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政治、文化、文学的角度回顾20世纪的阿拉伯历史,探究一个跨越百年的问题: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化之路究竟在何方?

内容简介

1982年6月6日,黎巴嫩的边境燃起了战火,以色列兵分三路入侵黎巴嫩南部。当天深夜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诗人哈利勒·哈维手持猎枪走向自家阳台,面朝大海与学校钟楼,对准脑袋扣动了扳机。他的尸体摔出栏杆,掉到了楼下的一簇茉莉花旁。八天后,以色列军兵临贝鲁特城下。

压垮哈维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仅是国家战败的耻辱,还有对整个阿拉伯民族走向复兴的绝望。半个多世纪以来,包括哈维在内的无数阿拉伯人曾为他们的世界构想过一座团结、进步、现代化的梦想宫殿。然而,传统派与改革派的争吵、世俗主义与神权政治的对抗、本土对西方的仇视,以及日趋狭隘的民族主义,最终耗尽了阿拉伯人心中的希望。

在本书中,黎巴嫩裔学者福阿德·阿贾米透过一双来自阿拉伯世界内部的眼睛,从政治、文化、文学的角度回顾了20世纪以来的阿拉伯历史。他沿着哈维、阿多尼斯、迈哈富兹、穆尼夫等阿拉伯知识分子的生命轨迹与思考路径,从黎巴嫩山区到埃及,再到阿拉伯半岛,讲述了这个伟大坚韧的民族数十年来经历的振兴与磨难,试图回答一个已被苦苦思索了近一百年的问题: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化之路究竟在何方?

目录

  • 版权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前言
  • 序幕
  • 哈利勒·哈维之死
  • 祖先之形
  • 在埃及
  • 无人喝彩的和平
  • 文献与翻译来源
  • 资料来源
  • 致谢
  • M译丛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很多疑惑。

    有很多疑惑。也有担忧。文化可别这样呀。信仰是什么?为什么,是让人,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好好爱别人的…… 因为什么?流传出去的想法,记录下来的东西,被解读下去的,是,什么样子的了呢?不明白,如果时间可以,明白。空间可以展现,又会是什么呢?画卷,一幅幅,是不是存在过就很有趣了,为什么希望都一成不变的存在着呢?不会烦么!再美丽的女性,也会到暮年呀,是不是,这个理。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太多地名和人名了,有时间再重读一遍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