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50千字
                       字数
                        2023-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柯马丁研究早期中国诗学的学术文集。
内容简介
书中收录了1996年至2022年间16篇讨论周、秦、汉代诗歌及诗学的文章,集中关注早期中国诗歌的发展,它与仪式表演的关联,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形成,以及中国诗歌早期和中世的诠释传统;讨论对象聚焦于《诗经》、西汉颂诗、赋文、秦始皇碑、楚辞等。
全书诸篇皆经过作者的补充完善与编者重要的译校修订,现以时间排序陈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权威的颂歌
 - 一 引言
 - 二 西汉颂诗
 - 汉高祖《安世房中歌》十七章
 - 汉武帝《郊祀歌》十九章
 - 三 初步结论
 - 作为表演文本的诗
 - 一 文本的表演维度
 - 形式的意义
 - 早期中国礼仪的自我指涉
 - 仪式现实的文本建构
 - 二 文化记忆
 - 共缅与指令
 - 记忆的仪式空间
 - 三 《楚茨》译释
 - 四 分析
 - 《诗经》的形式融贯性
 - 重构《楚茨》的发言声音与言辞视角
 - 代词的问题
 - 嘏辞的程式性
 - 仪式言辞的句法模式
 - 五 结论
 - 出土文献与文化记忆
 - 一 引言
 - 二 简帛引《诗》的分布与意义
 - 三 简帛引《诗》文本异文的统计学、古文字学、音韵学考察
 - 四 经典文献的早期传授与书写
 - 五 从接受到制作的美学:文化记忆与早期《诗》学
 - 六 结论
 - 西汉美学与赋体的生成(2003)
 - 一 美学与道德的张力
 - 二 作为文学史上一个问题的西汉赋
 - 三 修辞、愉悦和道德教化的表演美学
 - 四 修辞与教化
 - 五 结论
 - 《司马相如列传》与《史记》中“赋”的问题(2003)
 - 一 《史记》中的“赋”
 - 二 “赋”与《屈原贾生列传》引发的问题
 - 三 《司马相如列传》中的问题:矛盾的叙述与离奇的情节
 - 四 司马相如赋中的异文问题
 - 五 更多有关《司马相如列传》之真实性的问题
 - 六 尝试性结论
 - 汉史之诗
 - 一 西汉的歌诗文化
 - 二 作为预言与征兆的诗
 - 三 歌诗的地域性与“楚声”的问题
 - 四 歌诗的阐释与历史思想
 - 五 歌诗与史撰修辞
 - 作为记忆的诗
 - 一 作为诗歌文本与语境的历史
 - 二 作者身份与自我指涉
 - 三 作为仪式性共缅的诗
 - 尾声: 转向历史化注疏
 - 出土文献与苏格拉底之悦
 - 一 引言
 - 二 《毛传》与《孔子诗论》和马王堆《五行》中的《关雎》
 - 三 解读《国风》及其早期诠释的方法论问题
 - 《毛诗》之外
 - 一 《鲁诗》读解的延续
 - 二 背离《毛诗》:六朝诗歌对《国风》的不同接受
 - 三 初步结论
 - 来自群山的宣告
 - 一 引言
 - 二 作为再现的书写
 - 三 政治空间的历史化与仪式化
 - 四 余论
 - 说《诗》
 - 一 成问题的假设
 - 二 被剥离的文本
 - 三 《诗论》中的修辞模式
 - 四 初步结论:《诗论》的性质、意图与论点
 - 《诗经》的形成(2017)
 - 一 诗集生成
 - 二 祭祀《颂》诗
 - 三 《雅》诗
 - 四 《国风》
 - 早期中国诗歌与文本研究诸问题
 - 一 《蟋蟀》作为个案
 - 二 盗掘简问题
 - 三 一首诗还是两首诗?关于《蟋蟀》成篇与流传的诸问题
 - 四 素材库、合成文本与作者
 - 五 假说还是结论?
 - “文化记忆”与早期中国文学中的史诗
 - 一 “文化记忆”与早期中国文学
 - 二 什么是“文化记忆”?
 - 三 “屈原史诗”
 - 四 屈原之传
 - 五 素材库和作者
 - 六 作为诗歌互文的“屈原史诗”
 - 七 结论
 - 反思之一 超越本土主义
 - 一 新时期传统知识的机遇与挑战
 - 二 原教旨主义的死胡同:从“走出疑古时代”到新传统论
 - 三 “我们”对阵“他们”:本质主义策略及其意识形态
 - 四 “汉学”与“国学”的词源及认识论视角
 - 五 拒斥本土主义政治学:一段个人经历的反思
 - 反思之二 早期中国研究与比较古代学的挑战
 - 一 世界语文学的构想与实践
 - 二 学术共同体的合作与论辩
 - 三 跨学科与跨文化对话中的方法论反思
 - 四 参与“世界文学”构建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 编后记 潜文本、参照系与对话项
 - 参考文献
 - 文章出处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