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86千字
字数
2016-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者多年来理论成果精选,勾勒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概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2001-2015年的学术研究论文及国内外调研报告的辑录,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主线,探究中国崛起的内外环境、现实挑战、理论准备、战略谋划等,主要涉及国际关系理论探索、中国战略体系建构、美国霸权战略剖析、大国东亚战略聚焦、国际调研与决策咨询等诸方面,立足理论建构,聚焦战略设计,提供智囊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分 国际关系理论探索
- 合法性、有效性与局限性——评估国际机制作用的理论框架
- 前言
- 一、国际机制理论三大流派的基本主张
- 二、国际机制是一种独立变量
- 三、国际机制的有效性
- 四、国际机制的局限性
- 五、国际机制的合法性
- 六、评估国际机制作用的基本框架
- 地区秩序建构的逻辑
- 一、秩序、国际秩序与地区秩序
- 二、国际秩序的演变与地区秩序的勃兴
- 三、地区一体化的征程
- 四、地区主义的勃兴
- 五、地区秩序建构的逻辑
- 建构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研究纲领——关于《权力与相互依赖》的一种解读
- 一、核心概念的厘定
- 二、核心命题的探讨
- 三、研究纲领的建构
- 四、研究纲领的启示: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中间道路”
- 罗伯特·O.基欧汉学术思想述评
- 基欧汉的学术经历
- 基欧汉的学术思想
- 基欧汉的学术启示
- 探究国际秩序建构的逻辑
- 约翰·伊肯伯里的学术征程
- 《大战胜利之后》的学术价值
- 对中国国际秩序战略的启示
- 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重心,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 世界转型与中国崛起
- 理论整合与范式转移
- 回归中国重心,理论联结实践
- 第二部分 中国战略体系建构
- 两个大局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变迁(1982—2012年)
- 一、两个大局视角下的国家认同探索
- 二、中国国家认同变迁(1982—2012年)
- 三、加强中国国家认同的未来战略取向
- 压力、认知与国际形象——关于中国参与国际制度战略的历史解释
- 历史的积淀:1949年之前的中国与国际制度
- 相对孤立(1949—1970年)
- 消极参与(1971—1978年)
- 部分参与(1979—1991年)
- 全面参与(1992年—)
- 简短的结论
- 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
- 经济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 安全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 政治利益的维护与巩固
- 社会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 国际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 中国观念变革的战略路径
- 中国观念变革的前提
- 中国观念变革的主线
- 中国观念变革的主要体现
- 中国观念变革的战略意义
- 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建构
- 国家战略体系的内涵
- 对外开放的主体战略定位
- 优化国家战略,完善国内开放布局
- 深化全球战略,拓展国家战略利益
- 强化地区战略,主导地区一体化进程
- 结论
- 关于中国大战略的理性思考
- 中国的世界定位
- 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 中国大战略的基本选择
- 中国大战略的主导理念
- 中国大战略的核心内容
- 中国大战略的实施原则
- 新安全观·利害共同体·战略通道——关于中国安全利益的一种解读
- 国家安全观念的变革
- 建立、发展利害共同体
- 建立并确保战略通道的畅通无阻
-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议程与方法
- 国际战略的概念
- 国际战略的研究议程
- 国际战略的研究方法
- 如何加强中国国际战略研究
- 第三部分 美国霸权战略剖析
- 权力转移、问题转移与范式转移——关于霸权解释模式的探索
- 权力转移
- 问题转移
- 范式转移
- 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基本特征
- 西方三大霸权的相同之处
- 西方三大霸权的不同之处
- 美国制度霸权的基本特征
- 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
- 一、国际机制理论关于霸权的分析
- 二、美国霸权与国际机制
- 三、简短的结论
- 关于美国大战略的框架性分析
- 评估大战略的理论框架
- 冷战后美国大战略的选择
- 美国大战略的实力基础
- 美国大战略的政治意愿
- 美国大战略的核心目标
- 简短的结论
- 中国对美国的主流战略认知
- 中国对美国国家实力的认知
- 中国对美国战略意愿的认知
- 中国对美国战略部署的认知
- 中国对中美关系的战略认知
- 中国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战略思考
- 第四部分 大国东亚战略聚焦
- 中国崛起与东亚安全秩序的变革
- 引 言
- 中国与东亚安全秩序的演变
- 中国崛起与东亚秩序变革的驱动力
- 中国崛起与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
- 美国霸权与东亚:一种制度分析
- 美国在东亚战略布局的形成与初步演变
- 东亚地区制度建设的进程
- 美国东亚布局的新构思
- 聚焦东亚:中美的冲突与合作
- 中美在东亚的战略目标
- 中美在东亚的矛盾与冲突
- 中美在东亚的竞争与合作
- 简短的结论
- East Asian Order Formation and Sino-Japanese Relations
- Introduction
- Ⅰ.Overview of the East Asian Order
- Ⅱ.The Logic of Regional Order Formation
- Ⅲ.Dynamics of the Evolving East Asian Order
- Ⅳ.The Future of the East Asian Order
- Ⅴ.A Common Interests-Based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Sino-Japanese Relations
- Ⅵ.Conclusion
- 关于中国东亚秩序战略的若干思考
- 中国东亚战略的演进
- 中国东亚秩序战略的核心目标
- 中国东亚秩序战略的原则
- 中国东亚秩序战略的部署
- 中国东亚秩序战略的路径
- 第五部分 实地调研与决策咨询
-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
- 衰落的焦虑:美国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
- 锁定的对手:中国崛起及其对美国的挑战
- 关注的核心:摇摆于遏制与接触之间的中美关系
- 未来的走向:美国战略调整与中国应对之策
- 国家利益与战略视野——关于中日关系的调研与思考
- 一、对中日关系的总体评价
- 二、对中日经济关系的认识
- 三、对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的预期
- 四、需要思考的几个重大问题
- 关于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建议
- 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 可资借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组成与决策模式
- 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组建路径、原则与结构
- 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能与工作重点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