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5-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教育部选派4名思政课教师访学英美,观察教学并思考中西教育差异。
内容简介
2014年,教育部社科司选派冯秀军、白显良等4名优秀思政课教师赴美国和英国访学数月,本书即作者访学期间,观察英美两国思政课教学乃至整个国民教育时所思所想的结晶。全书由40篇随笔组成,以小见大,从英美访学期间的一些细节问题谈起,如美国式过马路、英美国家的外语教学、英美美国贫困阶层的发展空间、英美如何进行感恩教育、美国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领袖等方面,思考并比较中西教育理念乃至中西文化的差异。
目录
- 封面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前言
- 思想的激荡
- 图书馆里的“取景框”
- 闹心的感恩节
- 丘吉尔“出身”布莱尼姆宫
- 西式规则的可靠与不可靠
- 中西交会的历史吊诡
- 维多利亚女王的“中国风”
- 从“红色克莱德河岸”到马克思墓
- 前总统卡特谈中国与美国
- 英语何以走向世界?
- 偶然背后的必然
- 文化的相遇
- 沙漠里盛开的“恶之花”
- 异国他乡度国庆
- 令人生气的斯科特
- 无根基的历史与有意义的自豪感
- 大都会刮起了中国风
- 英国人为何不着急?
- 汉语能成为国际语言吗?
- 苏格兰人的不安分足迹
- 古镇的年轮和消长的文明
- “国纪念日”“光棍节”与购物狂欢
- 社会的检视
- “温柔”背后的“华丽”账单
- “富门”与“寒门”
- “高品质”生活的背后
- 美国市场里的中国“制造”与“创造”
- 暖心司机与“纽约式过马路”
- 乘高铁游学还是一个梦
- 西方经济学为何不能解释中国奇迹?
- 伦敦环境变迁的今非昔比
- 水乡伯顿的理想与现实
- 泰晤士河的生死轮回
- 教育的镜鉴
- 航空展、老兵节与爱国
- 向西还是归去?
-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看重什么?
- 能等到超人吗?
-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等于西方化
- 给予孩子成长自由不能太任性
- Poppy为何这样红又美?
- 独一无二的伦敦大学
- 方兴未艾的英国高校中国学研究机构
- 有形环境中的无形教育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