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如果你想系统性地捕捉齐泽克数十年“文化研究”的哲学实践,这本书是可靠的桥梁。

内容简介

本书以当代文化研究界的学术明星斯拉沃热·齐泽克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哲学理念中的“视差”这一概念出发,将其关于大众文化“电影”“文学艺术”“意识形态”“后现代”“赛博空间”和“全球化”六大主题的诊断的论述材料,相互勾连、相互融合,试图构建起其关于文化研究论述的全部理论脉络。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一 视差之见与齐泽克的“兔子”
  • 代序二 作为“文化研究”的齐泽克式哲学
  • 序篇
  • 第一章 文化研究:齐泽克兵临城下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本书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点与理论贡献
  • 第二章 何谓“视差之见”
  • 第一节 视差:从天文学到文化研究
  • 第二节 柄谷行人式视差:从主体转向客体
  • 第三节 齐泽克的视差之见
  • 第四节 始发站:分析家齐泽克
  • 转捩点:文本视差
  • 第三章 “未完成现实的本体论”——齐泽克论电影
  • 第一节 电影分析:从叙事内容转向形式模型
  • 第二节 想象—象征—实在:形式分析的三个要素
  • 第三节 电影中的三类客体
  • 第四节 实在界的回归
  • 小结 第一站:电影作为观众的享乐方式
  • 第四章 “一小片实在界”——齐泽克论文学艺术
  • 第一节 主体:作为阿尔都塞批判者的卡夫卡
  • 第二节 欲望:作为哈姆莱特真理的安提戈涅
  • 第三节 伦理:作为康德征兆的萨德
  • 第四节 革命:作为黑格尔读者的瓦格纳
  • 小结 第二站:文学艺术的真理——设置的、外部的、规定的反思
  • 转捩点:批判视差
  • 第五章 “他们一清二楚,但仍勤勉为之”——齐泽克对当代意识形态的批判
  • 第一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 第二节 作为社会先验主体的“真实的抽象”
  • 第三节 信仰的客观性
  • 第四节 犬儒主义意识形态
  • 小结 第三站:意识形态——自在、自为、自在自为
  • 第六章 “大他者并不存在”——齐泽克对后现代的批判
  • 第一节 “漂浮的主体”VS“空洞的主体”
  • 第二节 风险社会及其敌人
  • 第三节 后现代文化:对于实在界的依恋
  • 小结 第四站:行动——重塑后现代主体的方式
  • 转捩点:实践视差
  • 第七章 “上帝死了,一切都不被允许”——齐泽克对赛博空间的反思
  • 第一节 虚拟现实:一个糟糕的概念
  • 第二节 赛博空间中的三重威胁
  • 第三节 俄狄浦斯向何处去
  • 小结 第五站:在赛博空间中穿越幻象是可能的吗?
  • 第八章 “欢迎光临真实的荒漠”——齐泽克对全球化的反思
  • 第一节 原教旨主义者的信仰有多脆弱?
  • 第二节 身份政治还是多元文化主义?是的,请!
  • 第三节 走向减法的政治学
  • 小结 第六站:Don't Act. Just Think!
  • 尾声
  • 第九章 “关于齐泽克,永远不要说已经了如指掌”——图绘齐泽克
  • 第一节 想象:他人论齐泽克
  • 第二节 象征:作为“消隐的中介”的齐泽克
  • 第三节 实在:作为“事件”的齐泽克
  • 第十章 文化研究:遭遇“视差之见”,遭遇齐泽克
  • 第一节 齐泽克对文化研究的理论贡献
  • 第二节 齐泽克的理论缺陷
  • 第三节 齐泽克与中国
  • 第四节 终点站:齐泽克之视差,或,视差之齐泽克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