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3千字
字数
2019-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探讨道教生态思想及实践,涉及人性设定、个体与社会和谐、环境保护等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从生态学的视角来探讨道教身体的生态意义,或者说,以道教身体为中心来阐述道教的生态思想。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道教教义如何通过个体身体来设定人性;个体身心的和谐如何延展到社会领域和自然宇宙;道教养生实践如何把人与自然、人与世界有机地、深度地融合为一;道教制定了哪些环境保护律令以及道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落实环境保护;道教劝善能够对当今的生态伦理建设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基于此本书分为八章,分别阐述“道教与生态研究”“道物无际——道教生态哲学”“形神俱妙——身体身体观”“贵人重生——个体身心的平衡”“欲修仙道,先修人道——社会身体的平衡”“因循物性——自然身体的平衡”等问题。并进一步阐明道教环境保护律令、实施途径以及道教劝善对当代社会生态伦理建设的作用。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自序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道教与生态研究
- 第一节 宗教与生态的对话与互动
- 第二节 道教进入生态学的研究
- 第二章 “道物无际”——道教生态哲学
- 第一节 “道”——道教的最高理念
- 第二节 “物”“生”“神”——道教生态哲学范畴
- 第三节 “道”“物”“生”“神”相互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 第四节 道教生态哲学的原则
- 第三章 “形神俱妙”——道教身体观
- 第一节 “两臂重于天下”——身体的在先性
- 第二节 “泥丸百节皆有神”——身体的神圣性
- 第三节 “形神相守”——身心的过程性
- 第四节 “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身体的知觉性
- 第五节 道教身体观的生态启示
- 第四章 “贵人重生”——个体身心的平衡(上)
- 第一节 “率性而为”——对自然人性的回归
- 第二节 “明心见性”——道教复性论的发展
- 第三节 “自爱才能爱人”——道教对个性的强调
- 第四节 “少私寡欲”——道教对物性的超越
- 第五章 “贵人重生”——个体身心的平衡(下)
- 第一节 “贵人重生”——道教对生命的重视
- 第二节 “道在于人也,不炼而为凡”——道教对身体的修炼
- 第三节 个体身体与自然身体的合一
- 第六章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社会身体的平衡(上)
- 第一节 仙道与人道的辩证关系
- 第二节 “身国同构”——道教生态政治观
- 第三节 “损有余补不足”——道教社会公平观
- 第七章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社会身体的平衡(下)
- 第一节 生态女性主义的兴起
- 第二节 “贵柔守雌”——道教女性原则
- 第三节 “墉城女仙”——道教女性地位
- 第八章 “因循物性”——自然身体的平衡
- 第一节 机械论自然观与生态危机
- 第二节 “天地大吾身,吾身小天地”——自然的身体化
- 第三节 “天地无人则不立,人无天地则不生”——天人互依关系
- 第四节 “诸恶莫作”——道教环保律令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