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转向:剥削道德批判及自由主义正义观反驳。

内容简介

作者首先介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潮的总体概况,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理论根源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分析的”和“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其次,探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转向的界定、背景和缘起,析清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成员范围、他们在转向前的研究领域以及转向的具体发生,考察了这一转向的时代背景和理论缘起,勾勒出其总体轮廓。再次,考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向政治哲学研究的“序曲”,即发生于英美地区的一场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宏大论争,并以四个子问题为轴对这场争论进行全景式的描绘,揭示这场大论争中所涉及的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以及它如何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转向政治哲学研究准备了条件。再次,考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向政治哲学的第一个具体表现,即对资本主义剥削的道德批判,阐明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缺乏道德维度的判定,并厘清了他们重构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规范原则的诸种思路。最后,考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向政治哲学的第二个具体表现,即对当代自由主义正义观进行的批判和反驳,阐明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者罗尔斯的批判,对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克的批判,以及所提出的与当代自由主义的正义观相抗衡的社会主义正义观。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导论
  • 第一章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概况
  • 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 (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
  • (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根源
  • 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
  • (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的”特征
  • (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特征
  • 第二章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何以转向政治哲学
  • 一、转向的界定
  • (一)转向的主体
  • (二)转向的涵义
  • 二、转向的背景
  • (一)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
  • (二)苏东剧变和当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三、转向的缘起
  • (一)质疑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命题和剥削理论
  • (二)回应当代自由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挑战
  • 第三章 转向的序曲:一场围绕“马克思与正义”的争论
  • 一、论题一:马克思是否诉诸正义进行社会批判
  • 二、论题二: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
  • 三、论题三:马克思是否认为关注正义是改良主义的表现
  • 四、论题四:马克思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否是正义社会
  • 第四章 转向路径之一:建构剥削不正义的规范依据
  • 一、探寻剥削不正义的规范依据
  • (一)审视传统剥削理论的基础
  • (二)重释剥削理论的规范原则
  • 二、批判剥削对自由的侵蚀
  • (一)包含“强迫”的剥削定义
  • (二)资本主义剥削对自由价值的侵蚀
  • 三、批判剥削对平等的损害
  • (一)与公平分配相联的剥削定义
  • (二)资本主义剥削对平等价值的损害
  • 第五章 转向路径之二:批判自由主义正义理论
  • 一、批判罗尔斯的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
  • (一)揭露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内在矛盾
  • (二)批驳罗尔斯确立正义原则的方法
  • (三)驳斥罗尔斯为不平等所作的辩护
  • 二、批判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
  • (一)揭露诺齐克在正义诉求上的失衡
  • (二)消解诺齐克权利理论的吸引力
  • (三)驳斥诺齐克为不平等所作的辩护
  • 三、阐明与自由主义正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正义
  • (一)社会主义的平等主义
  • (二)激进的平等主义
  • 余论: 启示与反思
  • 附录
  • 英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学界的启示
  • 一、将分析方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
  • 二、科学认识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
  • 三、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平等主义
  • 四、从规范角度为社会主义作出辩护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著作
  • 二、中文论文
  • 三、英文著作
  • 四、英文论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重庆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是由重庆市委主管、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2005年4月29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重庆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几十年来,重庆出版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出版方向,为社会提供了数十亿册计的健康有益的图书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