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61千字
字数
2016-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原型意象为逻辑起点,建构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叙事性理论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原型意象为逻辑起点,建构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叙事性理论体系,并以此阐释满都麦、南永前、张泽忠和阿库乌雾四位作家和诗人的文本,不仅概括了多民族作家创作的经验,而且衍入地域文化阐释和文化人格建构的义域,指涉中国古典文论与文艺学、叙述学及文艺心理学的融通和互渗,从本土化的意义上尝试中西文化的结合。本书的理论价值:(一)描述了从本体到主体、到客体对象乃至文化文本的哲学进程;(二)解构了张扬矛盾冲突、构拟情节逻辑、塑造典型性格的叙事范式;(三)拆除了抒情与叙事之隔;(四)消除了叙事与历史之隔。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一 意象研究的拓展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价值及其研究逻辑
- 序二 创建中国多民族文学理论体系的一个尝试
- 导言
- 第一章 意象描述
- 第一节 意象是本体审美的成果和方式
- 第二节 意象作为生命冲动及其意识形式
- 第三节 意象的绵延特质和直觉能力
- 第四节 意象符码的表述运动
- 第二章 题材研究
- 第五节 题材的场域和空间波
- 第六节 题材的建构性和仪式化
- 第七节 题材的情境和时间流
- 第八节 题材的拓扑化和语词化
- 第三章 价值建构
- 第九节 原型人与中阴识
- 第十节 人格机制
- 第四章 存在建构
- 第十一节 文本特点
- 第十二节 知识关系
- 第十三节 生态关系
- 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