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8.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96千字
字数
2022-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首部以宇宙学视角讲述人类故事的科普力作,让你重新认识人类以及与人类相关的宇宙。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天体物理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从无穷大的浩瀚宇宙到无穷小的粒子世界。作者以生动、诗意、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宇宙中最神秘、最引人入胜的主题,如万物起源、行星迁移、暗物质、黑洞……让读者领略跨越上百亿年的宇宙奇迹,了解人类对宇宙从诞生之日至今的探索进程,洞见来自已知世界边界的一切,寻获万物运行的秘密。
本书同时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发人深省的观点,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到自己与这个宇宙的微妙联系:太阳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地球周围正在上演怎样的宇宙事件?人类将如何感受无形的时空力量?从无意识的物质到有意识的人类,是谁设定了生命出现的参数?这些问题大大激发了每个人内心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对未知事物的美好追求,引导读者去聆听宇宙强大的、永恒的生命节奏,并找到事关人类未来存亡的答案,享受一场激荡灵魂的沉浸式阅读盛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CHAPTER 01 将万物看作一个整体的科学 一切看似不合理的存在在宇宙中都是可能的
-
CHAPTER 02 宇宙中的稳定性 头顶上方天空中发生的一切与地球上的我们有什么关系
-
CHAPTER 03 自然法则的存在 人类能取得如此根本性的进步得益于人们对天空中反复出现的现象的精确观察
-
CHAPTER 04 我们的自然观 宇宙是自然法的最高法院
-
CHAPTER 05 万物的构成 世界是由原子和虚无组成的
-
CHAPTER 06 迁移的气态巨行星 地球成为宜居星球的原因
-
CHAPTER 07 尘埃变岩石 诞生于尘埃之中的岩质行星
-
CHAPTER 08 一切皆为偶然 银河系最美星球变形记
-
CHAPTER 09 生命的基石 生命不可定义,只可描述
-
CHAPTER 10 关于过去与未来的猜测 告诉我一个天体的速度和位置,我可以确切地告诉你它接下来的运动轨迹
-
CHAPTER 11 宇宙中的基本力 万物皆流,唯有力不会改变
-
CHAPTER 12 以太空之名 因为我们存在,宇宙显得如此的空旷和寒冷;我们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宇宙如此的空旷和寒冷
-
CHAPTER 13 什么是时间? 时间总是向前,从不向后
-
CHAPTER 14 物质的明暗 要如何描述这种不可见的存在
-
CHAPTER 15 黑洞:引发宇宙高潮的一个瞬间 一切物质都在这里被冻结,包括时间
-
CHAPTER 16 身处中观世界的一点儿思考 对永恒的理性追求从未停歇
-
CHAPTER 17 认识人类以及与人类相关的宇宙 在宇宙的黑暗和虚空中,有着我们的幸福
-
结语
展开全部
又是一本靠标题吸引眼球的书
没有宇宙,就没有我们的世界。所以作者开篇就说,宇宙真的与我们所有人都有关系!这样的关联性未免也太弱、太牵强了吧?书中确实是介绍了不少有干货的知识,但是每到收尾都要” 硬关联” 一下,真是...... 尤其是作者提到的这一点:人类能取得如此根本性的进步,得益于人们对天空中反复出现的现象的精确观察。天上的事与我们地上的事是有关联的。这一点最是让我无法认同。
聆听生命的节奏,洞见宇宙的奥秘
1969 年,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一个德国小男孩,在激动之余,立即报名参加了漂亮国国家航空航天员的选拔。1970 年 4 月 23 日,小男孩收到了回信,信上说,因为他是德国人,因此无法成为漂亮国航天员,但感动于小男孩对太空的兴趣,鼓励他做一名天文学家。后来,小男孩真的成了天文学家,还在 50 岁生日的时候,和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一起坐在了萨尔茨堡电视台的演播室中,参加一档主题为 “载人太空旅行的未来” 的节目。这位曾经的小男孩,就是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畅销书作家,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哈拉尔德・莱施。莱施在他的新书《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中说,他想要为大家揭示人类与宇宙之间的直接联系,告诉大家是什么将人类、地球,以及对人类存在至关重要的一切,与整个宇宙联系在了一起。生命,是宇宙的一部分 2021 年 6 月,西班牙天文学家里维拉博士,发表了一篇石破天惊的论文:他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的一团寒冷星云中,发现了乙醇胺 —— 一种组成细胞膜的重要分子!这简直就是在告诉人们:生命起源于宇宙中。人们直到 19 世纪才发现,太阳辐射的根源是太阳自身的引力。而直到 1995 年,一张太阳核心中微子分布图,才证实了太阳是个核反应堆。虽然超新星的爆炸、黑洞的并合等现象都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但长时间稳定地输出能量,只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才行。而如果太阳是个核反应堆,那么就证明,主成分为氢原子的恒星,都是核聚变反应堆。莱施在《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中告诉我们:比太阳质量大得多的大质量恒星,不仅可以使氢燃烧成氦,使氦燃烧生成碳和氧,而且还能够产生更重的元素!恒星在核聚变末期,会受自身引力作用发生坍缩爆炸,而正是这样的爆炸,将构成万物的化学元素回馈给了宇宙。整个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元素,都来自恒星!恒星,为我们提供了构成生命的各种元素。莱施除了在书中为我们详细解析了,恒星怎样在宇宙中不断制造着各种元素,还明确地告诉我们,“除了在宇宙早期就存在的氢元素以外,由恒星‘孵化’出的元素占构成人类的物质的 92%。” 而这还只是恒星,如果再加上宇宙中其他各种不同天体,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得出这样的结论:生命所必需的基本零件,并不是地球上临时生产出来的,而是宇宙为我们充分提供的,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自然法则,适用于整个宇宙一直觉得天文学是个伟大而又悲催的学科。其伟大之处显而易见,它要研究的都是些没办法走近去研究的东西,甚至连观察的距离,都匪夷所思;而悲催之处则在于,一旦天文学研究出重要成果,使人们能触及后,天文学家就会让出主力位置:比如在人们登月前,研究月亮的主力军还是天文学家,可当人们成功登月后,地质学家则会代替天文学家成为研究主力。不过这样的悲催,想必本身也是伟大的一种,那么天文学家又为什么能够在没办法走近,只凭远距离观察到的有限信息,就取得了那么多伟大成果,和重大突破发现呢?答案就是,人类在地球上所了解到的自然法则,不仅适用于地球,也适用于整个宇宙。用莱施在《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中的原话来说:“自然法则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而是一直都存在。它们是稳定的,且适用于宇宙中的任何地方。” 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有效的自然法则,也适用于宇宙中的其他地方,而这堪称现代天文学的最大发现!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发现,某些事物才能先被用理论正确地提出,随后再被发现并证实,比如中子星和脉冲星的存在,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被理论预言,但真正被发现,已经是 1967 年。而当擅长观测星系团的天文学家弗里茨・茨维基,通过望远镜发现星系之间存在的物质比他能直接观测到的更多时,暗物质的概念就被提出来了,虽然至今这一概念尚未得到证实,却无限扩展着人们的认知。宇宙中,有我们的幸福 2015 年,现任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对媒体透露火星移民计划的时候,曾被认为是骗局。甚至还有科学家认为,要让火星上生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至少要 2 万年的时间。2021 年,当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科研团队,与漂亮国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团队,几乎同时分别在知名科学期刊,发表独立探测成果,证明火星上储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时,毅力号更在火星上成功制造出了氧气,让人类移民火星的可能性,直线上升。事实上,比起在火星上制造出氧气,地球这样一颗行星,变得宜居并诞生生命,才是更难得的事情。莱施在《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中用了不止一个章节,来向我们讲述,需要各种前提条件同时出现,才能有如今的地球,与我们人类。先要有合适的宇宙框架做前提,接着还要有自然法则的稳定性、恒星形成过程的稳定性、恒星内部元素形成过程的稳定性,以及不偏不倚的偶然碰撞…… 所有的必然和偶然条件都满足后,才在几亿年后,有了宜居条件的地球出现在太阳系中。比如,在地球还是完全呈液态的时候,曾有一颗火星质量 2 倍大的行星,紧贴着地球飞了过来。万幸的是,它不是与地球正面相撞,所以它最后与还是熔融状态的地球,实现了完美融合,并将地球上的部分液态熔岩撞出了地球,并最终成了月球。莱施在《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一书中将这次碰撞形容成一场赌博,而地球在这场赌博中,不但掷出了六个点,还顺带着把月球赢回了家!而此后,还要经历更多必然与偶然,地球上,才有生命诞生。所有的必然和偶然条件,不只包括地球,而是包括整个宇宙。宇宙确实与我们所有人类都有关系,因为没有宇宙,就没有我们生存的世界。宇宙,是我们所有人的,幸福所在。结语《这个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是一本从天体物理学的角度,帮我们认识宇宙的书。作者莱施说,宇宙中最让他着迷的是,地球上的物理学,与宇宙中发生的事件之间的直接联系,人们能用天体物理学,科学精准地研究宇宙事件的本质。因此,书中不但为我们讲述了宇宙的浩瀚,还包括与宇宙关系密切的粒子世界的各种硬核知识,让我们能从全新的视角,聆听宇宙与生命的节奏,洞见我们所身处的这个神秘世界!
很棒
这是一本最简介,最完整的科普读物,无论是生命描述还是宇宙解析,都了了可见、句句分明。
出版方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 1981年10月, 已于2010年度转制为企业,成立“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出资人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综合性的科技出版社,也是北京市科普传媒基地。 本社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坚持“传播科技知识,创造精彩生活”的方针,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为目标,出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科普、少儿、生活、文化教育、大众社科类图书及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