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6千字
字数
2021-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晚清宇宙观念的挑战,揭露中国近代科学启蒙的“祛魅”细节。
内容简介
在漫长的传统中国,国家礼制和日常生活中都不乏对天、天道以及无数人格神、鬼魂等神圣存在的信仰和敬畏。
但从民国初年起,这些神圣存在基本上从中上层社会的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了,政治权力的最高代表不再自称受命于天,知识分子的公开言论多半也不再竭力证明天是值得敬畏和信仰的神圣存在。对人格神的信仰、对建基于阴阳五行法则之上的各种信仰形式,在公共言说中变得面目可疑。
这一根本性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本书从思想史层面入手,考察晚清基督教自然神学及其中包含的近代科学知识对传统宇宙观的挑战,并考察本土知识分子如何利用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的天演论来回应挑战,进而解释传统宇宙观的祛魅和信仰传统的正当性衰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
- 绪论
- 第一章 思想背景:中国宗教与有机宇宙观
- 第一节 中国有无宗教?
- 第二节 中国宗教
- 第三节 中国宗教的两个子系统:多神论和泛神论
- 第四节 中国宗教的宇宙观基础:有机宇宙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天之祛魅:以彗星和求雨为例
- 第一节 彗星
- 第二节 求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之祛魅:以地震和风水为例
- 第一节 地震
- 第二节 风水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之祛魅:以疾疫和灵魂为例
- 第一节 疾疫
- 第二节 灵魂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械宇宙观之于基督教和中国宗教的不同意义
- 第一节 机械宇宙观之于基督教的意义
- 第二节 机械宇宙观之于中国宗教的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天演论之于中国宗教和基督教的不同意义
- 第一节 天演论之于中国宗教的意义
- 第二节 天演论之于基督教的意义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