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走进近现代民歌的历史现场,倾听庶民生活的真实声音。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开阔眼界、引人深思的近现代民歌研究著作。书中收录了大量稀见的近现代民歌文献,重点论及的民歌唱本和牌调近百个,内容包罗万象,充分挖掘中国近现代民歌的丰富内涵。借由民歌,表现逸乐、恋爱、农耕、民生疾苦等民俗生活,以及都会、新闻传媒、社会动员、抗战救灾等事物、世相的变迁发展,勾勒百姓生活的真实图景,展现了近现代民众情感的表达和社会的变迁。

本书为读者打开民歌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去审视民歌在中国社会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也可为民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基础知识和谱系梳理。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绪言
  • 第一章 《时调雅曲》:近现代民歌的先声
  • 第一节 青楼题材与“马头”时调
  • 第二节 《叹老妈》的源与流
  • 第三节 经典世俗化与“口头传统”的因时而变
  • 第二章 《北京小曲百种》:“四方辐辏”民歌聚之
  • 第一节 《百种》的基本内容
  • 第二节 《百种》中民歌的来源及时间
  • 第三节 弥足珍贵的百科全书
  • 第三章 “小本唱片目”:“禁毁书”的样貌
  • 第一节 闺门秀媛 亦乐闻之
  • 第二节 诸般腔调 百样风情
  • 第三节 文献的局限性与现实的多样性
  • 第四章 扬州民歌:“民歌文化圈”的标本
  • 第一节 身份特别的《晓风残月》
  • 第二节 “颇能写实”的《风月梦》
  • 第三节 聚盛堂与鸿文堂唱本
  • 第四节 多重文化视域下的扬州民歌
  • 第五章 《新编时调》:商业都会的另类镜像
  • 第一节 体量庞大 应有尽有
  • 第二节 新旧杂糅的都市情歌
  • 第三节 光怪陆离的洋场奇观
  • 第四节 立场鲜明的新闻时政民歌
  • 第五节 现代性与正当性
  • 第六节 “孤岛文学”的奇葩
  • 第六章 抗战民歌:大时代的纪念品
  • 第一节 局部抗战阶段的抗战民歌
  • 第二节 全面抗战阶段的抗战民歌
  • 第三节 一切为了抗战
  • 第七章 大运河民歌:宝贵的遗产 流动的文化
  • 第一节 开放的大运河文化与广义的大运河民歌
  • 第二节 建一所大运河民歌的“唱本藏”
  • 第三节 前景可期的大运河民歌研究
  • 第八章 婚嫁喜歌:喜歌恒久远 婚俗永流传
  •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 第二节 是婚俗,亦是民歌
  • 第三节 礼失而求诸野
  • 第九章 【唱春调】:民歌中的民生疾苦
  • 第一节 “饥者歌其食”
  • 第二节 【孟姜女调】
  • 第三节 民歌中的民歌 经典中的经典
  • 第四节 移植
  • 第五节 变体
  • 第六节 共情
  • 第十章 《绣荷包》:民歌中的性别叙事
  • 第一节 《绣荷包》不拘一格
  • 第二节 《绣荷包》与名物民歌
  • 第三节 “女红”民歌与“性别叙事”
  • 第十一章 “纱窗外”:文本的流转与互动
  • 第一节 《山歌抄本》的基本内容
  • 第二节 “山歌”本是【罗江怨】
  • 第三节 民歌与戏曲、小说的互动
  • 第十二章 民歌唱本中的方言
  • 第一节 民歌唱本中方言的存在形态
  • 第二节 民歌唱本中方言的作用与功能
  • 第三节 民歌与方言的同构叙事
  • 第十三章 民歌唱本中的俗字
  • 第一节 民歌唱本中俗字的一般情形
  • 第二节 民歌唱本中俗字的成因
  • 第三节 显性的“民俗文化”
  • 第十四章 “风陵文库”藏民歌:域外宝库
  • 第一节 大鼓书
  • 第二节 时调小曲
  • 第三节 牌子曲与莲花落
  • 第四节 民歌中的近现代史
  • 第十五章 “中研院”史语所藏民歌:隋侯之珠
  • 第一节 琳琅满目的牌调
  •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内容
  • 第三节 可与安阳甲骨、敦煌文书并提
  • 第十六章 近现代民歌中的纷繁世相
  • 第一节 青楼烟馆的泣诉
  • 第二节 男女“寡妇”的哀鸣
  • 第三节 看相女子的艰难
  • 第四节 斑斓多样的时尚
  • 第五节 倔强暖人的天籁
  • 结语
  • 附录一 “中国民歌学”理论建构刍议
  • 第一节 从“歌谣学”到“民歌学”
  • 第二节 “民歌学”理论体系的大致构想
  • 第三节 “中国民歌学”理论建构的意义
  • 附录二 近现代民歌的当代遗存——以沭阳小调为例
  • 第一节 【八段景】
  • 第二节 【梳妆台】
  • 第三节 《手扶栏杆》
  • 第四节 【五更调】
  • 第五节 《十二月探妹》
  • 第六节 民歌不死 斯文不坠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