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6千字
字数
2016-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采用跨学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系统化研究方法,在英汉文学文本翻译的领域内,梳理和统一学科范畴,尝试性地构建英汉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理论。
内容简介
本研究以史为线,系统地梳理西方传统互文思想和现代西方互文理论资源,分类归纳其文学和语言学研究成果,借以引入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视域,并针对外文学文本翻译互文研究现状,进而阐明英汉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之价值。
书中从英汉文学文本翻译的理解和表达的两个阶段,即从文本理解的阐释学角度和文本创作的语言学、文艺学、美学、文化学视域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展开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互文性视角与文学文本翻译的关联
- 第一节 西方传统互文观念与现代互文性理论
- 一、西方传统互文性观念:模仿互文观
- 二、西方现代互文性理论:对话、互涉、颠覆、重构
- 第二节 翻译研究与文学文本互文性研究的现状
- 一、翻译研究与互文性的关联
-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分类
- 第一节 文本互文性的类型
- 一、文本含义的扩大:基本性质与新的意义
- 二、文本与互文、互文性:前文本与后文本
- 三、内互文性、外互文性、跨文本性:互文性含义的细化
- 第二节 文学文本英汉互文性翻译的分类
- 一、翻译概念的延伸:语内、语际与语符翻译
- 二、文学文本互文性翻译的英译汉、汉译英的不同取向
- 第三章 文学文本翻译的阐释学互文性
- 第一节 阐释学翻译思想的演进模式
- 一、西方阐释学翻译观的演进:创生、发展到多元
- 二、中国阐释学翻译思想的演进:从译介到阐发
- 三、阐释学翻译观的局限性
- 第二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生产性与二度创作
- 一、从现象文本到生产文本
- 二、互文性隐喻的二度创作
- 第三节 文学文本翻译主体间的互动性
- 一、文学文本原文本的作者:互文记忆性写作
-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读者:互文识别与阐释
- 三、文学文本翻译的译者:互文二度创作
- 第四节 经典文学文本复译的互文对话及未完成性
- 一、经典文学文本复译的必然性:时代的需要
- 二、经典文学文本复译的异质性:诗学的制约
- 三、经典文学文本复译的未完成性:科学的发展
- 第四章 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言学互文性
- 第一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言形式互文性
- 一、文学文本翻译的语音互文:听音见意
-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词互文:文化会意
- 三、文学文本翻译的语法互文:句法限意
- 第二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语义互文性
- 一、文学文本翻译的语义之关联:准确认知
-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语义之表达:经济简约
- 三、文学文本翻译的语义形态:协调统一
- 第三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语用场域互文性
- 一、文学文本翻译的语境互文:自律语境与他律语境的重构
-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语篇互文:形合与意合的协同
- 第五章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艺学互文性
- 第一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学主题互文性
- 一、文学典籍文本主题渊源:典故之源
- 二、文学典籍文本主题翻译的内涵外化:变隐为显
- 第二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创作互文性
- 一、文学文本的翻译与文学文本的创作之间:互动生成
-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学创作互文手段:互文借用
- 第三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学体裁互文性
- 一、体裁互文性的索源及关联因素:混合交融性
-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体裁互文性:意识形态性
- 三、文学文本翻译的体裁互文性:对话性
- 四、文学文本翻译的体裁互文性:语境性
- 第六章 文学文本翻译的美学互文性
- 第一节 中西美学翻译思想的互文比照
- 一、文学翻译中国美学之源及内涵:直觉性体验
- 二、文学翻译西方美学之源及内涵:逻辑性推理
- 第二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意象审美的互文对话
- 一、文学文本中文化意象的含义及互文性
- 二、文学文本中文化意象和翻译审美互文性的关联
- 三、文学文本翻译中文化意象审美的互文性策略
- 第三节 文学文本翻译风格审美的互文对话
- 一、文学文本中风格含义的演绎比照
- 二、文学文本风格翻译的互文关联性
- 三、文学文本风格翻译的互文策略
- 第七章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学互文性
- 第一节 中西文学文本文化翻译策略的互文比照
- 一、西方文化翻译策略的演进历程
- 二、中国文学翻译文化策略研究的踪迹
- 第二节 文学文本文化翻译场社会历史文化的互动性
- 一、文化翻译的真实含义
- 二、文学翻译社会历史文化互文性:超越理解的蔽障
- 三、文学翻译意识形态文化互文性:遭遇权力话语的制约
- 第三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适应互文性
- 一、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特性
- 二、文化的自我定位
- 三、文化的认同机制
- 第四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译者的主体性
- 一、文学文本翻译的不同文化系统的交流:多重文化身份
-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不同文化文学系统之交流:文学视域的融合
- 三、文学文本翻译的译者主体性:个性化的文化交流
- 第五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互文性策略
- 一、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归化倾向:译语化
-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异化倾向:原语化
- 三、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互文糅杂:集合语化
- 结语 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理论建构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最早由出版机构成立的专业数字出版公司之一。 公司秉持诚信、务实、创新、协作的理念,定位于成为专业的数字内容服务提供商,建立数字内容服务产业生态链,为用户提供多元、多层次服务。 公司运营以来,先后取得了多种资质和认证,包括: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秘密载体印刷资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