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关于陈独秀先生早期思想的探索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六编,约24万字,全面梳理早期思想的“三次跨越”(从传统知识分子,经信奉康有为、梁启超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到选择马克思主义、创办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论证“三个选择”的历史结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关于陈独秀政治思想演变的历史分期
  • 第一编 “三次跨越”的历史进程
  • 第一章 从“选学妖孽”到“康党”
  • 一、书香门第
  • 二、儒学秀才
  • 三、乡试落第
  • 四、转向“康党”
  • 第二章 从“康党”到“乱党”
  • 一、向“乱党”转变
  • 二、创办《安徽俗话报》
  • 三、组建岳王会
  • 四、助推辛亥风云
  • 第三章 从“乱党”到共产党
  • 一、发起新文化运动
  • 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 三、抛弃法兰西文明
  • 四、遵循革命的进化论
  • 第二编 “三个选择”的艰难历程
  • 第四章 选择马克思主义
  • 一、“幽灵”初入中国
  • 二、广泛传播神州
  • 三、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三步走
  • 四、初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五章 选择中国共产党
  • 一、从“不谈政治”到要“组建新党”
  • 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并非“子虚乌有”
  • 三、中国共产党不是“外来”党
  • 四、拨开建党过程的其他迷雾
  • 五、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艰苦探索
  • 第六章 选择社会主义
  • 一、对基督教的一度迷恋
  • 二、对形形色色社会主义学说的辨析
  • 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选择和探索
  • 四、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胆展望
  • 第三编 寄希望于“新青年”
  • 第七章 “五四”时期的“青年导师”
  • 一、丰富的青年教育思想
  • 二、培育一代青年
  • 三、培育党内年轻一代
  • 第八章 培育中共早期领袖群体
  • 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的陈独秀
  • 二、培养毛泽东
  • 三、器重刘仁静
  • 四、指导包惠僧
  • 第四编 余论
  • 一、“三个选择”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
  • 二、21世纪党中央对陈独秀“三个选择”的评价
  • 主要参考资料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9月,为社科类综合性出版社。本社以 “严肃的思想,典雅的学术”为出版己任,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良的精神产品。 出版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心理等各类图书,以及工具书、地方志(含年鉴)等。设有历史、经济法律、文化文学、心理教育、社科人文智库和教辅六个编辑室,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形成了高端学术著作、世界历史文化、心理学、方志等出版特色。我社曾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图书奖项。 此外,被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推荐申报出版机构,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誉,在图书市场也有一定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