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陶渊明到毛泽东,一本书读懂读书的力量。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进陶渊明、苏轼、朱熹、梁启超、毛泽东等历史名人的读书世界,探寻他们的读书方法与智慧。从陶渊明“耕读人生”的理想,到苏轼以诗性照亮人生的豁达;从朱熹以理学烛照人心的深邃,到梁启超“学者当死于讲坛”的执着;再到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

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现了这些名人在读书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成就人生的非凡历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总主编简介
  • 作者简介
  • 丛书序言
  • 一 陶渊明:理想的耕读人生
  • 陶渊明的故事
  • 1. 出身名门,少学琴书
  • 2. 不满官场,屡屡辞官
  • 3. 隐居田园,耕读传家
  • 陶渊明的读书方法
  • 1. 以书为乐
  • 2. 广泛涉猎
  • 3. 不求甚解
  • 二 王充:博览群书,勇于质疑
  • 王充的故事
  • 1. 百里挑一的“少年学霸”
  • 2. 性格耿直的贫寒子弟
  • 3. 勇于质疑的无神论者
  • 王充的读书方法
  • 1. 批判性阅读
  • 2. “疾虚妄”的实证精神
  • 3. 跨学科视野
  • 三 颜之推:乱世儒生的家训传奇
  • 颜之推的故事
  • 1. 才华卓著的“标准儒生”
  • 2. 历经波折的“亡国之人”
  • 3. 流传千古的“家训之祖”
  • 颜之推的读书方法
  • 1. 易习而可贵
  • 2. 读书在能行
  • 3. 学无迟暮
  • 4. 博以求通,专以成用
  • 四 欧阳修:全能型的“通才”
  • 欧阳修的故事
  • 1. 幼年丧父,年少得志
  • 2. 为官正直,锐意革新
  • 3. 文坛宗师,史学大家
  • 欧阳修的读书方法
  • 1. 三上读书法——超强的时间管理
  • 2. 闹中取静——专注力的培养
  • 3. 读书应有诘难——批判性阅读
  • 五 苏轼:用诗性照亮人生
  • 苏轼的故事
  • 1. 成名:来自四川的“神童”
  • 2. 仕途:颠沛流离的官宦生涯
  • 3. 达观:逆境中的诗性光芒
  • 苏轼的读书方法
  • 1. “八面受敌”读书法
  • 2. 抄读一体的治学方法
  • 六 朱熹:以理学烛照人心
  • 朱熹的故事
  • 1. 求学刨根问底,劝谏不留情面
  • 2. 精研义理之学,成为一代大儒
  • 3. 入朝为君讲学,晚年饱受攻击
  • 朱熹的读书方法
  • 1. 循序渐进——一桶清水明道理
  • 2. 三到读书法
  • 3. 读书须有疑
  • 七 张溥:指点江山,引领士人
  • 张溥的故事
  • 1. 发奋读书,反对阉党
  • 2. 一篇碑文,誉满天下
  • 3. 身不由己,英年早逝
  • 张溥的读书方法
  • 八 梁启超:学者当死于讲坛
  • 梁启超的故事
  • 1. “开眼看世界”的举人
  • 2. “笔锋常带感情”的宣传家
  • 3. “死于讲坛”的大学者
  • 梁启超的读书方法
  • 1. 趣味主义导向
  • 2. 三步读书法
  • 3. 师友共读有奇效
  • 九 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
  • 毛泽东的故事
  • 1. 为了读书差点跳河
  • 2. 抓住一切时机读书
  • 3. 鼓励党员干部勤读书
  • 毛泽东的读书方法
  • 1. 不动笔墨不读书
  • 2. “三复四温”读书法
  • 十 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 李四光的故事
  • 1. 小山村里的“好奇宝宝”
  • 2. 从造船术到地质学
  • 3. 多才多艺的“破裤子教授”
  • 李四光的读书方法
  • 1. 目标导向
  • 2. 批判性思维
  • 3. 多层级阅读
  • 十一 丰子恺:艺术人生与不朽承诺
  • 丰子恺的故事
  • 1. 幸运少年:母亲照料,名师指点
  • 2. 漫画鼻祖:游学十月,获益终身
  • 3. 一诺千金:为《护生画集》倾尽心血
  • 丰子恺的读书方法
  • 1. 二十二遍读书法
  • 2. 跨界阅读法
  • 十二 巴金:以阅读劈开“思想的黑暗”
  • 巴金的故事
  • 1. 少年的痛苦与疑惑
  • 2. 投身创作,带来光明与希望
  • 3. 钱,就是用来买书的
  • 巴金的读书方法
  • 1. 五感读书法
  • 2. 超文本思维
  • 十三 华罗庚:杂货铺飞出“金凤凰”
  • 华罗庚的故事
  • 1. 从“皮大王”到“罗呆子”
  • 2. 危难中坚持研究与教学
  • 3. “我愿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天!”
  • 华罗庚的读书方法
  • 1. 厚薄读书法
  • 2. 一页书与三件事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凡墙皆是门。” 当我们困在信息洪流的迷宫中,这本书,恰似递来一把破壁的钥匙 —— 它不教人如何读书,而是带人闯入巨匠的阅读现场,看他们如何把文字炼成血肉。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