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贾行家老师作品」许久未见的文字高手,来者不善,如“单刀入阵,寸铁杀人”,轻盈迅捷、利落优雅,又新鲜如洗、细致如丝。

内容简介

生命的贵重,人世的哀伤。极冷的眼,极诚的心,在这人世间游来荡去,东张西望……

这是贾行家(博客名“阿莱夫”)的第一本散文集,三十余篇,化作“人”“世”“游”。以哈尔滨等东北城市为背景,描画其祖辈、父母、亲友、邻居等各种人的运命,和这人世的污浊、美好、哀伤,记录下生命的无奈和庄严,卑微与贵重,为那些被剥夺被轻贱被凌辱被无视的人们、生活、城市招魂。无论尊卑贵贱,我们皆走在一段尘土中的路程,直到归于尘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选择
  • 难老
  • 吃枣的老虎
  • 桃园,地瓜
  • 渡河入林
  • 愤怒闲谈
  • 无罪无罚
  • 死者仪仗
  • 欣欣姐
  • 隔壁
  • 升平街
  • 岗下景物
  • 定更时雨
  • 看云
  • 年好大雪
  • 红砖教堂
  • 柏树子落地时
  • 在西南
  • 基于同情的爱情观
  • 重婚
  • 焦虑
  • 做戏
  • 侠和武
  • 天道下贯
  • 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 猫城
  • 无所终老,随处弥留
  • 公路的温柔
  • 行色
  • 寒食
  • 等待灵魂的大庆
  • 远近青黄
  • 中途
  • 夜度山钟
  • 此地应无
  • [代后记]我喜欢这个“坚定”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6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我感觉自己是精神上的残废

    ​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是精神上的残废最大的难处在于分不清​那些称谓,爷爷姥爷大爷姑姑婶子大哥... 也许以后能更理解一些家里人的想法和做法吧。总觉得这本书能让我成长一点,成熟一点,脱掉一些戾气。文字就像《三峡好人》​,看的时候或许没有看「懂」什么,但是几个月过去了,那份感觉还在,画面还在,味道还在。​贾行家老师说过萧红和老舍,我在文字里能读出他俩的影子,也许我是瞎说,我只读过他们的一点作品。读得我羞愧,看到了许多自己不曾仔细考察过的一面,看到了许多长大了就该明白的道理,也看到了大人们接受这些时的无奈,更看到了贾老师能从中走出来回望这一切的勇气。以上是我阅读这本书时产生的杂思,随手记在了便笺里,此次不经整理地放出来。我想我是会为这本书认真写一篇书评的,但是我在精神上还没有准备好,因为阅读这本书时产生的大量情绪需要慢慢消化。

      4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东北二十年之变迁记忆

      中国人有幸生活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任何对生活的记忆都挺珍贵,现在已经进入影像时代,作者也从幕后开始走到幕前直播带货了,但 10 年前,特别是微信 2011 年出现之前,还是文学的年代,作者文笔不错,写的也实在,比如说绥汾人一天喝三顿酒,早起那顿叫迎朝阳。我就深有同感,对比地方酒量大小,就看开始喝酒的早晚时间就是最好的衡量标准,早上就开喝的地方最好声称自己酒精过敏。作者写东北的日常还是把握准确,细腻生动,只是笔调有点灰,那个年代文青都是类似的 “柴静” 范,如果歌颂就太磕碜了,看那篇 “远近青黄” 写青岛黄岛,黄岛典型的东北人聚集区,饭馆都流行 “铁锅炖”,我正巧这 10 年来青岛工作生活,回头看,虽然挑毛病总有说不完的问题,可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就是不歌颂也应该乐观,中国人遇到千年不遇的好时候,不容易。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听了贾老师的课,搜到潦草和尘土,一有空就看几页,一看就感觉自己沉下来,随即灵魂出窍,在文字里游走,我能看到自己的灵魂安全地走街串巷,以观自在的姿态微笑路过每一处… 也常常感觉坐在贾老师的课堂上,看他戴着白金边的眼镜,穿着褪色的中山装,神采奕奕,绘声绘色… 悲悯与刻薄,恰到好处。

          1
          1
        • 查看全部23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