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17千字
字数
2019-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首部系统研究清代常州学术文化的著作,深入探讨其对近现代学术思想的巨大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外学术界第一次将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做系统研究和论述的专著,全面系统地展现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晚清近代现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影响。这些成就 对后世影响巨大,不仅对近代的龚自珍、魏源、谭献、况周颐、康有为以及现代学术史上以顾颉刚为首的 “古史辨派”学者影响深刻,对今天的学术思想亦有启迪。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 出版说明
- 江苏文库·研究编编纂人员
- 一脉千古成江河——江苏文库•研究编序言
- 绪论
- 第一章 清代常州学术文化的个性特征及其历史渊源
- 第一节 齐梁“务博”“务通”文化基因的传承
- 一、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务博”“务通”特质的源头在齐梁
- 二、“务博”“务通”文化基因的历史延续性
- 第二节 唐顺之的学术文化遗产与庄氏家族的兴起
- 第三节 东林士风、学风之衍流
- 第四节 清代常州文人“狂狷”与“戆直”个性的考释与研究
- 第二章 清初常州学术文化的初兴
- 第一节 清初常州文人的诗词创作
- 第二节 顺康之际常州古文传统的发扬
- 第三节 恽寿平与常州画派的勃兴、发展
- 第三章 清代中叶常州诗歌的繁盛
- 第一节 “性灵”风潮中毗陵诗人群体的认识价值
- 第二节 赵翼的诗歌及其“幸”与“不幸”论
- 第三节 常州文人崇尚杜诗的诗歌风潮
- 第四节 “傲骨雄才感喟深”的毗陵七子及其诗歌创作
- 第五节 《旧言集》诗人、诗歌举隅
- 第四章 清代常州学术的发展与常州学派的兴盛
- 第一节 朴学的价值取向与学术上的苦心经营
- 第二节 常州学术与朴学方式、理路的延伸和拓展
- 第三节 以庄存与、刘逢禄为代表的常州学派之学术考察
- 第五章 嘉道时期常州词派与常州派骈文的发展
- 第一节 从《词选》到《蓉影词》看常州词派的理论建树及创作
- 第二节 乾隆时期常州骈文作家群及其创作
- 第三节 清代骈文巨擘洪亮吉骈文论(附论:洪氏诸子)
- 第四节 嘉道时期常州骈文作家群及其创作
- 第五节 李兆洛“骈散合一论”的文坛呼应与影响
- 第六章 嘉道时期阳湖文派的鼎兴
- 第一节 阳湖文派的形成及其发展
- 一、生发酝酿期(乾隆末年)
- 二、发展高峰期(嘉庆元年至二十二年)
- 三、踵武持续期(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十四年)
- 四、衰落式微期(道光十四年之后)
- 第二节 阳湖文派淡于宗派的组织形态
- 第三节 学术背景下的阳湖派散文理论与创作取向
- 一、学、文相济的散文理论
- 二、“取法乎上”与“多师是师”的师承
- 三、兼融骈、散的文学主张
- 四、古文中强烈的经世精神
- 五、“纵意厥辞”“浑灏流转”的气势
- 第四节 阳湖文派代表作家的散文创作
- 一、张惠言及张氏家族、弟子群从的散文创作
- 二、“平生才学沛然文外”的恽敬古文
- 三、“吐属蕴藉,托意逋峭”的陆继辂散文
- 余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