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21年《证券法学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集》问世。

内容简介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证券法学理论界、实务界应当一如既往地担负起为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的时代使命。我们研究决定,以“新理念新使命新变证券法修改与中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为主题,于2017年4月在上海召开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聚证券立法、司法、政府、监管、交易所、高等院校、证券服务机构、上市公司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于一堂,凝聚各方智慧,汲取实践真知,形成发展改革共识,助推我国证券法修改和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本书所收录的论文主要为本次年会的优秀论文选集,集中反映了证券法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期待,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推动证券法理论与实务研究的互动,进而为证券法治的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证券监管与立法的基础理论与政策取向研究】
  •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 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成绩显著,但同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 二、正确认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
  • 三、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建设
  • 四、树立正确监管理念,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管机制
  • 证券市场穿透式监管的创新:综合监管机制
  • 一、资本市场险资的主动“积极穿透”——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理念被动回归型“监管穿透”
  • 二、前海人寿被扶持与被打压的机制“监管穿透”的正当性
  • 三、被监管主体的“穿透抵触”——综合监管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 四、余论:险资入市的综合监管型“穿透选择”
  • 中国版金融商品交易法的理论体系和立法框架
  • 导言
  • 一、各国的金融立法范式和法律模式
  • 二、金融商品交易法的立法必要性
  • 三、日本版金融商品交易法的形成
  • 四、中国版金融商品交易法的构建
  • 韩国资本市场法上金融投资商品概念的考察
  • 一、引言
  • 二、韩国金融投资商品的概述
  • 三、韩国金融投资商品的类型:证券与衍生产品
  • 四、结语
  • 论穿透式金融监管
  • 一、穿透式监管从何而来
  • 二、穿透式监管的学理分析
  • 三、穿透式监管的制度需求和具体应用
  • 四、穿透式监管走向何处
  • 论“信用”
  • 一、信用概念的诠释
  • 二、信用转换
  • 三、信用与创业融资
  • 四、信用与创业融资监管
  • 五、结语
  • 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视角下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法律分析
  • 一、问题缘起
  • 二、股东角色分化与投资格局:理论框架概述
  • 三、新时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命题与桎梏
  •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之不同路径选择
  • 五、结语:反思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
  • 香港审计师监管制度改革评析
  • 一、香港政府进行审计师监管改革的背景与目的
  • 二、香港地区审计师监管体制现状
  • 三、改革建议下的监管职能划分
  • 四、审计师管制架构
  • 五、审计师监管工作程序
  • 六、审计师不当行为的惩罚力度
  • 七、针对改革建议的各方意见反馈
  • 八、评析
  • 场外期权市场风险防控的法律路径初探
  • 一、场外期权市场的基本理论
  • 二、我国场外期权市场的现状、风险及其成因
  • 三、场外期权市场风险防控的路径
  • 大数据背景下证券交易信息的法律保护
  • 一、大数据时代保护证券交易信息的意义
  • 二、证券交易信息的法律属性
  • 三、我国保护证券交易信息的法律依据
  • 四、法律保护路径的选择
  • 五、结语
  • 【证券监管与立法的基础理论与政策取向研究】
  • 债券管理制度的独立性建构及其立法完善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自己管理模式之债券管理制度的独立必要性
  • 三、自己管理模式中债券持有人意思自治的实现方式
  • 四、结语
  • 新三板市场的法律定位
  • 一、时代背景:资本市场的融合发展趋势
  • 二、理论背景: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的划分标准之重构
  • 三、新三板市场是场内市场
  • 四、新三板是公开市场
  • 五、新三板是独立市场
  • 六、新三板是独特市场
  • 新三板公司转板上市的定位及制度构建
  • 一、新三板公司转板上市的实践考察
  • 二、新三板公司转板上市的功能定位
  • 三、新三板公司转板上市的制度构成
  • 四、新三板公司转板上市制度的设计思路
  •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做市商法律规制现状及立法完善
  • 一、我国做市商法律规制的特点
  • 二、我国做市商交易模式的法律现状
  • 三、我国做市商法律属性和法律地位的立法完善
  • 四、做市商法律规制具体制度的立法构造
  • 结语
  • 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自动化交易最新监管政策进展及启示
  • 一、自动化交易对于监管提出的挑战
  • 二、美国CFTC对自动化交易早期监管规则
  • 三、美国CFTC对自动化交易监管规则最新进展
  • 四、美国CFTC自动化交易监管规则演变对我国的启示
  • 社会企业资本市场制度研究
  • 一、引言
  • 二、社会企业以及社会企业资本市场的定义及发展状况
  • 三、社会企业资本市场制度研究
  • 四、社会企业资本市场的适应性评估
  • 五、社会企业资本市场的本土化改造及实施建议
  • 六、主要结论
  • 结语
  • 证券交易外部接入信息系统监管路径研究
  • 一、选题说明
  • 二、2015年股灾前对外部接入信息系统的监管
  • 三、《证券公司外部接入信息系统评估认证规范》树立的监管框架
  • 四、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两份征求意见稿反映的动向
  • 五、小结
  • 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研究
  • 一、收购界定的必要性
  • 二、现行上市公司监管中收购概念存在的问题
  • 三、收购与控制权、持股比例之间关系的厘清
  • 四、结论
  • 英国“监管沙盒”项目对我国金融创新监管的启示
  • 一、导言
  • 二、监管沙盒的运行模式
  • 三、对我国金融创新监管的启示
  • 四、对我国金融创新监管的建议
  • 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中的相互认可制度探析
  • 一、金融衍生品与系统性风险防范
  • 二、国际衍生品监管的改革及统一化监管路径的困境
  • 三、美欧衍生品监管的立法措施及域外管辖权的矛盾
  • 四、衍生品监管相互认可制度的争论及完善路径
  • 结论
  • 【证券欺诈法律规制研究】
  • 我国证券市场“诱空型”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研究
  • 引言
  • 一、“诱空型”虚假陈述的常见类型与适格被告
  • 二、“诱空型”虚假陈述中的因果关系
  • 三、“诱空型”虚假陈述中的损失认定与计算方法
  • 结论
  • 法经济学视野下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现状与完善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现状
  • 三、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现状的成因
  • 四、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
  • 五、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完善
  • 六、结语
  • 简论内幕信息受领人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
  • 一、引言
  • 二、我国对内幕信息受领人内幕交易行为的处罚现状
  • 三、美国认定内幕信息受领人内幕交易责任的经验
  •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五、结论
  • 从光大乌龙指案看《证券法》有关内幕信息公开的条文修改
  • 一、问题分析
  • 二、解决路径
  • 对执法实践中内幕交易违法所得认定方法的反思与修正
  • 引言
  • 一、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实际所得法”在我国的实践
  • 二、域外对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实际所得法”的修正实践
  • 三、对以“实际所得法”计算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缺陷的反思
  • 四、对内幕交易违法所得认定方法的修正性建议
  • 结语
  •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构成要件
  • 一、问题之提出
  • 二、规制对象主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主体的范围
  • 三、规制信息:“未公开信息”范围的界定
  • 四、规制行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中的“利用”
  • 五、结语
  • 论《证券法》操纵市场条款的修订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操纵市场的定义与类型
  • 三、相关法律条款的修订
  • 四、结语
  • 操纵证券市场的不法所得与损害赔偿计算
  • 一、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
  • 二、各类操纵手段的分析
  • 三、民事损害赔偿金额之计算
  • 四、刑事犯罪所得之计算
  • 五、刑事责任之认定
  • 六、结论
  • 试论操纵证券市场的民事责任研究
  • 一、引言
  • 二、 我国现行法律对违规操纵市场追究责任存在缺陷
  • 三、完善对违规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立法建议
  • 四、结论
  • 【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 经济社会学视野下的金融消费及金融消费者保护
  • 一、序言
  • 二、金融消费理论之奠基——韦伯与马克思
  • 三、金融消费之迷思——消费社会理论
  • 四、金融消费之保护——“嵌入性”理论
  • 五、余论
  • 投资者保护与金融消费者保护之辨析
  • 一、证券投资者与金融消费者的共通性
  • 二、投资者与金融消费者之差异
  • 三、投资者保护与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适当融合的必要性
  • 互联网证券发行监管的美国经验及其启示
  • 一、互联网证券概观
  • 二、电子媒介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 三、发行市场
  • 四、公募发行
  • 五、私募发行等
  • 六、美国互联网证券发行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 互联网平台证券发行法律制度探析
  • 一、互联网平台证券发行方式概述
  • 二、互联网平台证券发行中的风险分析
  • 三、互联网平台证券发行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 四、互联网平台证券发行的制度完善建议
  • 投资型众筹平台监管的日本模式及启示
  • 引言
  • 一、日本投资型众筹的引入背景
  • 二、日本投资型众筹平台的设立规范
  • 三、日本投资型众筹平台的运营规则
  • 四、小额投资型众筹的豁免制度
  • 五、对构建我国股权众筹平台监管制度的启示
  • 结语
  • 论股权众筹与私募发行的关系及法律定位
  • 一、股权众筹的公私之争
  • 二、对私募发行的重新审视
  • 三、股权众筹的本质属性
  • 四、股权众筹的法律定位
  • 五、结语
  • 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不正当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
  • 一、从资本到数据: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的兴起
  • 二、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不正当关联交易的形成原因
  • 三、隔离还是披露?——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不正当关联交易的规制逻辑
  • 四、内部控制与外部规制并重——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不正当关联交易的规制路径
  • 五、结语
  • 并购交易中盈利预测补偿机制的实施分析与问题研究
  • 一、盈利预测补偿机制的概念与界定
  • 二、盈利预测补偿机制的实证分析
  • 三、盈利预测未实现的问题与风险
  • 四、关于完善盈利预测未实现有关主体法律责任的建议
  • 【完善证券期货法律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 权证持有者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
  • 一、作为衍生证券的权证
  • 二、权证持有者的原告地位
  • 三、权证型虚假陈述赔偿诉讼的损失计算
  • 证券法大宗持股权益变动法律责任研究
  • 一、我国证券权益变动制度的立法构造
  • 二、证券权益变动法律责任之界定及其主要争议
  • 三、境外市场大宗持股披露立法与实践及其启示
  • 四、完善我国权益变动法律责任制度之构想与建议
  •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实质解释
  • 一、价量操纵:刑法条文对资本市场机制与法经济学理论的背离
  • 二、价格操纵:操纵行为与价格结果并非完全且直接关联
  • 三、市场欺诈:归责基础而非犯罪实质
  • 四、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实质解构:金融商品或(与)市场资本非正当控制
  • 五、结论
  • 证券投资者保护民事责任法律制度的完善
  • 一、证券侵权法律责任的实践及困境
  • 二、关于证券侵权法律责任承担方式的香港经验
  • 三、关于完善证券侵权责任体系的思考
  • 四、关于恢复原状作为证券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论证
  • 五、关于作为证券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恢复原状的重构
  • 跨境证券交易的冲突法逻辑与法律适用规则的完善
  • 一、内国法律适用规则应对跨境商事交易的不足
  • 二、金融类产品贸易对传统法律适用规则的冲击
  • 三、证券权利交易中法律适用规则的改进
  • 四、对我国跨境证券交易冲突法规则的检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