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8千字
字数
2017-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巴黎伦敦落魄记》《通往威根码头之路》与《向加泰罗尼亚致敬》这三部纪实作品就是奥威尔在人生和思想的重要关口留下的三个足印。
内容简介
反乌托邦先知思想脱胎换骨的炼狱熔炉,旅加学人陈超独立完成的翻译巨著“奥威尔作品全集”之第一辑。西班牙内战是奥威尔第一次亲临体验战争的残酷和萧条,为他以后作品的反战基调奠定了基础。可以想象,从未涉足政治的文人奥威尔面临残酷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的党同伐异时内心的彷徨、无助和绝望。在目睹了许多曾经在前线共同作战的友人没有战死在前线,却死于自己人的迫害之后,奥威尔对苏联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怀疑,从此走上了反对极权体制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西班牙内战这个熔炉促使奥威尔的创作热情和才华从控诉外在的世界表象的不公转向了对内在的体制和人性进行深刻反思。而共产国际、西班牙政府与英国媒体对西班牙内战的歪曲描写和为达目的操纵宣传工具的做法促使奥威尔开始思考历史的真实性,并在《一九八四》中升华为对极权主义操纵历史手法的反思。1946年,奥威尔写道:“自1936年后,我所进行的严肃创作的每一行话,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体制,并为民主的社会主义体制鼓与呼。”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附录 记奥威尔喉咙被狙击手开枪射穿
-
作品题解
展开全部
理想主义的幻灭
乔治・奥威尔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1938)不仅是一部战争回忆录,更是一把刺破意识形态迷雾的匕首。这部誉为 “以静默的率直讲述事实” 的作品,记录了奥威尔在西班牙内战中的亲历,也折射出加泰罗尼亚这片土地千年来的抗争与撕裂,更是国际纵队 “人类最后的浪漫骑士”,最终的理想主义湮灭。 从反法西斯到政治绞肉机,奥威尔怀揣 “对抗法西斯” 的纯粹信念加入西班牙共和军,却阴差阳错被编入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 POUM 的民兵组织。在前线,他目睹了战争的荒诞:阿拉贡战线数月无战事,士兵们蜷缩在 “浸透尿液和老鼠尸臭” 的壕沟中,而媒体却渲染着 “激战正酣” 的谎言。更讽刺的是,真正撕裂共和阵营的并非佛朗哥的炮火,而是左翼内部的清洗。1937 年 5 月,巴塞罗那爆发 “同志相残” 的巷战,苏联支持的西共将 POUM 定性为 “托派叛徒”,奥威尔被迫逃亡,喉部中弹的他险些被秘密警察灭口。平等的乌托邦与人性之困奥威尔在书中盛赞 POUM 民兵营的平等实验:军官与士兵同薪同食,决策民主化,甚至 “十几岁的孩子为面包参战却坚守纪律”。巴塞罗那街头,资产阶级符号(如 “先生 / 小姐” 的敬称)被革命抹去,工人掌控工厂与交通。然而这种理想主义迅速被权力碾碎:西共凭借苏联军援垄断话语权,以 “反分裂” 之名镇压革命派,未成年民兵和国际志愿者沦为 “政治耗材”。奥威尔悲愤写道:“他们高呼反法西斯,却把枪口对准自己人。” 本书是一部逆流而上的 “失败之书” 因揭露苏联操控内幕和共和派内斗,该书出版后遭左右翼联手封杀:左派斥其 “抹黑共产主义”,右派恨其 “歌颂工人革命”。初版仅售出几百册,直到奥威尔死后才被公认为西班牙内战最真实的记录。书中那句 “战争的本质是欺骗” 成为《1984》的预演,而 “我依然相信人类的高尚” 则彰显了奥威尔在幻灭中对人性底色的坚守。当下很多人宁肯看真人秀也没有耐心看电视长剧,我非常喜欢奥威尔的文笔,对比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可见经过时间的沉淀,真实的信息才是最宝贵的。2025 年 #302
本书虽然是奥威尔在西班牙内战中的记录,但是能读到的有关奥威尔战斗的场面其实不太多,更多的是党派之间,尤其是共同反法西斯的各个党派内部的政治斗争。正如奥威尔说的 “这场战争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所有的战争宣传,所有的叫嚣、谎言和仇恨,都是来自那些没有在战斗的看客”,从最开始新闻宣传民兵纪律混乱(实际上是工人自发组织的部队在战争最开始赶走了法西斯),到前线失败时军队内部互相猜忌有奸细,再到将五月事变的罪责全部归咎到马联工党并最后将其完全诽谤成叛徒和法西斯的间谍。这些出于政治目的的宣传和诽谤让很多革命者并不是死在前线,而是死在 “盟友” 所谓的审判中,这大概就是所谓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吧。最终奥威尔因为为马联工党工作遭到搜捕不得不离开西班牙,我其实不懂托派和托洛茨基主义,但是当奥威尔被定义为 “托派 - 法西斯” 的时候,和他是否真的是 “托派”,是否真的信奉托洛茨基主义已经没有任何关系,这单纯是因为某些人希望他是从而达成他们的政治目的。之前说《1984》和《动物农庄》中奥威尔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颇有微词,似乎他是站在对立面的。但是从奥威尔《通往威根码头之路》后半部分读到《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奥威尔对于工人阶级的共情和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又是一脉相承的,他坚定支持无产阶级的革命,反对极权制度,但又常常陷入政治路线的犹豫。我不能判断奥威尔到底是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社会主义者,但他一定是一个纯粹的、怀着赤子之心并且言行一致的理想主义者。
Caterpillar
2021-09-28 编辑
快速阅读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