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7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我感觉自己是精神上的残废

    ​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是精神上的残废最大的难处在于分不清​那些称谓,爷爷姥爷大爷姑姑婶子大哥... 也许以后能更理解一些家里人的想法和做法吧。总觉得这本书能让我成长一点,成熟一点,脱掉一些戾气。文字就像《三峡好人》​,看的时候或许没有看「懂」什么,但是几个月过去了,那份感觉还在,画面还在,味道还在。​贾行家老师说过萧红和老舍,我在文字里能读出他俩的影子,也许我是瞎说,我只读过他们的一点作品。读得我羞愧,看到了许多自己不曾仔细考察过的一面,看到了许多长大了就该明白的道理,也看到了大人们接受这些时的无奈,更看到了贾老师能从中走出来回望这一切的勇气。以上是我阅读这本书时产生的杂思,随手记在了便笺里,此次不经整理地放出来。我想我是会为这本书认真写一篇书评的,但是我在精神上还没有准备好,因为阅读这本书时产生的大量情绪需要慢慢消化。

      4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东北二十年之变迁记忆

      中国人有幸生活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任何对生活的记忆都挺珍贵,现在已经进入影像时代,作者也从幕后开始走到幕前直播带货了,但 10 年前,特别是微信 2011 年出现之前,还是文学的年代,作者文笔不错,写的也实在,比如说绥汾人一天喝三顿酒,早起那顿叫迎朝阳。我就深有同感,对比地方酒量大小,就看开始喝酒的早晚时间就是最好的衡量标准,早上就开喝的地方最好声称自己酒精过敏。作者写东北的日常还是把握准确,细腻生动,只是笔调有点灰,那个年代文青都是类似的 “柴静” 范,如果歌颂就太磕碜了,看那篇 “远近青黄” 写青岛黄岛,黄岛典型的东北人聚集区,饭馆都流行 “铁锅炖”,我正巧这 10 年来青岛工作生活,回头看,虽然挑毛病总有说不完的问题,可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就是不歌颂也应该乐观,中国人遇到千年不遇的好时候,不容易。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听了贾老师的课,搜到潦草和尘土,一有空就看几页,一看就感觉自己沉下来,随即灵魂出窍,在文字里游走,我能看到自己的灵魂安全地走街串巷,以观自在的姿态微笑路过每一处… 也常常感觉坐在贾老师的课堂上,看他戴着白金边的眼镜,穿着褪色的中山装,神采奕奕,绘声绘色… 悲悯与刻薄,恰到好处。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读 再认识贾行家

          断断续续阅读完了贾行家老师的《尘土》在泰国、回国,在相对悠闲和忙碌中切换,在忙里偷闲和非常奔忙中切换。原来贾行家老师中的过去对曾经的时事、如今的世事,对故土、故乡、热门景点的那些人和事的平凡又不平淡的解读。如果读纸质书,质感一定比电子书好,如同,行家老师眼中,多少是回望、惦记那个回不去的曾经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尘归尘,土归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终于等到你

              这几天被某文学院高材生的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客观描述系列丛书” 给吓到了,搞钱搞流量都无可厚非,但年纪轻轻的,讲个话写个字别那么无趣啊。何老、涯姐、海贤、高爽、维钢这老几位可都不是文学院出身,有的甚至连文科生都不是,他们的文字反倒那么有温度(当然你也可以说,文字没有温度,才能感受到内容的温度,嗯... 用潮歌老师的话说,噗诶~扯 TM 哪儿呢?)为什么那老几位里没贾行家老师呢?说来惭愧,我都不知道贾老师出书了。现在好了,一搜搜出好几本,读了个前言就忍不住击节,这才是文学院的腔调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真活过一世,该有独立于他人的自尊和记忆,不该被指手画脚,或当砖头瓦块搬来移去,或被轻贱地视作一根钉子。爱筑高台竖纪念碑的国家,台下碑下,皆是面孔莫辨的人群与乱葬岗,说见者有份,总不能真信。我无能为力,只能想到一点就和你说起一点,所要表达的意思,无非是他们都活过,不是虚构的精神伴侣,而是我的来历与去处,仰仗他们在人世腾出空隙,才许我容身。他们和那台上碑上的比,至少同样贵重。要是你听我说完,点头说我家里人也正是这样的,以后再讲给你听吧,便是我的快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头刻薄到尾,初看觉得凌厉透彻,越到后面越怀疑作者有反社会人格,等到了最后作者连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合着军人军嫂一起怼的时候,就有点恶心这人心理阴暗极不厚道了,总之,身边要是有作者这种朋友,我是要防一手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些事,要到特定时候才会发生;有些人,得到一定阶段才会认识;有些文字,需到一定年纪才会懂得。看贾行家的文字,就是在低头看我自己 —— 一个普通人。作者对普通人的怜悯,对世事的尖锐,心有不甘却又无能为力,“它(时代)虽然平庸,但我也平庸,只要它能将就我,我就能将就他。” “天下兴亡,匹夫根本无责,普通人只该尽普通人的责任。” 可是,一个坚守个人情感、理智和 “我” 的人,已然不普通了。我亦如尘土,来去了无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浓浓的东北文化味儿

                      和贾老师有缘,同属黑龙江人,或者也可说都是哈市的,得到上的课也听了不少,但文化参考没敢订阅,怕被大舌头带偏😁 但大望局的播客一集没落,居然是 24 年在得到花时间最多的!包括之前参加无聊斋的节目,正经叭叭的节目,都听的很过瘾。终于找来书读一读,发现更对味,谈论的人事物景都如在目前,写作技巧又自愧不如,幸好所引所好的书和名家大体相同,所以有深深的共鸣和愉悦,淡淡的忧伤也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幽默,多次笑出声来,可以当做段子使用了!印象最深的是几段 "奇人奇事",看似荒谬又无比真实,赚钱的肿瘤医院,搭伙过日子,老道外饺子馆…… 还有省内东部游,四大煤城,大庆的前世今生,都不止有简单的风土地貌,关键是写出了真实的人性,寥寥几笔,懂的都懂。唯一遗憾是有的文章时间较早,转眼又十年过去了,不知道看法是否改变,其实好的文学作品会穿越时空的,上一次有这种共鸣的作家是萧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字老到精练,有诸多曲径通幽的表述

                        有柔和有不忿有机警有暗损有来回掰拉,象是一颗旧公子心在经历世俗洗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家族史

                          叨叨叨叨叨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不是一个不许我们个人对它漠不关心的时代。它虽然平庸,但我也平庸,只要它能将就我,我就能将就它。设法糊口之后,就比较容易和外界和平相处了,只要不担大责任,不惹大麻烦,外界不会一窝蜂地到面前来,可以把门开一条缝,一个麻烦一个麻烦地放进来,有些麻烦等不及了,就自己把自己解决了。天下兴亡,匹夫根本无责,普通人只该尽普通人的责任。      和光同尘,尘埃落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午后、读同一本书、还社恐……

                              某天午后,来到一间茶舍、酒吧、或咖啡厅,不认识,掏出同一本书,读进去了,因为社恐,继续读书… 这样子,是我读完此书的想象;坚定清醒地自省,站在尘土里,文字如刀,三刻两划,神形兼具… 很有共鸣… 所以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知道贾行家老师又怎样的经历。读他的文字,读出的是克制、冷静、疏离。中国某个年代某个地方的某些人,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物像电影胶片一样地滚动着画面。无论故事里的情节怎样热烈或懒散,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尊严和防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贾老师现在看起来更温和了,以前的文字真是笔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枪总对贾老师的提问,看你写的和说的东西,总觉得你对这个世界时刻抱着一种悲悯与刻薄兼有的冷嘲。这本书,的确能读出这样的强调!很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治愈感

                                      没想到贾行家也有这许多活着的障碍。感觉很治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短篇小文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没太上心,读了几篇之后还有点儿意思。我原以为是一部短篇小说,没想到是一篇一篇短文。看着挺有意思,作者把从小在家乡经历过的人生,用幽默的笔调写出来,让读者在愉悦中欣赏。每个人在自己的老家都有很多过往,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来!值得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贾行家对世界的理解:对可知的部分,靠基本的常识和逻辑辨认,相信科学定论;对尚不可知的事,看看是否美或好玩,不作行动依据。无论个人情感、理智多么单薄迷茫,也不能交出去,否则 “我” 就没有了。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