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研究福柯“异托邦”概念,探讨其哲学意义与思考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在哲学、文学、历史等各学科综合的意义上全面研究福柯的“异托邦”概念和思想,旨在说明“异托邦”不仅是指真实存在的文本和社会空间,它也表征了一种不同的哲学领域和哲学思考方式。建构本书逻辑的核心是福柯关于“异托邦”的两处功能性定义,本书既要实现对福柯著作中关于“异托邦”概念表述的研究;又要实现我们关于福柯的“异托邦”式研究,以福柯为圆心我们将确立“异托邦”思想和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和伦理观。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 第一节 “诗”忆福柯其人其文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三节 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基本结构
  • 第一章 “经验形式”的历史性:“异托邦”思想的哲学背景
  • 第一节 福柯:彻底的怀疑论者
  • 第二节 “伪装”:福柯与尼采
  • 第三节 “主体”与“合理性的形式”
  • 第四节 “经验形式”的历史性研究
  • 第二章 何谓“异托邦”——细绎福柯文本
  • 第一节 作为文本空间的“异托邦”
  • 第二节 作为社会空间的“异托邦”
  • 第三节 功能的一致性:总结“异托邦”概念
  • 第三章 “异托邦”与福柯哲学的特征
  • 第一节 条件与关系之学:一种实现了“外在”的思考与学问
  • 第二节 “异托邦”与实证性分析
  • 第三节 “异托邦”与生产性分析
  • 第四节 主体—中介
  • 第四章 “异托邦”的哲学建构
  • 第一节 “异托邦”哲学的研究对象:连接异质因素的关系空间
  • 第二节 “异托邦”哲学的方法论:考古学与谱系学
  • 第三节 “异托邦”哲学的伦理观:实证性机制到伦理秩序
  • 第四节 “异托邦”哲学与福柯的哲学术语观:同一术语不同的意义、功能、位置
  • 第五章 “异托邦”与“人之死”
  • 第一节 人之“死”与人之“生”:死亡的抒情性
  • 第二节 人之生死作为一种间距和空间:19世纪知识型
  • 第三节 人之死:作为一种知识构型核心的“人”的消失与新的空间的开启
  • 第六章 “异托邦”与“文学的诞生”
  • 第一节 福柯生命中的文学
  • 第二节 书写与语言关系的历史考察
  • 第三节 文学的诞生
  • 第四节 福柯文学文本分析的范例
  • 第五节 “书”的质疑
  • 余论
  • 第一节 关系:条件、之间与外在
  • 第二节 “异托邦”的延展:跨文化对话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