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者以索隐探微的方式将哲学概念的清淤与现实的思考结合起来。

内容简介

本书既是一部概念史,又是一部心灵史,也是一部解构史,更是一部发微史。作者以索隐探微的方式将概念的清淤与现实的思考结合起来。第一部分追溯了“文化”、“进步”、“启蒙”、“后现代”、“记号”、“符号”、“死亡”等概念的历史,梳理了它们在历史上的不同意义,阐述了本书作者的独特见解。第二部分分析了“文本”、“间距化”、“隐喻”、“解释”等概念在诠释学中的地位,探讨了哲学与修辞学、诠释学的相关性,指出了利科、爱尔兰根学派、德里达和列维纳斯等人在此领域的贡献。第三部分通过对杜威的“教育”、“科学”、“道德自我”、“道德情境”、“道德判断”和“身体”概念的讨论,发掘了杜威哲学的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哲学教育与哲学定位
  • 第一部分 概念的展开
  • 第一章 “文化”释义的可能性——与建构主义对话
  • 第二章 “进步”概念的哲学重审——兼评建构主义的进步观
  • 一、“进步”概念的前史
  • 二、“进步”概念的结构与问题
  • 三、“进步”概念的类型学分析
  • 四、余论:进步的两面性
  • 第三章 “启蒙”概念及其张力
  • 一、引言
  • 二、“启蒙”的概念史
  • 三、理性的裂变与启蒙的张力
  • 第四章 “后现代”概念的哲学诠释
  • 一、“后现代”概念释义及其矛盾
  • 二、科学的“后现代”转向?
  • 三、“后现代”的语用哲学
  • 第五章 “自我”概念的奠基
  • 二、我与自我意识
  • 三、自我意识与近代哲学
  • 第六章 “记号”、“符号”及其效力——从哲学与符号学的观点看
  • 一、符号、记号与信号
  • 二、符号的一般特点与人的符号化特征
  • 三、符号的效力
  • 第七章 “死亡”概念的两种理解
  • 一、对死亡的生存论分析
  • 二、死亡概念的再定位
  • 第二部分 诠释学初论
  • 第一章 文本、间距化与解释的可能性——对利科“文本”概念的批判性解释
  • 一、文本意味着什么?
  • 二、文本的间距化
  • 第二章 世俗化与科学的诠释学因素——伽达默尔与爱尔兰根学派
  • 一、世俗性与科学
  • 二、科学的诠释学因素
  • 第三章 隐喻诠释学:修辞学与哲学的联姻——从利科的隐喻理论谈起
  • 一、对修辞学的两种哲学态度
  • 二、隐喻诠释学的基本旨趣
  • 三、隐喻诠释学的多重效应
  • 第四章 隐喻:翻译与诠释
  • 一、隐喻的多重解释
  • 二、隐喻的可译性、不可译性与可理解性
  • 三、隐喻与形而上学解释
  • 四、从德里达对“海德格尔之手”的解释看隐喻理解的复杂性
  • 第五章 同名异释:德里达与列维纳斯的互动
  • 第三部分 实用主义再探
  • 第一章 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意义
  • 一、教育目标的开放性
  • 二、教育的社会生活向度
  • 三、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第二章 杜威眼中的科学对精神生活的意义
  • 一、科学对精神生活之意义
  • 二、科学精神的要义
  • 三、在科学活动中贯彻人文精神
  • 第三章 道德自我、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 ——试析杜威道德哲学的一个侧面
  • 一、道德自我与选择
  • 二、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
  • 三、简短的评论
  • 第四章 身体与经验的多样性
  • 一、身体与经验形而上学
  • 二、身体与艺术经验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