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阐释仪式感染性概念及作用机理。

内容简介

本书在梳理教育仪式的发展演化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现状考察,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概念,并将其与感染、感染力的异同加以界定。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本书阐释了仪式“感染性”的作用机理,指出影响仪式“感染性”发挥作用的要素及仪式“感染性”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本书尝试归纳出适应当前、面向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建构规范,并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系统建构的重点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自序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
  • 二、新时代的青年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挑战
  • 三、新时代的教育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启示
  • 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仪式感染性的实践探索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关于仪式问题的研究
  •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仪式问题的研究
  • 三、关于感染性问题的研究
  • 四、关于以上研究的评述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教育仪式的发展演化和历史经验
  • 第一节 教育仪式的时代沿革和历史烙印
  • 一、传统教育仪式的深厚积淀
  • 二、近代教育仪式的西化变迁
  • 三、现代教育仪式的转型升华
  • 第二节 教育仪式的历史经验与实践启示
  • 一、仪式的外在形式必须服务于核心内容
  • 二、仪式的过程管理必须规范于组织程序
  • 三、仪式的感染效果必须统一于育人目标
  • 第三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新要求
  • 一、坚持思想导向,突出价值引领
  • 二、符合时代需要,切合高校发展
  • 三、尊重教育规律,贴近学生实际
  • 四、重视网络影响,拓展仪式空间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现状考察
  • 第一节 认知度: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认知程度
  • 一、概念内涵认知的模糊化
  • 二、形式功能认知的惯例化
  • 三、象征意义认知的无感化
  • 四、问题与启示:“认知”在“形式主义”下的价值迷失
  • 第二节 参与度:主体参与仪式的程度
  • 一、参与主体的匿名抽象
  • 二、参与主体的被动扭曲
  • 三、参与主体的工具属性
  • 四、问题与启示:参与主体的缺位与疏离
  • 第三节 感染度:仪式教育主体的被感染程度
  • 一、理性设计下的情感皈依困境
  • 二、感性实践中的情感升华难题
  • 三、问题与启示:感染效果的现实失落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本质规定
  • 第一节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
  •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使命
  •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
  • 第二节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仪式化实践
  • 一、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范畴界定
  • 二、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基本属性
  • 三、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现实反思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基本内涵
  • 一、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概念提出
  • 二、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理论依托
  • 三、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主要特征
  •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作用机理
  • 第一节 仪式感染性的作用过程
  • 一、仪式感染性的影响要素
  • 二、仪式感染性的基本过程
  • 第二节 价值识别:仪式蕴含价值的预设及有效识别
  • 一、价值内涵是仪式的灵魂
  • 二、价值识别的过程和方式
  • 第三节 主体共鸣:主体间的情绪、情感和价值共振
  • 一、主体共鸣的原则是主体间性
  • 二、主体共鸣是价值传递的过程
  • 第四节 情绪强化:个(群)体的情绪、情感和价值强化
  • 一、交互感染过程中的情绪强化
  • 二、重复感染过程中的情绪强化
  • 第五节 内化铸魂:仪式价值在主体中的转化内化
  • 一、价值认同:仪式价值的固化融入
  • 二、价值传播:仪式价值的巩固升华
  • 第六章 感染性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建构规范
  • 第一节 仪式建构的核心: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一、价值观的融入是仪式价值从“应然”转向“实然”的现实要求
  • 二、价值观的融入是仪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的根本要求
  • 三、价值观的融入是仪式价值与程序重构的时代要求
  • 第二节 仪式建构的原则:尊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间性”
  • 一、尊重主体间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 二、尊重主体间性必须把握师生的平等性
  • 第三节 仪式建构的关键:创设完善的仪式程序和情境
  • 一、合理的程序设计是仪式目的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 二、情境的营造渲染决定了仪式感染性的实现程度
  • 三、充分运用互动情境能够更好地实现仪式感染性
  • 第四节 仪式建构的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 一、仪式创新必须立足时代、把握现实
  • 二、仪式创新必须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 第五节 仪式建构的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个案
  • 一、“带着国旗去旅行”教育实践活动
  •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体系建构
  • 三、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发生
  • 四、结论与启示
  • 第七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系统建构的重点内容
  • 第一节 高效落实“政治表达仪式”
  • 一、政治表达仪式的实践发展
  • 二、政治表达仪式的落实途径
  • 第二节 创新发展“成长发展仪式”
  • 一、成长发展仪式的润物无声功能发挥
  • 二、成长发展仪式的自我教育功能实现
  • 第三节 传承整合“日常行为仪式”
  • 一、日常行为仪式的互动本质
  • 二、日常行为仪式的融合发展
  • 第四节 重新审视“表彰激励仪式”
  • 一、表彰激励仪式的育人功能弱化
  • 二、表彰激励仪式的榜样力量再拾
  • 第五节 改革规范“规训惩罚仪式”
  • 一、规训惩罚仪式的不可或缺
  • 二、规训惩罚仪式的认识与规范
  • 第六节 创新构建“网络教育仪式”
  • 第八章 结语
  • 一、创新之处
  •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议题
  • 参考文献
  • 一、图书报刊类
  • 二、期刊论文类
  • 三、学术论文类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自1986年11月成立之日起,就秉承母体华东理工大学格物穷理、励志勤学的学术传统和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着力把自己铸造成为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