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度解读哲学史,准备新工具和新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既不是以问题为引领的哲学史研究,也不是对过去的哲学体系的系统描述和理论分析,更不是对某个理论或学派的深度探讨,而是对产生已久并依然在当今社会文化领域发生广泛影响的一些哲学概念进行微观研究。我试图以这种风格来展现我对哲学史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是与我对历史上的哲学文本的解读策略密切相关的。这种有意展现的解读策略实质上是将一些哲学概念在历史上被赋予的不同意义尽可能地挖掘出来、展示出来并指出其流变和演进的过程;此外,它尽可能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哲学家对这些概念所作的多方面阐释,并指出它们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多重意义。同时,为了表明我不只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概念的改造者,我也试图在清淤的同时准备了一些新工具和新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汪堂家文集》编纂组(按姓名拼音为序)
  • 《汪堂家文集》编者前言
  • 导论:哲学教育与哲学定位
  • 第一部分 概念的展开
  • 第一章 “进步”概念的哲学重审——兼评建构主义的进步观
  • 第二章 “启蒙”概念及其张力
  • 第三章 “后现代”概念的哲学诠释
  • 第四章 “记号“”符号”及其效力——从哲学与符号学的观点看
  • 第五章 “死亡”概念的两种理解
  • 第二部分 诠释学初论
  • 第六章 文本、间距化与解释的可能性——对利科“文本”概念的批判性解释
  • 第七章 世俗化与科学的诠释学因素——伽达默尔与爱尔兰根学派
  • 第八章 隐喻诠释学:修辞学与哲学的联姻——从利科的隐喻理论谈起
  • 第九章 隐喻:翻译与诠释
  • 第十章 同名异释:德里达与列维纳斯的互动
  • 第三部分 实用主义再探
  • 第十一章 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意义
  • 第十二章 杜威眼中的科学对精神生活的意义
  • 第十三章 道德自我、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试析杜威道德哲学的一个侧面
  • 第十四章 身体与经验的多样性
  • 作者后记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