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抗日战争为主线,以纪实的手法描述了李济、董作宾、梁思成、林徽因等文化精英与同济大学师生在艰难困苦中,不甘屈服、立志为学的精神风骨。

内容简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批学术教育机构学者、师生被迫向长沙、重庆、昆明等地区迁徙。1940年,因战事趋紧,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继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而来,一时间,众多第一流学者和大批珍贵文物古籍汇聚李庄——这个被傅斯年称为“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作品以纪实的手法,深沉的情感,酣畅的笔墨,全景再现了在李庄的学者们艰苦卓绝的生活与学术历程,突出刻画了霸气的学人领袖傅斯年,耿介的考古学大师李济,苦心孤诣的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坚忍的诗人林徽因,孤傲的才女游寿,执着学术的董作宾、梁思永等先生的鲜明个性,以及他们面对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守望相助、穷且弥坚的精神风骨。在中国最艰危的六年,他们不离故国,焚膏继晷,薪传火播,在人文学科领域取得了世界性的荣誉,承续发展了中国文化的命脉。

作品还着重对“研究院吃人事件”以及傅李冲突、同济校长与教授纷争、国宝被劫案等史事的真相做了细致探查,对其中的人事纠葛、研究院与大学的制度等进行了深刻剖析。同时兼述李庄镇传奇历史、风土人情和当地官僚、士绅在抗战前后不同的人生命运,对多年被掩蔽的人物与事件做了详细的披露,读来令人感怀忆往、嗟叹不已。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长沟流月去无声
  • 序章
  • 第一章 沦陷与流亡
  • 逃出北平
  • 清华园结义
  • 殷墟考古发掘
  • 第二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 长沙、长沙
  • 今天到了昆明
  •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
  • 第三章 扬子江头第一古镇
  • 三大家族的合纵连横
  • 从昆明到李庄
  • “研究院吃人”事件
  • 第四章 险象环生的山坳
  • 揭开“吃人”的秘密
  • 清华校长梅贻琦李庄遇匪
  • 史语所被劫案
  • 第五章 李庄剿匪记
  • 同济校友与兵工制造
  • 川南匪患
  • 沉尸扬子江
  • 第六章 乱离之世
  • 金岳霖来到李庄
  • 林徽因的病与老金的情
  • 傅斯年辞职别重庆
  • 第七章 悲伤年代
  • 傅斯年上书蒋介石
  • 历史深处的又一件隐秘
  • 悲情李济
  • 第八章 自由中国的心脏
  •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 傅斯年与李济的冲突
  • 李霖灿:从圣地归来
  • 第九章 国土重光
  • 十万青年十万军
  • 胜利前后
  • 夏鼐被劫案
  • “江南才女”愤而离去
  • 第十章 我东曰归,我情依迟
  • 波兰籍教授魏特之死
  • 同济大学校内纷争
  • 校长易人
  • 同济归海
  • 第十一章 南望北归
  • 英辞未拟,惜此离思
  • 婚恋,山东人就爱干这种事
  • 还都南京
  • 第十二章 抉择
  • 再南渡
  • 北归故园
  • 不思量,自难忘
  • 代后记: 《南渡北归》的先声之作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渡北归一起看,更加有感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他们熬过了战乱,挺过了缺医少药,(删20个字)

      标题倒数第二个字我是故意写错的。我实在是不知道平台审核的敏感词究竟有哪些。最初读这本书,其实是因为在一个技术交流群里因为一帮无知的孩子,将考古等同于了盗墓,气不过,就辩论了起来。空口无凭,很难说服那些新一代成长起来,毫无常识的青年。恰逢之前曾经阅读了一下这本书的开头,知道在最初的篇章讲述的就是梁思成先生和李济先生带领着自己的学生在殷墟考古的事情,里面环境的险恶,时局的战乱和条件的艰苦,都足矣用来说明,考古对国家文物、文化,以及国际历史话语权的重要性,而不是那帮稚嫩青年口无遮拦的就是 “国家层面的盗墓” 今天课程学完的早,阅读的时间充裕,遂一口气将本书读完。然而,读完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以下删掉 518 个字)不给得到惹麻烦。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岳南先生的《那时的先生》带我走进了那个动荡却又充满希望的特殊时代。书中描绘了先生们在战火纷飞、艰难困苦中坚守教育与学术的情形令人动容。他们虽物质匮乏却精神富足,在困境中执着于教育救国,传承文化火种,他们的人格魅力、风骨与担当,成就了超脱名利,坚守本心的真正学者风范。但也让我从另一个特殊时期感受到了人性的恶。好在书中的先生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让我看到历史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一面。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