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0千字
字数
2020-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道教易学:弥补形而上学弱点,探讨天道、自然合一问题。
内容简介
道教易学的宗旨主要在于弥补道家哲学偏重形而上学的弱点,开辟道教从人事通向天道的实践之路。和儒家易学偏重政治和社会伦理问题的探讨有所不同,道教易学重在对自然天道及人与自然天道的合一等问题进行研究。宋元时期是道教易学最繁荣和最重要的时期,道教易学与内丹学结合,出现了三种主要的学术形式,其中,丹道易学主要以个体为本位,对天道之理进行切身体悟,以求得个体与天道相通、相融的具体方法和路径;道教图书易学主要以易图的形式对天道之理进行探讨,以为道教内丹修炼提供理论的指导;道教易老学则是对上述这种天人之学的结合,以体用的方式来贯通天与人、道体与器用,沟通形上与形下。上述三种理论形式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共同构成以道教内丹修炼为主旨的、完整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道教易学思想体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编委会
- 总序:面向变化着的世界的当代哲学
- 序
- 绪言 道教易学概述
- 第一节 道教易学确立的理与势
- 第二节 《周易参同契》与道教易学的确立
- 第三节 道教易学的分期及基本特征
- 第四节 宋元道教易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上篇 宋元易学内丹学
- 第一章 陈显微的易学内丹学思想
- 第一节 陈显微建立易学内丹学思想体系的缘由
- 第二节 载造化之妙理者莫出于《易》卦
- 第三节 金丹者,象乾坤以为体,法日月以为用
- 第四节 乾坤升降有候,坎离配合有机
- 第五节 大《易》之作本诸大丹,丹道包空括坏,越数超形
- 第二章 储华谷的易学内丹学思想
- 第一节 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年代略考
- 第二节 储华谷的易学内丹学思想
- 第三章 俞琰的易学内丹学思想
- 第一节 俞琰论易学与道教修炼的关系
- 第二节 俞琰易学内丹学的理论特色
- 第四章 陈致虚的易学内丹学思想
- 第一节 内丹道教的建立:借易道阐发丹道
- 第二节 内丹道教修持的根本方法:以术证道
- 中篇 宋元道教易图学
- 第五章 陈抟与宋元道教图书易学的兴起
- 第一节 陈抟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及著述
- 第二节 陈抟的道教图书易学思想
- 第六章 郝大通《太古集》的道教易图学思想
- 第一节 郝大通具有“易”道特征的道教宇宙论思想
- 第二节 郝大通以易图解宇宙化生万物的规律性与道教内丹修炼
- 第三节 郝大通法天地造化生物的原理以论还丹之炉鼎的思想
- 第七章 雷思齐的道教易图学思想
- 第一节 河图、衍数新释
- 第二节 河图、衍数与《道德经》
- 第三节 雷思齐道教易图学的意义
- 第八章 张理的道教易图学思想
- 第一节 论图书易学与道教的关系
- 第二节 张理《易象图说》中反映的道教易图学思想
- 第三节 张理《易象图说》的意义
- 下篇 宋元道教易老学
- 第九章 李道纯的道教易老学思想
- 第一节 道本至无,易在其中
- 第二节 易象乃道之原,常变乃易之原
- 第三节 圣之为圣,用易而已。用易之成,虚静而已
- 结束语 宋元道教易学研究对当代文化建设的价值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