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1千字
字数
2025-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中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内容简介
当前主流碳排放核算体系主要服务于区域清单编制或企业碳核查,难以适应中国现行的统计体系现状,亟须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本书系统阐述了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学体系,并针对中国的统计体系现状,创造性地构建了企业、区域碳排放二维统计核算体系,分别从企业维度和区域维度构建各自的统计核算体系。同时,本书在二维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点源排放和面源排放的概念,并进一步以湖北省各个城市为例,论证了点源排放城市和面源排放城市的存在及各自不同的特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摘要
- 第1章导论
- 1.1 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一 理论价值
- 二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点及重点和难点
- 一 研究创新点
- 二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2章国内外碳排放统计核算相关法律法规
- 2.1 欧盟碳排放统计核算政策法规
- 一 法律沿革
- 二 欧盟及其成员国温室气体监控及报告体系
- 三 EU ETS中的温室气体监控、报告及核证体系
- 2.2 日本碳排放统计核算政策法规
- 一 法律沿革
- 二 目标及内容
- 三 法律责任
- 2.3 中国《统计法》基础
- 一 中国统计法总论
- 二 统计调查管理
- 三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 四 统计监督检查
- 2.4 中国碳排放统计核算政策文件
- 一 相关政策文件
- 二 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政策文件的三分支体系
- 2.5 结论与启示
- 第3章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学体系
- 3.1 国外碳排放核算标准介绍
- 一 国家层面
- 二 城市层面
- 三 企业层面
- 四 项目层面
- 五 产品和服务层面
- 3.2 我国碳排放核算标准介绍
- 一 国家层面
- 二 区域层面
- 三 城市层面
- 四 行业及企业层面
- 3.3 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学体系
- 一 碳排放核算范围
- 二 碳排放核算体系边界
- 三 碳排放核算方法
- 四 碳排放核算数据统计方法
- 第4章中国碳排放二维统计核算体系
- 4.1 中国碳排放二维统计核算体系构建
- 一 中国碳排放统计核算的基础统计现状
- 二 中国现行统计体系支持碳排放统计核算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 构建中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要求和原则
- 四 中国碳排放二维统计核算体系的构建
- 4.2 企业维度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 一 企业维度碳排放统计核算意义及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
- 二 企业维度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 三 企业维度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和原则
- 四 企业维度碳排放统计核算边界
- 第5章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 5.1 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概述
- 一 工业能源消费相关概念的界定
- 二 能源及能源消费的种类
- 三 工业能源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
- 5.2 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统计边界及量化方法
- 一 被统计企业的组织边界和运行边界
- 二 工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
- 5.3 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统计指标体系
- 一 工业能源消费直接排放指标
- 二 工业能源消费间接排放指标
- 5.4 新能源二氧化碳减排统计核算
- 一 新能源概念解析
- 二 国内外新能源发展概况
- 三 主要新能源二氧化碳减排统计核算
- 第6章工艺过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 6.1 工艺过程碳排放概述
- 一 工艺过程排放的基本含义
- 二 工业企业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原则
- 三 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涉及的行业
- 6.2 工艺过程碳排放统计指标体系
- 一 有关活动水平数据的统计指标
- 二 有关排放因子的统计指标
- 6.3 工艺过程碳排放统计指标
- 一 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指标
- 二 石油加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指标
- 三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指标
- 四 非金属矿物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指标
- 五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指标
- 六 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指标
- 七 汽车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指标
- 八 造纸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指标
- 九 电力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指标
- 第7章工业污废水处理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 7.1 污废水处理碳排放概述
- 一 污废水处理CH4排放机理
- 二 污废水处理CH4的排放源界定
- 7.2 污废水处理碳排放统计核算指标体系
- 7.3 工业废水处理碳排放
- 一 方法介绍
- 二 活动水平数据选取
- 三 排放因子数据
- 7.4 生活污水处理碳排放统计核算
- 一 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核算方法
- 二 活动水平数据测算
- 三 排放因子数据确定
- 第8章区域维度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 8.1 区域维度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 一 区域内企业
- 二 农业活动
- 三 林业
- 四 废弃物处理
- 8.2 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
- 一 活动水平统计核算
- 二 排放因子数据
- 8.3 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边界
- 一 地理边界
- 二 温室气体种类
- 第9章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 9.1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概述
- 9.2 中国公路、水路和铁路运输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
- 一 适用范围
- 二 核算边界
- 三 核算方法
- 四 交通运输业排放统计指标体系
- 9.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核算方法与报告
- 一 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统计新指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 二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温室气体减排计算方法及核算
- 第10章服务业、建筑业、公共机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 10.1 服务业、建筑业、公共机构碳排放概述
- 一 现代服务业碳排放特点及低碳发展
- 二 建筑业碳排放特点及低碳发展
- 三 公共机构碳排放特点及低碳发展
- 四 低碳现代服务业、建筑业、公共机构存在的发展问题
- 五 “双碳”目标下现代服务业、建筑业、公共机构发展策略
- 10.2 服务业、建筑业、公共机构碳排放统计核算指标体系
- 一 核算方法
- 二 服务业能源统计表
- 三 主要耗能非工业企业单位业务量能源
- 第11章农业活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 11.1 农业碳排放概述
- 一 农业温室气体概述
- 二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 三 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 11.2 农业碳排放统计指标体系
- 一 种植业
- 二 养殖业
- 11.3 稻田甲烷排放
- 一 计算方法介绍
- 二 活动水平数据
- 三 排放因子数据
- 11.4 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
- 一 计算方法介绍
- 二 活动水平数据
- 三 排放因子数据
- 11.5 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
- 一 计算方法介绍
- 二 活动水平数据
- 三 排放因子数据
- 11.6 动物粪便管理方式甲烷排放
- 一 计算方法介绍
- 二 活动水平数据
- 三 排放因子数据
- 11.7 动物粪便管理方式氧化亚氮排放
- 一 计算方法介绍
- 二 活动水平数据
- 三 排放因子数据
- 第12章林业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 12.1 林业碳排放概述
- 12.2 林业碳排放统计指标体系
- 一 统计范围
- 二 统计内容
- 三 统计报告期
- 四 分类和目录
- 五 统计报表报送要求
- 12.3 林业碳排放计算方法
- 一 森林碳贮量变化估算
- 二 森林转化温室气体排放
- 12.4 不确定性分析
- 一 不确定性来源
- 二 降低不确定性的措施
- 第13章固废处理排放及废水处理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 13.1 固废处理碳排放及废水处理碳排放概述
- 一 固废处理排放及废水处理氧化亚氮排放机理
- 二 固废处理排放及废水处理氧化亚氮排放源界定
- 13.2 固废处理排放及废水处理氧化亚氮排放统计指标体系
- 一 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温室气体排放
- 二 废水处理氧化亚氮排放
- 13.3 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甲烷排放
- 一 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过程中甲烷排放统计核算方法
- 二 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
- 三 排放因子选择
- 13.4 废弃物焚烧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
- 一 焚烧处理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方法
- 二 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
- 三 排放因子的选择
- 13.5 废水处理氧化亚氮排放
- 一 废水处理过程中氧化亚氮排放统计核算方法
- 二 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
- 三 排放因子数据
- 第14章推广应用及研究结论
- 14.1 碳排放二维统计核算体系在湖北省的核算应用
- 一 湖北省概况
- 二 核算范围及方法
- 三 数据来源及处理
- 四 湖北省企业维度碳排放核算
- 五 湖北省区域维度碳排放核算
- 六 湖北省碳排放核算结果
- 14.2 讨论
- 一 碳排放二维统计核算体系揭示城市排放结构
- 二 大多数城市以企业维度排放为主
- 三 均衡排放城市的排放生产率更好
- 四 湖北省城市人均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均有所下降
- 五 农业排放部分揭开了区域维度排放的黑箱
- 14.3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第3章相关表格
- 附录二 第4章相关表格
- 附录三 第5章相关表格
- 附录四 第7章相关表格
- 附录五 第10章相关表格
- 附录六 第11章相关表格
- 附录七 第12章相关表格
- 附录八 第13章相关表格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