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对当代功利主义理论的系统研究。

内容简介

作者描述和分析了功利主义理论的嬗变轨迹与演进逻辑,揭示了当代功利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得失。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究了功利主义嬗变的内在动因,指出当代功利主义逐步放弃个人主义的传统立场,以相对均衡的视角论述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从而使功利主义由传统的单纯追求个体利益化,转变为主张在个人与他者的互动中追求社会效益的提高。

同时,嬗变后的功利主义逐步演变为多元利益结构下的公共哲学,为社会公共治理提供新的哲学依据。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第一章 导论
  • 一、危机与变革:功利主义的新发展
  • 二、功利主义的研究述评
  • (一)对于功利基本概念的不同认识
  • (二)对于行为正当性判定标准的不同认识
  • (三)对于个人行动准则的不同认识
  • 三、功利主义的研究价值
  • (一)后果主义的吸引力
  • (二)福利主义的吸引力
  • (三)功利主义是简洁且有力的理论体系
  • 四、功利主义的公共伦理
  • 第二章 当代功利主义的思想渊源
  • 一、功利主义的思想滥觞
  • (一)伊壁鸠鲁学派
  • (二)休谟的功利思想
  • (三)斯密的功利思想
  • 二、功利主义的主干理论
  • (一)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
  • (二)密尔的功利主义理论
  • (三)西季威克的功利主义理论
  • 三、功利主义的学术批判
  • (一)导致不道德的结果
  • (二)侵犯个人的分立性
  • (三)排斥其他义务
  • (四)忽视社会平等
  • (五)错误的公共利益观念
  • 第三章 当代功利主义理论的基本流派
  • 一、基于功利概念的不同认识
  • (一)偏好满足功利主义
  • (二)客观列表功利主义
  • (三)体验论功利主义
  • 二、基于个人行动的不同准则
  • (一)行为功利主义
  • (二)规则功利主义
  • (三)双层功利主义
  • 三、基于不同的决策主体
  • (一)政府大厦功利主义
  • (二)选择功利主义
  • 第四章 功利主义的理论嬗变
  • 一、对古典功利主义的继承
  • (一)后果主义的衍延
  • (二)福利主义的延续
  • (三)聚合主义的承继
  • (四)对不偏不倚的重申
  • 二、功利主义共性特征的演变
  • (一)功利与权利的融合
  • (二)客观福利对主观福利的取代
  • (三)基于一致同意的聚合
  • 三、对古典功利主义的超越
  • (一)预期功利取代实际功利
  • (二)多元价值取代一元价值
  • (三)实质平等取代形式平等
  • 第五章 理论嬗变的基本轨迹:个人主义
  • 一、古典功利主义的个人主义本质
  • (一)共同体的虚化
  • (二)个人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 二、古典功利主义的个人主义局限
  • (一)认识论局限
  • (二)理论悖论
  • (三)分配盲区
  • 三、当代功利主义的群己均衡取向
  • (一)群己均衡取向的基本内涵
  • (二)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再定位
  • (三)基于合作的新的公共利益
  • 第六章 当代功利主义的理论发展
  • 一、利益理论的发展
  • (一)克服实践理性二元论的难题
  • (二)推进利益主体性与利益客观性关系的研究
  • 二、平等理论的贡献
  • (一)平等基础的新认识
  • (二)更具合理性的分配结果
  • 三、真实的公共利益理论
  • (一)当代功利主义关于公共利益的实在确证
  • (二)确立社会公益政治的价值与内容
  • 四、治理价值的均衡
  • (一)兼容效率与公平
  • (二)协调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
  • 第七章 功利主义理论嬗变的评析
  • 一、理论嬗变的根由分析
  • (一)思想批判与回应
  • (二)理论范式的变革
  • (三)平等价值的现实要求
  • 二、理论嬗变的得失评析
  • (一)当代功利主义的理论建树
  • (二)当代功利主义的理论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