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杨燕起老师历史学研究的成果,以《史记》为研究对象,探讨司马迁著《史记》的微言大义。

内容简介

本书揭示出《史记》不仅是要形式上承继周公以来的道统,而且是重视《春秋》的性质,他在《太史公自序》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於变;礼经纪人伦,故长於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於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於风;乐乐所以立,故长於和;春秋辩是非,故长於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 出版说明
  • 导论
  •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一、司马迁的身世及其所处时代
  • 二、《史记》的重大史学成就
  • 三、《史记》的文学成就
  • 四、《史记》续补、注释及版本
  • 五、《史记》研究史略
  • 上篇
  • 第一章 司马迁关于“势”的思想
  • 一、“理”与“势”
  • 二、“天”与“势”
  • 三、“通变”与“势”
  • 四、“存亡”与“势”
  • 第二章 《史记》的体例与“通变”
  • 一、本纪所表现的“通变”思想
  • 二、表的意义与作用
  • 三、书的“承敝通变”
  • 四、拱辰共毂的世家
  • 五、列传“通变”的特点
  • 第三章 《史记》与中国史学的自觉
  • 一、五种体裁的意义
  • 二、历史资料的选取与利用
  • 三、阐明撰著宗旨
  • 四、对史学功能的认识
  • 五、突出人的社会主体地位
  • 六、中国史学自觉的开始
  • 第四章 《史记》和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 一、神、人作用的认识变化
  • 二、人有层次结构的群体活动
  • 三、人活动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
  • 四、人参与历史活动的共同特性
  • 第五章 《史记》所表现的社会结构及人的主体性思想
  • 一、《史记》所表现的社会结构
  • 二、人是社会的主体
  • 第六章 司马迁与董仲舒
  • “以礼说《春秋》”实发于司马迁
  • 司马迁关于“礼”的思想有别于董仲舒
  • 关于大一统认识上的歧异
  • “究天人之际”实系与公羊学家论争
  • “叛逆者”与“从谀家”
  • 第七章 《汉书》与《史记》
  • 一、《汉书》产生的背景
  • 二、纪传体断代史
  • 三、内容中心、特点及其成就
  • 四、思想倾向
  • 五、文学价值
  • 第八章 形同《史记》“太史公曰”的《汉书》之“赞”
  • 一、形式特点
  • 二、内容分析
  • 三、表现手法
  • 第九章 《史记》与《书教下》
  • 一、体圆用神
  • 二、因事命篇
  • 三、穷变通久
  • 四、臭腐神奇
  • 五、创立新裁
  • 第十章 《史记》与《史学述林》
  • 一、圆神独断
  • 二、护佑纪传
  • 三、贵明事势
  • 四、力倡实录
  • 五、崇尚精博
  • 中编
  • 第一章 本天地之法则建帝王之纲纪
  • 一、天地与纲纪
  • 二、天子与纲纪
  • 三、德、力与纲纪
  • 四、人心与纲纪
  • 五、结语
  • 第二章 《史记》在经学与史学结合中的地位
  • 一、六经的文献特点
  • 二、协异传 齐百家
  • 三、重要经学思想
  • 四、结语
  • 第三章 《秦始皇本纪》的文献价值
  • 一、完成统一 时势使然
  • 二、四大转变 深远其义
  • 三、意愿膨胀 趋重负面
  • 四、取守无异 汉议为先
  • 第四章 从《史记》之本纪看项羽的历史地位
  • 第五章 项羽功绩的历史价值
  • 一、破解历史命题
  • 二、接续农民起义
  • 三、“虐戾”灭亡秦朝
  • 四、主命分王天下
  • 五、精神万古永存
  • 第六章 《项羽本纪》
  • 一、项羽能成为战神的条件
  • 二、从“天之亡秦”到“天之亡我”
  • 三、取胜之道
  • 四、观念思考
  • 第七章 项羽的人格魅力
  • 一、欲代始皇 少具壮志
  • 二、社稷为重 刚毅果决
  • 三、鸿门相会 仁心为上
  • 四、诸侯分封 豁达坦荡
  • 五、乌江自刎 悲壮其生
  • 第八章 刘邦在中国历史发展大势中的地位
  • 一、“拨乱世反之正”
  • 二、“素宽大长者”
  • 三、“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四、“天无二日 地无二王”
  • 五、“莫近于《春秋》”
  • 第九章 《孝文本纪》散论
  • 一、《汉书》“改”《史记》
  • 二、记事的再思考
  • 三、汉文帝政绩评述的特点
  • 四、比照《秦始皇本纪》
  • 下编
  • 第一章 十六诸侯世家论析
  • 一、著始封人之业绩
  • 二、重继承制之传统
  • 三、昭诸贤能之功德
  • 四、阐文化观之价值
  • 五、显总时局之变化
  • 第二章 《史记》宣示“孔子智慧”的价值
  • 一、游历国
  • 二、修六艺
  • 三、教弟子
  • 四、宣道德
  • 五、宣示价值
  • 第三章 《史记》所撰孙武之传的历史价值
  • 一、突现春秋时期特点
  • 二、承续前代演进态势
  • 三、显示吴王霸业成就
  • 四、肯定约法申令功能
  • 五、赞许不受君命精神
  • 第四章 司马迁的“为百姓言”
  • 一、阿谀之臣
  • 二、恭谨之臣
  • 三、直谏之臣
  • 四、维护整个国家的利益
  • 第五章 汲黯的人格魅力
  • 一、直谏原则
  • 二、忠谀辩争
  • 三、君臣歧异
  • 四、戆默缘由
  • 第六章 《史记》所叙汉武之拓边陲
  • 一、营造论辩气氛
  • 二、显见财政盈耗
  • 三、表现汉武决策
  • 四、衬托将领胆识
  • 五、蕴含拓边赞誉
  • 第七章 《史记·货殖列传》述评
  • 一、基本理论
  • 二、商品经济
  • 三、“素封”论
  • 第八章 “盛德之后,必百世祀”
  • 一、崇奉“盛德”
  • 二、赞扬“遗烈”
  • 三、称誉“阴德”
  • 四、余论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杨燕起著.《史记》与中国史学

    【格式引文】杨燕起著.《史记》与中国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rBQ1f44zTzmvfuK《史记》被鲁迅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的重要价值,使之成为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备受人们称赞。《史记》的作者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即公元前 145 年(依王国维说),约死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即公元前 90 年或稍后,一生大致与汉武帝的统治相始终。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是一位史学家,生活在汉之文、景、武时期,卒于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 110 年),享年 50 余岁。《史记》实际上是司马谈在武帝任命他为太史令时就已开始写作,而最终由司马迁接续完成的,这也开创了我国古代私家著史中父子共同完成一部史书写作的先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史记与中国史学

      读完电子书,准备再买本纸质书给孩子读,重温历史,涤荡心灵,这本书让历史经典再现,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时代背景与历史发展经络,司马迁的坚韧、客观、博学更值得我们学习!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