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充满童趣的美文故事,学习英雄人物勤奋好学、坚忍不拔的高贵品质。

内容简介

他从小爱读书,五岁时,就把《论语》《诗经》背得滚瓜烂熟。

他少时爱求索,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他赴美留学,取得博士学位九天后,响应召唤回到祖国。

他志向远大,面对组织重托,他没有丝毫犹豫,隐姓埋名二十八年潜心研制原子弹和氢弹。“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说:“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他功勋卓著——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理论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为了让祖国更加强大,邓稼先将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给了祖国的核武器事业,把我国国防自卫武器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写给小读者的话
  • 胡同里的淘气娃
  • 面壁到天黑
  • 撕碎日军纸旗
  • 到大后方去
  • 同学的救命之恩
  • 回到北平
  • “我学成一定回来”
  • 骑车故地重游
  • 命运大转折
  • “这也不能说”
  • 养花和物理有什么关系
  • 神奇补课法
  • 草稿纸从地板堆到天花板
  • 数值不一样?
  • 加工第一颗原子弹的材料
  • 试验前的最后阶段
  • 罗布泊升起蘑菇云
  • 谁的工资高谁请客
  • 寻找核弹的下落
  • 三进弹坑区
  • 焦急地等待着
  • 永别了,罗布泊
  • “比你的生命还重要”
  • “您有富余票吗?”
  • “你的血流尽了!”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国的“奥本海默”

    每日一书:《邓稼先》。作为中国的 “奥本海默”,邓稼先在他的一生中,以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暂停模拟四个里程碑的贡献,向祖国献上了他的忠心。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 —— 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像他的文章一样,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诚真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 “纯” 字所代表的品格。邓以蛰教授如此严格地对待孩子们的学习,却并不用孔孟伦常的严规厉矩来束缚孩子们的心性。他在国外给夫人的信中曾经写道:“我们是小孩子的亲爱的父母,并不是他们的阎王。” 一次恰巧就遇上了许德珩教授和夫人劳君展来访。这个活泼的孩子给许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她自然不会知道,这个顽童日后竟会是她的女婿。1953 年,在邓稼先已经 29 周岁的时候和许鹿希女士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中著名学生领袖许德珩教授的长女,比邓稼先小 4 岁,她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专长神经解剖学。新中国的 50 年代是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由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在近代蒙受过百年巨大耻辱的民族,开国后迸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其实是从这个民族的每一个普通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溢出来的自豪感。劳动人民翻身之后当家做主的满足感和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成为巨大的政治推动力。1951 年 10 月,约里奥 - 居里请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回国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必须有自己的原子弹。” 约里奥 - 居里夫人还将亲手制作的 10 克放射性镭的标准源送给杨承宗,让他带回中国。中央审时度势,毅然做出了发展核事业的战略决策。1955 年 1 月 15 日,毛泽东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开始,并于 1958 年成立了专门组织领导核工业建设的第二机械工业部。 龙头的三次方。文章说,“这个比喻,即核武器的龙头在二机部,二机部的龙头又在核武器研究院(九院),研究院的龙头又在理论设计部(简称理论部),即邓稼先他们所在的单位。” 邓稼先自 1958 年 8 月调到二机部九院以来,就担任理论部的主任,他就是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先后到美国工作的犹太人和与犹太裔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一流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德国人)、玻尔(丹麦人)、费米(意大利人)、泰勒(匈牙利人)等等,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美国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其中多数人是 “曼哈顿工程” 的主要研究人员,他们差不多从头至尾参加此项工作并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由此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认为,希特勒砸到犹太人身上的石头,反弹回来埋葬了他自己。他可以一支笔也不用,就凭着脑子里背下来的内容去推算公式。很奇怪,夜里躺在床上干巴巴地想,居然能有极高的工作效率。静悄悄的深夜,没有任何枝杈来干扰他的思路。于是,一个白天始终推不出来的难点,就靠着他双目时闭时开的思考给推出来了。 一位物理学家评论邓稼先的报告说:“它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以说它已经描绘出原子弹的雏形,它在事实上宣布了我国核武器进入决战阶段。” 除了著名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外,聂荣臻、陈毅、宋任穷、张爱萍等领导同志都听了这个报告。邓稼先和他带领的年轻人,以他们的智慧、勤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叩开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大门。在《人民日报》1986 年 8 月 4 日刊登的题为《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永垂史册》的悼词中,也载有: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他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短短的几行文字概要地记载了邓稼先生前的三个里程碑。 1998 年初,一百多位著名专家历时数月,从曾经为中国的文化、科技和教育做出杰出贡献和成就的人物当中遴选出 40 位代表人物,作为 “中华文化名人”。按照出生时间排序,他们是管仲、老子、孔子、孙子、屈原、李冰、司马迁、张衡、蔡伦、王羲之、祖冲之、贾思勰、吴道子、李白、杜甫、司马光、毕昇、沈括、李清照、关汉卿、黄道婆、李时珍、朱载堉、徐霞客、曹雪芹、詹天佑、齐白石、蔡元培、鲁迅、马寅初、李四光、郭沫若、梅兰芳、徐悲鸿、茅盾、梁思成、林巧稚、冼星海、华罗庚、邓稼先。对核武器试验订出长达十年的高目标计划,同时在实现途径和措施上做出非常详细的安排,并被实践证明完全正确。这样一种预见性应该说在科技史上是罕见的。提 “建议书” 这样的大事难事,竟是邓稼先在重病晚期的病痛折磨下做成的。此后,按照这份建议书制定的目标、途径和措施,九院继任院长们带领全体同志努力干了十年,终于使我国也达到了能够停止核爆试验,代之以实验室模拟的高度。写出上交中央的建议书,使我国能达到停爆搞模拟,是邓稼先人生旅途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接力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青少年读物的出版机构。年均出版图书400余种,2015年接力出版社图书销售码洋突破6亿元。26年来,连续八届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有近500种图书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各种奖项,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