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碳排放权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政策工具。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中国国情,系统探讨了碳市场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全书特别关注电力行业这一重点领域,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中国碳市场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在中国推进“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这部著作不仅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概论
  • 1.1 研究背景
  • 一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的理性选择与重要路径
  • 二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亟须科学的顶层设计与策略选择
  • 1.2 研究内容
  • 第2章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 2.1 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 一 科斯定理
  • 二 排污权交易
  • 三 市场均衡
  • 2.2 碳排放权交易的作用机制
  • 一 交易主体
  • 二 交易动机
  • 三 总量与配额设计
  • 四 市场出清
  • 五 碳排放权交易对微观排放主体的影响
  • 六 碳排放权交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2.3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碳税的对比分析
  • 第3章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设进程和研究进展
  • 3.1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设进程
  • 一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进程
  • 二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进程
  • 3.2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研究进展
  • 一 探讨碳交易的适用边界与兼容性
  • 二 探索最优的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方案
  • 三 碳排放交易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及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 四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定价机制
  • 五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
  • 第4章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初始排放权配额分配
  • 4.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验启示
  • 一 配额构成、分配原则及核定方法
  • 二 配额发放方式
  • 三 抵消机制
  • 4.2 全国碳市场初始配额分配方案
  • 第5章全国碳排放权限额交易仿真模拟分析
  • 5.1 模型构建
  • 一 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子价格
  • 二 边际减排成本曲线
  • 三 市场均衡
  • 5.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仿真模拟
  • 一 数据来源及处理
  • 二 模拟结果及讨论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我国碳排放权限额交易体系效果评价
  • 6.1 方法介绍及数据处理
  • 一 非径向生产距离函数
  • 二 双重差分法
  • 6.2 碳交易试点地区低碳绩效测算结果
  • 6.3 碳交易对各试点地区低碳绩效的影响
  • 一 参数估计结果
  • 二 共同趋势和反事实检验
  • 三 安慰剂检验
  • 四 后置效应
  • 6.4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7章全国碳排放权限额交易市场风险分析
  • 7.1 电力行业实施碳交易政策背景
  • 7.2 国际经验和已有研究文献回顾
  • 7.3 研究方法介绍
  • 7.4 数据处理说明
  • 7.5 电力行业碳交易仿真结果
  • 一 电力行业碳排放总量限额和初始配额分配方案设定
  • 二 电力行业碳交易市场模拟
  • 7.6 碳交易价格波动及对电力市场可能造成的风险
  • 7.7 结论及相关启示
  • 第8章全国碳排放权限额交易对电力公司的影响
  • 8.1 碳交易市场对电网的影响
  • 一 影响电网企业减排行为
  • 二 影响发电成本
  • 三 影响电源结构
  • 四 影响电力需求
  • 五 加剧电网调峰挑战
  • 六 加大电网调度运行难度
  • 8.2 碳交易市场对电源结构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
  • 一 模型设定
  • 二 测度要素间/能源间替代程度
  • 三 模拟计算碳交易对浙江省电源结构的影响
  • 8.3 电力公司的应对策略
  • 第9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一 优化总量限额和配额分配设计
  • 二 增强碳交易市场政策的减排效应
  • 三 平衡碳交易市场的公平与效率
  • 四 发挥碳交易市场正向效应并减小负面冲击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