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国环境立法30年研究及借鉴

内容简介

该书通过研究美国1970年代以降三十年所发生的影响环境立法的真实事件和案例,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期对当下和未来环境立法所面对的相同问题有所借鉴。该书分为三编。第一编《环境法的形成》从宏观理论角度分析美国环境立法遇到的挑战;第二编《环境法的发展之路》更为详尽地分析了环境立法的本质,并对影响环境立法的典型事件和公众态度进行评介;第三编《新千年的环境法》更具批判性和前瞻性。本编对环境法的当前状态做出了判断,对在不断变化的时空概念下美国环境法的未来作出了合理预测。 通过审视美国现代环境法的前三十年,笔者不只试图描绘一幅有关环境法的现实图景,更希望通过分析环境法的早期变迁,梳理环境法的发展历程,并探究自然世界是如何在其影响下发展的。诚如作者所言,美国环境法三十年的历程表明,环境法并不像初露端倪时被人们广泛预测为“时尚”或“昙花一现”,而是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目录

  • 目录
  • 致谢
  • 前言
  • 第一部分 塑造环境法
  • 第一章 时间、空间与生态损害
  • 一 地球的生态系统:复杂性和动态性
  • 二 地球的变迁
  • 第二章 生态损害对环境保护法的影响
  • 一 复杂性
  • 二 科学上的不确定性
  • 三 动态性
  • 四 预防性
  • 五 争议性
  • 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对美国立法机构和立法程序提出的挑战
  • 一 立法机构的架构
  • 二 权威碎片化
  • 三 联邦制与分权
  • 四 偏颇的宪法
  • 五 政治进程
  • 第二部分 选择之路
  • 第四章 环境法的萌芽
  • 一 现代环境法的历史溯源
  • 二 时空观念的改变
  • 三 环境法的空间维度
  • 四 环境法的时间维度
  • 第五章 初始时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 一 法律领域的革命
  • 二 理查德·尼克松:一位推动和阻滞环境法发展的“环境总统”
  • 三 国会、法院和环境公益组织
  • 四 理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 (一)信息公开的力量
  • (二)缺乏互信带来的悲剧
  • (三)环境立法的分歧:联邦化和监管革新
  • 第六章 奠基时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 一 未成功的里根改革
  • 二 环境法的固化
  • 三 美国法和法律职业中的绿色主义
  • 四 理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 (一)环境法的坚守
  • (二)改造变革者
  • (三)环保组织的分裂
  • 第七章 成熟时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 一 不断转变的政治风向对环境法的影响
  • (一)“与美国签约”与第104次国会
  • (二)联邦司法机构性质的转变
  • 二 “环境种族主义:正是如此”
  • 三 州、部落和地方环境法
  • 四 环境法的国际化
  • 五 理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 (一)两党合作的消亡
  • (二)行政立法的兴起和拨款法案的附加条款
  • (三)国家经济的“绿色化”
  • 第三部分 新千年的环境法
  • 第八章 美国环境法新兴的体系结构
  • 一 环境法的趋同
  • (一)《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
  • (二)污染控制法和自然资源法
  • 二 环境立法的演进趋势
  • (一)信息披露
  • (二)公众参与和公民诉讼
  • (三)在规定期限内广泛授权行政立法
  • (四)许可证要求和刑事制裁
  • (五)基于混合健康与技术的环境绩效标准
  • (六)合作联邦制
  • 第九章 时间和空间观念的改变:环境法未来的挑战
  • 一 空间观念的转变
  • 二 时间观念的转变
  • 三 对环境保护法的启示
  • 四 改革环境法
  • (一)通过更完善的环境信息来影响供给、需求与国家经济政策
  • (二)扩散污染源的监管
  • (三)构建国际环境立法机构
  • 第十章 环境法的第二“共和党时刻”
  • 一 环境法中的党派分歧
  • (一)行政部门
  • (二)司法部门
  • 二 环境法“第二共和党时刻”的前兆
  • 结语:绿色的忧郁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