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想主义的幻灭

    乔治・奥威尔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1938)不仅是一部战争回忆录,更是一把刺破意识形态迷雾的匕首。这部誉为 “以静默的率直讲述事实” 的作品,记录了奥威尔在西班牙内战中的亲历,也折射出加泰罗尼亚这片土地千年来的抗争与撕裂,更是国际纵队 “人类最后的浪漫骑士”,最终的理想主义湮灭。 从反法西斯到政治绞肉机,奥威尔怀揣 “对抗法西斯” 的纯粹信念加入西班牙共和军,却阴差阳错被编入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 POUM 的民兵组织。在前线,他目睹了战争的荒诞:阿拉贡战线数月无战事,士兵们蜷缩在 “浸透尿液和老鼠尸臭” 的壕沟中,而媒体却渲染着 “激战正酣” 的谎言。更讽刺的是,真正撕裂共和阵营的并非佛朗哥的炮火,而是左翼内部的清洗。1937 年 5 月,巴塞罗那爆发 “同志相残” 的巷战,苏联支持的西共将 POUM 定性为 “托派叛徒”,奥威尔被迫逃亡,喉部中弹的他险些被秘密警察灭口。平等的乌托邦与人性之困奥威尔在书中盛赞 POUM 民兵营的平等实验:军官与士兵同薪同食,决策民主化,甚至 “十几岁的孩子为面包参战却坚守纪律”。巴塞罗那街头,资产阶级符号(如 “先生 / 小姐” 的敬称)被革命抹去,工人掌控工厂与交通。然而这种理想主义迅速被权力碾碎:西共凭借苏联军援垄断话语权,以 “反分裂” 之名镇压革命派,未成年民兵和国际志愿者沦为 “政治耗材”。奥威尔悲愤写道:“他们高呼反法西斯,却把枪口对准自己人。” 本书是一部逆流而上的 “失败之书” 因揭露苏联操控内幕和共和派内斗,该书出版后遭左右翼联手封杀:左派斥其 “抹黑共产主义”,右派恨其 “歌颂工人革命”。初版仅售出几百册,直到奥威尔死后才被公认为西班牙内战最真实的记录。书中那句 “战争的本质是欺骗” 成为《1984》的预演,而 “我依然相信人类的高尚” 则彰显了奥威尔在幻灭中对人性底色的坚守。当下很多人宁肯看真人秀也没有耐心看电视长剧,我非常喜欢奥威尔的文笔,对比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可见经过时间的沉淀,真实的信息才是最宝贵的。2025 年 #302

      7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青年奥威尔,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来到西班牙,参加了一场荒谬的战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虽然是奥威尔在西班牙内战中的记录,但是能读到的有关奥威尔战斗的场面其实不太多,更多的是党派之间,尤其是共同反法西斯的各个党派内部的政治斗争。正如奥威尔说的 “这场战争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所有的战争宣传,所有的叫嚣、谎言和仇恨,都是来自那些没有在战斗的看客”,从最开始新闻宣传民兵纪律混乱(实际上是工人自发组织的部队在战争最开始赶走了法西斯),到前线失败时军队内部互相猜忌有奸细,再到将五月事变的罪责全部归咎到马联工党并最后将其完全诽谤成叛徒和法西斯的间谍。这些出于政治目的的宣传和诽谤让很多革命者并不是死在前线,而是死在 “盟友” 所谓的审判中,这大概就是所谓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吧。最终奥威尔因为为马联工党工作遭到搜捕不得不离开西班牙,我其实不懂托派和托洛茨基主义,但是当奥威尔被定义为 “托派 - 法西斯” 的时候,和他是否真的是 “托派”,是否真的信奉托洛茨基主义已经没有任何关系,这单纯是因为某些人希望他是从而达成他们的政治目的。之前说《1984》和《动物农庄》中奥威尔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颇有微词,似乎他是站在对立面的。但是从奥威尔《通往威根码头之路》后半部分读到《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奥威尔对于工人阶级的共情和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又是一脉相承的,他坚定支持无产阶级的革命,反对极权制度,但又常常陷入政治路线的犹豫。我不能判断奥威尔到底是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社会主义者,但他一定是一个纯粹的、怀着赤子之心并且言行一致的理想主义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快速阅读

          从第十一章开始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