 科技创新,而马斯克和黄仁勋的成功彰显移民人才重要和作用,欧洲和日本的排外民族主义(引进的移民都是下层的中东和非洲难民),在美国科技和金融公司中印俄的移民比比皆是,30 年来科技和经济发展差距明显。竞争和内卷对个人来说是残酷,但商场如战场,就是战争状态,“剩者生存”,黄仁勋自己常年无休的超负荷工作,暴脾气,训斥下属不留情面,一直独霸 CEO 位置不给合伙人管理决定权,不让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进公司,所有的不合情理,是因为他每次年会都会说的开场白:“我们公司离破产只有 30 天”,对比贝佐斯,马云不断的娱乐新闻,因为他们认为处于垄断地位,当寡头们购买球队和游艇歌舞升平的时候,也就埋下了隐忧,黄仁勋和马斯克这种外来白手起家的移民,从小就是在霸凌环境中挣扎求存,经历过资本市场的残酷无情,业界群狼环伺,时刻要提起万分小心。黄仁勋和张忠谋,和 AMD 苏姿丰的成功也充分体现中国人的深耕精神,原本 GPU 和芯片制造都是属于卖铲子的,开始并不是什么发明创造,是美国大公司不屑于做的,但他们做到了极致,黄仁勋学的普通话就是早期在 AMD 工作时,那些制版生产线上的中国女工程师相互交流的结果,而台积电的成功也是大量的工科硕士和博士肯在生产一线上 996。马斯克和黄仁勋都是第一代移民,程序员出生,但不同点也反映出文化和出身,黄仁勋家庭稳定,员工队伍稳定,最大的区别马斯克参与政治并认为 AI 可能战胜人类,而黄仁勋不参与任何政治话题并认为 AI 就是个工具。23 年 10 月 13 日 NVDIA 英伟达 GPU 计算发条微博「人工智能如何帮助加州应对肆虐的野火」说 DigitalPath 公司利用 NVDIA GPU 的强大性能,改进卷积神经网络,以便实时发现火灾迹象,现在的加州大火让这一切成为笑话,可见英伟达最大的危险是懂王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英伟达这家著名售卖铲子的公司被限制向世界最大计算市场中国出售芯片,随着中国大量芯片制造厂在今年落成投产,寒武纪这样的 AI 设计公司股票大涨。今天听到最地狱的笑话:AI 成功帮助美国从加州大火里避免损失。(指美国保险公司利用 AI 预测未来风险趋势,及时停止高危地区保单,避免了超额损失,保证了利润最大化)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黄仁勋是怎么炼成的?

        这本书作者是美国《纽约客》杂志的专业作家,他的职业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对 AI 的风险有着第一手的认识,因此决定写一本英伟达公司创始人黄仁勋的传记。英伟达公司 NVIDIA 是成立 30 多年的一家美国芯片设计商,早年致力于设计图形处理芯片(GPU),作为一帮技术男,他们追求算力的极致最大化,首先推出并行计算芯片,随着人工智能取得突破后,洛阳纸贵,迅速成为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训练基础设施,这家公司股票也一飞冲天,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1条书评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