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地评估了转型的各类技术的成本有效性。

内容简介

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中国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影响与效益分析的综合评估模型框架。

这一框架以自底向上的能源技术优化模型为核心,从供给侧评估清洁低碳技术演化路径;与自上而下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进行软连接,从需求侧评估全行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变化趋势;与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GAINS)模型软连接,评估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减污降碳作用;与人群健康影响评估模型结合,评估转型的健康效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序 一
  • 序 二
  • 前 言
  • 第1章绪  论
  • 1.1 实施降碳减污协同减排的现状与挑战
  • 1.1.1 中国面临温室气体减排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双重挑战
  • 1.1.2 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污染紧密关联
  • 1.1.3 中国钢铁行业减污与降碳协同增效的研究需求
  • 1.2 钢铁行业降碳减污转型路径的新研究范式
  • 1.2.1 关键问题
  • 1.2.2 技术路线
  • 1.2.3 情景逻辑
  • 1.2.4 创新之处
  • 第2章相关研究与文献评述
  • 2.1 协同效益的理论研究
  • 2.1.1 协同效益的概念界定
  • 2.1.2 协同治理的内在逻辑
  • 2.1.3 协同效益的分类
  • 2.2 协同效益评估的方法学评述
  • 2.2.1 相关研究工具综述
  • 2.2.2 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在能源环境模型中的应用
  • 2.3 基于协同效益评价结果确定政策方案的分析框架
  • 2.3.1 成本有效性分析
  • 2.3.2 成本效益分析
  • 2.4 钢铁行业降碳减污协同效益及实现路径的研究进展
  • 2.4.1 研究重点的演进历程
  • 2.4.2 重点研究内容和方向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中国钢铁行业降碳减污协同效益综合评估模型框架
  • 3.1 本研究所涉及的钢铁行业边界
  • 3.2 模型框架与模型构建
  • 3.3 宏观经济影响模块
  • 3.4 钢铁产品需求预测模块
  • 3.5 能源技术优化与选择模块
  • 3.5.1 建模思路
  • 3.5.2 目标函数
  • 3.5.3 约束条件
  • 3.5.4 气体排放的计算边界
  • 3.5.5 技术路径的设定
  • 3.5.6 技术选择和替代
  • 3.6 协同效应测度模块
  • 3.7 协同效益评估模块
  • 3.7.1 成本有效性分析
  • 3.7.2 成本效益分析
  • 3.7.3 健康影响与效益评估
  • 3.8 模型数据库和数据来源
  • 3.8.1 数据库组成及来源
  • 3.8.2 关键参数的分析与设定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需求侧调整对中国钢铁行业降碳减污的影响评估
  • 4.1 主要用钢行业对钢铁消费需求的基本情况
  • 4.1.1 2020年中国钢铁行业整体运行概述
  • 4.1.2 用钢行业的界定及近年钢材消费情况
  • 4.2 情景设定
  • 4.3 未来钢铁需求及生产结果
  • 4.3.1 相关行业钢材消费需求变化及原因
  • 4.3.2 未来粗钢生产预测
  • 4.4 不同生产需求影响下钢铁行业能耗和排放结果
  • 4.4.1 能耗与碳排放变化
  • 4.4.2 大气污染物排放
  • 4.4.3 降碳减污协同效应的测度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中国钢铁行业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的技术路径优选
  • 5.1 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的未来路径选择
  • 5.2 待考察技术的筛选
  • 5.3 情景设定
  • 5.3.1 情景概述
  • 5.3.2 各情景具体设定
  • 5.4 结果分析
  • 5.4.1 情景之间的原燃料消耗对比
  • 5.4.2 降碳减污效果比较及供给侧技术转型
  • 5.4.3 技术路径的成本有效性
  • 5.4.4 结果敏感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中国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与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的成本效益分析
  • 6.1 钢铁行业面临气候和环境多重约束
  • 6.1.1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6.1.2 二氧化硫控制目标
  • 6.2 情景设定
  • 6.3 结果分析
  • 6.3.1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环境协同效果分析
  • 6.3.2 碳中和与大气污染控制多重约束目标的降碳减污效果分析
  • 6.3.3 不同目标约束的成本效益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主要符号对照表
  • 附录B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政策的气候与健康协同效益研究
  • 附录C钢铁行业降碳减污相关政策措施
  • 附录D模型的主要参数设定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自1986年11月成立之日起,就秉承母体华东理工大学格物穷理、励志勤学的学术传统和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着力把自己铸造成为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