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BOSS直聘创始人商业访谈录。

内容简介

19岁以山西省文科高考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大;29岁成为所在中央机关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35岁离开舒适圈进入互联网公司,之后用不到5年的时间,从普通经理做到CEO;40岁参与“千团”大战,经历人生败绩;43岁创办BOSS直聘;51岁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过100亿美金。

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赵鹏似乎显得大器晚成。但回头看他人生之路的每一步,又都像是在为他的这次创业积蓄力量。

在与李翔的对谈中,赵鹏详尽地分享了创业过程中的曲折与思考:

从如何设计产品路径、如何去做用户增长,到如何选人用人、如何建立公司内部的创新机制(这也是他最得意的地方)、如何做用户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匹配,再到如何把握公司发展的节奏、如何度过挑战和危机。

这是一家创业公司试图改变一个行业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寻找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回到采访
  • 赵鹏是谁
  • 创业和产品
  • 千团大战体面撤退
  • 3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 从0到1和猛烈分享
  • 43岁踏进移动互联网
  • 创业要远离确定性
  • 通过收购开始的两条路径
  • 招聘的种种模式
  • 坚决移动互联网
  • 度过从0到1
  • 创新规则和极度克制
  • 招聘求职如何做匹配
  • 组长和委员会
  • 一个新功能的开放过程
  • 分权而治,各干各的
  • 找人时看什么
  • 信任要勇敢地给
  • 朴实而有华
  • 挖人厉害
  • 技术人才和推荐算法
  • 投资人的问题
  • 如何理解腾讯的投资
  • 徐新
  • 市场和竞争
  • 2011年之后的创业潮
  • 慢公司如何找钱
  • 人和资本
  • 团队
  • 产品和方法上的迭代
  • 渗透率
  • 竞争与合并
  • “驴丢了”
  • 自我改造的结果
  • 中年创业和移动红利
  • 组织的进化能力
  • 变量与创新
  • 行业的秘密和天花板
  • 公司历程
  • 里程碑
  • 如何把握节奏
  • 双边平台的契机和难点
  • 考虑营收,站着挣钱
  • 商业模式的设计
  • 扁平、层级和能上能下
  • 危机和用户安全
  • 世界杯广告
  • 公司的三种死法
  • 上市
  • 长板和短板
  • CEO的工作和护城河
  • 个人和早年经历
  • 组织生物
  • 雇主品牌和互联网营销
  • 雇主品牌和人性化管理
  • 基于一万小时定律去规划职业
  • 公务员经历
  • 下海到互联网公司
  • 埃隆·马斯克和科技公司的不能常青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把自身视为“最小经营单元”

    把自身视为 “最小经营单元”,通过市场分析、产品(能力)迭代、风险控制实现价值最大化。定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 “战略复盘”:目前的能力组合是否符合市场趋势?职业节点选择是惯性驱动还是理性设计?如何建立自己的职业护城河?一。职业规划的本质:用 “供需思维” 重新定位【书中理念】赵鹏创立 BOSS 直聘的核心理念是 “直接对话”,这背后是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逻辑的深刻理解。1. 跳出岗位描述看价值:思考自己的能力在市场中属于 “稀缺品” 还是 “通用品”,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2. 动态调整方向:像产品迭代一样更新自己的 “技能库”,比如传统行业 + 数字化能力 = 跨界竞争力。案例:书中提到平台早期吸引求职者的策略 —— 不追求大而全,而是精准解决 “白领跳槽痛点”,这启示求职者聚焦细分领域比较优势。二。赛道切换的决策逻辑:机会藏在 “非共识” 里【书中理念】赵鹏从体制内到智联招聘再到创业的经历,体现了他对趋势的敏锐判断:1. 警惕 “虚假繁荣” 赛道:招聘行业痛点 —— 企业需要更高效的人才连接方式,而非简单简历库。求职者可借鉴:选择行业时分析其底层效率是否有优化空间。2. 切换的连续性:他的职业转变并非盲目跳跃,而是延续 “人与机会连接” 这一主线。启示:换行业时保留核心能力的可迁移性(如分析能力、资源整合)。3. 风险控制:BOSS 直聘初期采用 “移动端 + 免费模式” 切入,用最小成本验证需求。对应到个人,可通过兼职、项目制参与试探新领域。三。职业成长的加速器:打造 “系统化能力”【书中理念】书中赵鹏对团队的要求强调 “终局思考” 和 “执行颗粒度” 1. 拒绝工具人思维:他提到优秀人才会主动研究业务链条的上下游,把自己变成 “解决方案节点”。例如运营人员不仅懂活动策划,还理解销售转化逻辑。2. 复盘方法论:书中提及创业过程中的关键决策复盘,如早期坚持 TOC(面向用户)而非 TOB(面向企业)体验优先。个人可借鉴:定期总结项目中的认知升级,而非简单罗列工作内容。3. 抗挫韧性:面对监管挑战时展现的应对策略,提示职业发展中需储备 “安全边际”(如跨行业人脉、备用技能)。四。信息利用的差异化策略【书中理念】赵鹏早期通过线下调研发现 “企业愿意为精准匹配付费” 的需求,这提醒求职者:1. 获取不对称信息:比如通过行业沙龙、资深人士访谈理解未公开的岗位需求。2. 反向思考:书中分析招聘平台竞争格局时,他关注的是 “用户真实使用场景” 而非竞争对手动作。求职同理:比起盲目考证,先确认目标岗位的实际能力权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水平,不要混成个分母。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得到图书

      得到图书是思维造物旗下业务线,通过得到App独有的结构化生产方式,为终身学习者提供读得懂、用得上的图书产品。产品线包括得到讲义,前途丛书、通才丛书、前沿报告、详谈丛书、方法丛书等,覆盖学科、职业、组织、人物、前沿课题等多领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