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了解中国茶。

内容简介

咖啡、饮料、奶茶……任何一种饮品都无法取代茶的地位,从古至今,饮茶风尚一直都在传承着,从未间断。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茶的故乡,茶从这里起源,走向世界。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白茶,在中国的四大茶叶产区,人们孜孜不倦地将茶之事业发扬光大。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这浩瀚的茶文化殿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好者。本书从茶的历史、种植采摘环境、茶的冲泡技巧等讲起,列举了知名茶品,详细介绍了茶品特点、冲泡方法、品鉴要点等。

不管是新手,还是资深茶友,都能找到自己的所求所好。针对每一种茶品,书中有真实的图片拍摄,分别有干茶、茶汤、叶底的展示,还列出了参考价格、正宗产地,让您在选购的时候能够正确判断。

爱茶就要懂茶,本书可以让您读懂茶文化,更好地识茶、泡茶、品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快速查找:超实用的茶品小知识
  • 上篇 从这里开始认识茶
  • 寻茶 走进名茶乡,认识中国茶
  • 为什么喝茶 总有一条理由满足你
  • 茶中常识 让你迅速变身茶饮达人
  • 买茶存茶 巧选购,妥保存
  • 中篇 泡好茶,享美好茶韵
  • 茶具、茶水 让茶味、茶品更上层楼
  • 茶的冲泡 简单还是烦琐都在你
  • 泡茶有道 教你泡好茶显涵养
  • 茶礼茶俗 吃茶小事和人生修养
  • 下篇 品鉴中国名优茶
  • 绿茶必知茶品
  • 超值绿茶
  • 红茶必知茶品
  • 超值红茶
  • 乌龙茶必知茶品
  • 超值乌龙茶
  • 黑茶必知茶品
  • 超值黑茶
  • 黄茶必知茶品
  • 白茶必知茶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茶的品类区分

    本书将茶文化知识分为识茶、泡茶、品茶三大模块。书中从茶的历史溯源切入,详细梳理了茶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引用晋代《华阳国志》与唐代《茶经》等文献,强调茶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作者通过解读 “茶” 字的演变与象征意义,如 “茶寿” 与 “人在草木间” 的哲学内涵,展现了茶与自然、生命的关联。在茶叶分类部分,书中采用多维标准,如发酵程度、季节、生长环境等,系统解析六大茶类特性。例如,绿茶因未发酵保留天然物质,红茶因全发酵呈现红汤特征,黑茶则以陈化越久越醇厚为特色。书中还结合名茶案例,如西湖龙井的 “狮、龙、云、虎” 传统分类与等级划分,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泡茶章节注重操作细节,强调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的理念。书中列举了不同茶具的适用场景,如紫砂壶利于保温、玻璃杯适合观赏绿茶舒展,并详细说明水温控制的科学依据,如绿茶需 80℃避免烫伤嫩芽,黑茶可用沸水激发陈香。此外,作者提出 “赏茶” 概念,建议泡茶前通过观察干茶形态、色泽预判冲泡参数,体现对茶叶特性的尊重。品茶部分融合感官体验与精神境界,引用唐代 “茶之十德” 与苏东坡 “斟茶七分满” 的典故,阐释茶道中的礼仪与哲学思考。书中将品茶过程类比人生阶段,以茶汤滋味变化隐喻生命历程,赋予品饮行为超越物质的文化意义。同时,书中提供茶食搭配建议,主张以精致小食调节味觉,避免喧宾夺主,维护茶席的纯粹性。全书穿插茶存储知识,强调低温、避光、干燥、密封四原则,推荐锡罐、冰箱、暖水瓶等存储方式,并针对不同茶类提出差异化管理方案,如绿茶需冷藏、普洱避潮通风。书中还收录茶疗方与健康饮茶指南,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养生需求结合,拓展了实用性边界。

      转发
      1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