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80年代的文学氛围和青春成为学术热点,书中探讨当时重要问题和时代发展脉络。

内容简介

80年代刚刚从我们的生活中逝去,似乎还在每个人身上留有印迹,但是,时代之轮飞转,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气质、一种特定的思想和文学氛围,作为一份一去不复返的青春,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学术考察的重要对象。回到80年代,意味着去发现自己成长自哪里。本书选择在80年代发生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当代文学”的发生、被重构的西方、人道主义讨论、文学批评方式的转移、现代派文学、当时曾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等等,进行重新考察和认识,通过寻索这些问题在80年代和在当下的不同的解决方式,分析时代的发展脉络,以及文学的不同面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面的话
  • 文学史研究
  • 第一讲 历史重释与“当代文学”
  • 第二讲 怎样对“新时期文学”作历史定位
  • 第三讲 文学史与80年代“主流文学”
  • 第四讲 重返80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
  • 文学思潮和批评研究
  • 第一讲 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80年代的知识立场
  • 第二讲 人道主义讨论:一个未完成的文学预案
  • 第三讲 当代文学批评方式的转移——从1981年《苦恋》风波中引出的一些问题
  • 第四讲 批评对立面的确立——我观十年朦胧诗论争
  • 第五讲 经典的构筑和变动
  • 第六讲 80年代的现代派文学
  • 第七讲 第四次文代会与1979年的多重接受
  • 文学作品的文化研究
  • 第一讲 革命文学的激活——王蒙创作自述与《布礼》之间的复杂缠绕
  • 第二讲 文学成规的建立——以《班主任》和《晚霞消失的时候》为讨论对象
  • 第三讲 文学的紧张——《公开的情书》、《飞天》与80年代“主流批评”
  • 第四讲 如何“现代”?怎样“寻根”?——重读韩少功《爸爸爸》文本的一种尝试
  • 第五讲 狂欢年代的“荒山之恋”——王安忆小说“三恋”与80年代社会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