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研究近代中德关系史的名著。

内容简介

作者充分利用美国、德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历史档案,论述了1928—1938年中,德亲近关系建立后德国对中华民国的政权建设、军事制度、工业经济以及意识形态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指出了近代中国对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并不只是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更在于与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实质性接触。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译本序言
  • 中文版序言
  • 新中文版序言
  • 鸣谢
  • 绪论
  • 第一章 1914年之前德国在中国
  • 第二章 德中关系的重新起步
  • 第三章 联系的建立1926—1931
  • 第四章 国民党的工业战略1931—1933
  • 第五章 新的关系1933—1936
  • 第六章 朴素、法西斯主义和“新生活”
  • 第七章 德国与中国的现代化1935—1937
  • 第八章 尾声1938—1941
  • 结语
  • 缩略语
  • 参考书目
  • 新版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国之兴亡 人之江湖

    清末、民初的两(多)个政权,与世界各国(列强)的关系,其实无法简单的用殖民与被殖民、侵略与被侵略来简单概述。中国方面的政局多变,然而德国的政权延续也不是铁板一块。在各种变量交替影响之下,本书大致上很好的交代其中的细微末节。只是我阅读的水平有限,怎么好几段读起来都相当吃力。『然而,恰恰是资产阶级,在需要为充实政府财源而寻求增加国内资本的新方式时,他们始终如一地为之作了提供。敲诈勒索这一标志着国民党在 1927 至 1929 年间对上海商人团体的政策,决不会完全重演。但是,甚至大多数在与政府做买卖中收益的现代经济部门,如在 1928 至 1933 年间,靠购买政府以 70% 的面值公债而获得大量赢利的银行团体本身,也在 1935 年大部被政府取代了。』读起来相当不顺畅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研究近代中德关系史的名著。

      作者充分利用美国、德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历史档案,论述了 1928 一 1938 年中,德亲近关系建立后德国对中华民国的政权建设、军事制度、工业经济以及意识形态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指出了近代中国对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并不只是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更在于与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实质性接触。

        1
        1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