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FBI心理画像专家直面震惊全美的白人至上主义连环杀手;仇恨为何不断蔓延?偏见与歧视为何持续至今?种族主义者投下的影子绵长而幽暗。

内容简介

约瑟夫·保罗·富兰克林于1977至1980年在美国各地杀害了22人,于1988年入狱。他把展开种族战争视为使命。在他试图达到这个目标的三年期间,他除了杀人,也抢劫了十多家银行。他会跟踪暗杀对象,决定狙击地点,用附有瞄准器的强力步枪恣意行凶。他宣称自己的仇恨意识来自出生贫穷和童年受到虐待。1960年代,他在美国南方的白人至上团体找到归属,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更促使他把仇恨化为行动。

本书在再现历史真相的同时,亦呼应当下环境,旨在鼓励人们以史为鉴、放下仇恨,让社会恢复和谐与安宁的秩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部分 追捕杀手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二部分 浸入怪兽的脑海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后记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进入杀手的脑海

    在刑侦剧里警方常常说要像罪犯一样思考,如此才可以在这场猫鼠游戏中拔得先筹。对于习惯于警察思维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不过其中的佼佼者可能会熟练切换。《杀手的影子》里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小组作为抓捕罪犯的一股特殊力量,或许没有荷枪实弹,可能看似文质彬彬。这些犯罪心理学家没有影视剧那么神乎其神,但却也有其独到之处。1. 不要丢脸据说有条源自于胡佛时期的铁律,那就是 “永远不要让联邦调查局丢脸!” 要是按照作者的观点,那我觉得联邦调查局就不要太相信所谓的测谎。尽管在影视剧里测谎好像可以洞察人心,但在很多时候更像是瞎猫碰死耗子。作者多年的研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推翻了其所谓的可靠性,至少是动摇了其看似坚固的基石。“根据我对在押罪犯的采访经验,我已经知道那些没有良知的人因为能够通过将受害者非人化,而把自己的罪行合理化,从而不会有普通人面对测谎仪时的那些情绪和生理反应。” 换言之,我们以为可以通过那些难以改变的微表情和行为对人进行判定,可事实上效果未必。看似合理的论断更像是基于过往经验的猜测,说是在赌运气也毫不夸张。既然面对具体的个人,没有那种像物理定律一样一成不变的规律,像作者一样进入杀手的脑海在追捕之时更可能发挥一定的价值,不能说将凶手早日捉拿归案,也避免了大海捞针一样的盲目行动。2. 找到石头作者以及其相关事迹曾被奈飞拍成《心理神探》,在第一季里曾有一幕提到,人人都有一个 “石头”。作为罪恶克星,作者和同事所要做的就是搞清楚这个石头到底是什么。尽管作者出生和生活的年代据此已经比较久远,在新兴科学技术占据上风的当下,书中的一些思考和观点仍不算过时,甚至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我们过于依仗所谓的技术之时,那些看似简单的基本功被遗忘,可面对具体的案件科技终究有局限,最后发挥作用的往往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老古董。在探查人心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为个体所束缚。穷凶极恶的罪犯有些时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更为可怕的是其所代表的东西,常常会更大也更危险。作者在追捕连环杀手的过程中就看到了其如何将整个美国搅得鸡犬不宁。这就像《末日巨塔》里的 911 袭击事件一样,恐怖分子引发的慌乱可能会造成更大范围的严重伤亡。3. 经验之谈在一个暴虐的家庭里,和女孩子相比,男孩子更容易成长为暴力罪犯。作者给出的答案或许是经验之谈,却也带来了一些启发。对于我们了解罪犯和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帮助。“他们天生如此。男性比起女性要更好斗、更难于控制自己的愤怒,容易更快被卷入暴力对抗。” 这种基于生理和演化的解释,似乎较为合理,更加明白了睾丸酮的重要性。“比起虐待女儿,暴虐的父亲通常会把愤怒更多地发泄在儿子身上。” 这一点可能更像是一种社会现象或者说人们的偏好,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性别歧视。“我们发现那些幼时被虐待或遭猥亵的女性更容易自虐和自我惩罚,而不是像男性一样发泄到别人身上。” 这些可能解释了女性和男性在行为逻辑上的差异。即便如此,作者也强调这样的经验之谈更像是一种大概率发生的事情,并不一定着就是如此。故而书中提到了多位在同样糟糕环境下成长却走向不同人生道路的案例,有些人身陷囹圄,有些则成为社会精英。4. 心理分析作为犯罪心理学家,作者的工作之一就是通过心理分析做出犯罪画像,也正如标题所说走进杀手的脑海。根据其所做出的分析,警方在面对罪犯的时候会多一些胜算。书中对于富兰克林的分析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代表。在做出画像之外,作者为了给搜捕他乃至审问他的特工提供帮助,也试图展示其个性上的缺陷和长处,让对他的搜捕尽可能安全,尤其是对负责这个任务的特工来说。独特的个人背景和成长经历就是重要的素材,也可以说是心理分析的重要基础。过往经历塑造一个人,在这里并非空谈,而是对于其行动的重要预测依据。有趣的是在读完分析之后,作为一个理性且有同情心的人可能会对其产生深深的同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可正如作者所言,除非心理问题极其严重,人总是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过去的不幸并不能成为犯罪的借口,或许这种合理化的行为可以让罪犯免受道德压力和良心谴责,可这并不是事实。戳破幻象,我们会看见人性的幽暗深处,让人难以直视。5. 诱发催化 “几乎总有一个诱发事件或者一系列的诱发事件结合了别的催化剂,最终导致了犯罪和暴力。” 这是作者基于多年研究和与罪犯访谈后给出的结论。作者工作虽然说寄托于联邦调查局,但两者还是有种明显的不同。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其更在意的是对于犯罪行为的预防,可联邦调查局接触到的往往是已经发生的案件。不敢说为时已晚,但至少已经错过了可以进行干预并阻止严重后果出现的完美时机。理想的情况是通过这些罪犯的行为和活动为下一次的预测和抓捕更好提供帮助,可并不是每一个案件就是如此。过往的经验和研究结果可以成为帮手,但也可能产生束缚。倘若总是试图在以往案件里寻找踪迹往当下的案子上套,难免会产生不少的偏差,更因按图索骥错失了良机。不妨大胆设想一下,若是将以往的研究分析投喂给人工智能大模型,是否会发挥神效,化身神探瞬间侦破案件。这听起来很美好但不太现实,甚至可能祸及无辜。6. 写在最后《无人机》里天空之眼对于当下和未来的改变,从战场到和平地区都可能变成被全方位监视的透明监狱。这在某种程度上对犯罪起到了遏制,但也可能会发生《脏活》里不可小觑的附带伤害。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听起来很有道理,可不要忘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错杀的那个。穿过冰冷的代码,我们需要代入一些人性的温度,这在科技被过度依赖的当下尤为重要。在时代的浪潮下,社会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当下的社会有所不同,其中犯罪活动也有所变化。其中有些经验可能失效了,但有些技巧却可能仍会发挥作用。作者对于罪犯的分析可能不那么准确,但这种进入杀手脑海的能力还是需要的。面对活生生的个体,我们与其视为是以往案例的再现,倒不如从中去寻找合适的规律。对于杀手的暗中观察,在某种时刻也会遇到凝视深渊的艰难。作为屠龙者离得越近越有可能变为恶龙,不管自诩多么坚不可摧,现实有些时候就是喜欢和人开玩笑。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