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时代创新和知识体系。

内容简介

书中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机关系,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功能、规律、方法及发展趋势,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问题与理论前沿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以学术研究提升学科尊严
  • 第一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文本发掘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 (二)工人运动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 (三)要从外部向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意识
  • (四)要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宣传工作和政治教育
  • 二、《德国民间故事书》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 (一)民间故事书承担着社会教化的重要使命
  • (二)民间故事书应具备的品格
  • (三)根据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对民间故事书进行加工和改写
  • (四)如何看待恩格斯早期著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 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 (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
  • (二)严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命题
  • (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地位
  • 四、《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 五、《反杜林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断
  • (一)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每一个健康清醒的人接受某种思想
  • (二)平等观念在现代社会主义运动中仍具有巨大的鼓动价值
  • (三)每一次革命的胜利都带来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巨大跃进
  • (四)现代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来源于社会发展中可感触的物质事实
  • 第二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阐释
  • 一、思想教育与思想自由的关系
  • (一)马克思主义追求并尊重人的思想自由
  • (二)思想教育着力于思想自由基础上的引导
  • (三)不能用抽象的思想自由来否定思想教育的合法性
  •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 (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不可忽视的个人价值
  •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社会化方面的价值
  •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
  • (四)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人生课题方面的价值
  •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难题的哲学求解
  • (一)如何安顿受教育者的能动性?
  • (二)从主体性中找出路
  • (三)反思哲学上的主客体范畴
  • (四)剖析主客体角色的内涵
  • (五)简单的解决方案
  •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魅力
  •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假设
  • (二)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
  • (三)也要讲讲其他的道理
  • (四)“真理的魅力”与“思想的魅力”
  • (五)“真理魅力”的认识论意义与价值观意义
  • (六)“魅力”的实质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 (一)确认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存在和基本属性
  • (二)划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本领域和主要方面
  • (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理论内容和经典概括
  • (四)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运用的规则和限制
  •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微循环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与渠道网络
  •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微循环及其关系
  • (三)当前的主要问题:主渠道超载,微循环闲置
  • (四)破解之道:激活微循环,疏通主渠道
  • 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复施教
  •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重复施教现象
  • (二)一定的重复施教是必要的
  • (三)必要的重复与多余的重复
  • (四)过多的重复会影响教育的实效性
  • (五)努力减少重复施教带来的弊端
  • 八、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含义
  •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科学化
  • (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化
  • (四)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科学化
  • (五)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方面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 第三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建构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独立性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对象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基础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价值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及建设思路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
  •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
  •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才培养
  •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态
  • (一)思想观念形态
  • (二)精神品格形态
  • (三)行为规范形态
  • (四)心理情感形态
  • (五)四种基本形态的关系
  •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方法
  • (一)理论研究方法的内涵与特点
  •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辨析
  •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的命题阐释
  •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的体系建构
  •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的分层叙述
  • 五、选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文献
  • (一)从中国人民大学开设博士生基本文献课程谈起
  • (二)选列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文献的必要性
  • (三)选列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文献的原则和做法
  • 六、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体系建构
  •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必要性
  •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科学内涵
  •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层次架构
  • 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学理化建构
  •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学理化建构的重要意义
  •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概念辨析
  •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基本特点
  • (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把握方式
  • (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方案
  • 八、哲学思维在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的运用
  •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建构中哲学思维运用的必要性
  • (二)把握好运用哲学思维特别是哲学概念的度
  • (三)必要的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哲学
  • 九、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 (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内涵与基本要求
  •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主性意识
  •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化
  • (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体系性建构
  • 第四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创新发展
  •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气质
  • (一)学习把握新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
  • (二)新时代的精神状态与风貌
  •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气质
  • 二、激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
  • (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传授思想,而且要激活思想
  • (二)激活思想就是让既有思想重新具有活力
  •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激活思想
  • 三、减压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职责
  • (一)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为人们增动力又要替人们减压力
  • (二)“减压”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应有之义
  • (三)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从多方面发挥减压作用
  •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
  •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特殊重要性
  •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基本路径
  •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其他路径
  •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种新的话语系统
  • (五)用价值观话语来表述思想政治教育话题
  • (六)思想政治教育应掌握自由、平等的话语权
  • (七)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柔性话语的亲和力量
  • 五、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八个转变
  • (一)从实施领导向注重服务的转变
  • (二)从“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 (三)从泛政治化到以政治为核心的综合文化转变
  • (四)从“小政工”向“大政工”格局转变
  • (五)从孤立地解决思想问题,向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转变
  • (六)从单纯工作视野向工作与生活视野的融合转变
  • (七)从超功利教育向关照物质利益与引导精神追求相结合转变
  • (八)从单纯增动力向增动力与减压力相结合转变
  • (九)以集中型、运动式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向日常性、渗透式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转变
  • (十)从单向灌输向双向对话转变
  • (十一)从常规被动型向主动创造型转变
  • (十二)从外部实施教育向发动群众自我教育转变
  • (十三)从权威指令式向平等商量式转变
  • (十四)从政治优势向政治优势与专业优势相结合转变
  • (十五)从只允许一种道理向引领各种不同思想转变
  • (十六)从注重说理向情理交融转变
  • (十七)从只讲大道理向大小道理相结合转变
  • (十八)从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向更多地利用新兴媒体转变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