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追溯战象的缘起、传播路径和文化遗存,描绘一幅跨越3000年的文化图景。

内容简介

大象庞大而庄严,从王权诞生之日起就是国王无法抗拒的尊贵象征。从考古发现中可以看到,各个早期文明已存在驯养大象的现象,如埃及、亚述、美索不达米亚、中国,以及印度河流域。在这些地方,大象的主要用途是王室祭品和狩猎对象。然而,作者在南亚次大陆发现了特殊的用象制度,这一制度保护了它们的栖息地和种群数量:那就是战象。

自公元前1000年开始,北印度地区开始在战争中使用大象,与步兵、骑兵、战车共同构成了“四军”。大象开始进入人类的文明史,成为国王力量的象征。在此后的3000年中,以恒河流域为起点,战象的足迹逐渐遍布南亚,同时向西传播至波斯、叙利亚、埃及、迦太基、希腊和罗马,向东传播至中南半岛、爪哇岛和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地区。

为了维持这个独特的制度,国王必须保护野生大象免受猎人的觊觎,也要保护大象栖息的森林不被砍伐,还要维护与森林民族的关系。因此,国王与大象的关系,实际上是国王、大象、森林和森林民族之间的四角关系——这是一个丰富且复杂的关系网。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文明。

19世纪,随着英国人到来并统治南亚的绝大部分地区,人口数量暴增,猎象成为一项运动。战象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大象的分布范围随之缩小,种群数量也急剧减少。而时至今日,人象矛盾仍然不时出现在新闻中。

本书作者指出,人口数量的增长是一个长期问题: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取得了灾难性的成功。这一切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需要找到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未来,并在此过程中保护与我们共存的生物的未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大象的退却与留存
  • 印度与中国
  • 大象和马
  • 亚洲象
  • 问题
  • 第二章 战象
  • 理想的战象
  • 国王与大象
  • 战象的发明
  • 战象和森林民族
  • 第三章 用途构成:四军、王室坐骑、作战阵形
  • 四军
  • 王室坐骑
  • 作战阵形
  • 第四章 关于大象的知识
  • 实用性知识
  • 象学
  • 《政事论》
  • 《阿克巴则例》
  • 第五章 北印度、南印度和斯里兰卡
  • 摩揭陀的崛起
  • 十六雄国
  • 难陀王朝与同时代的情况
  • 大象和孔雀王朝
  • 南印度
  • 斯里兰卡
  • 第六章 近东、北非和欧洲
  • 阿契美尼德帝国和亚述帝国
  • 亚历山大帝国
  • 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
  • 迦太基
  • 希腊和罗马
  • 萨珊王朝
  • 伽色尼王朝
  • 第七章 东南亚
  • 印度教化的国家、印度化王国、进行印度化的王国
  • 进行印度化的王国和大象
  • 东南亚的印度史诗
  • 神话中的军队和现实中的军队
  • 印度模式的巅峰、终结和来生
  • 第八章 维持平衡,展望未来
  • 中国
  • 印度和中国的土地伦理
  • 战象时代
  • 运木象的短暂盛行
  • 大象和民族国家
  • 可能的未来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认为,两大文明差异的地方不是利益,而是 “土地伦理”。对古代中国文明来说,土地伦理有两点,第一,以农为本,土地是用来耕种的,产出粮食才能喂饱人。第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从根本上来说是皇帝的。如此一来,皇帝对土地的责任就是要保护耕地,最早的表现是驱逐野兽,而后来和游牧民族的对抗、重农抑商等等,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而且君王还要增加耕地,多开垦土地,喂饱更多人。相比用大量劳役看守森林和供应大象,古代中国的皇帝更倾向于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改善耕地的灌溉和跨区域的水运条件。

      1
      评论

    出版方

    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08月18日,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三区3号楼7层,主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资料编辑;版权贸易;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