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媒介时代:传播转型与共同体建构

内容简介

伴随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已处在一个“新媒介时代”。“新媒介时代”为人类文明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促进了“地球村”及“想象共同体”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促使媒介生态发生巨变、传播面临深刻转型。本书以此为背景,探讨新媒介时代,传播转型对于共同体建构和重振的重要性,总结归纳了新媒介时代各种媒介的交汇融合促使文化共同体、情感共同体、记忆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等建构的路径、内容及方法。

目录

  • 目录
  • 绪论 新媒介时代:演进与发展
  • 第一节 新媒介发展简史
  • 一 媒介与新媒介概念界定
  • 二 新媒介时代内涵及划分
  • 三 新媒介时代划分
  • 四 新媒介时代传播特征
  • 第二节 新媒介时代:传播转型与共同体进化
  • 一 新媒介时代:传播转型
  • 二 新媒介时代与共同体进化
  • 三 新媒介时代:共同体的失落与重建
  • 四 新媒介时代:共同体建构特点及方式
  • 第一章 新媒介时代:传播转型与多元共同体建构
  • 第一节 新媒介时代:主流核心价值传播模式的变革与国家共同体建构——以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例
  • 一 新媒介时代:“五个一工程”在传播“主流核心价值”中的作用
  • 二 新媒介时代:“主流核心价值”传播模式面临的变革
  • 三 新媒介时代:“主流核心价值”传播模式的发展方向
  • 第二节 新媒介时代:网络空间传播与共同体建构——网络汉服春晚的传播意义与价值
  • 一 “新媒介赋权”与“汉服春晚”的兴起
  • 二 汉服春晚与礼乐文化的传播
  • 三 汉服春晚与记忆认同的建构
  • 第三节 新媒介时代:个人认同的转向与趣缘共同体的建构——以“福建汉服天下”为例
  • 一 新媒介时代与汉服趣缘共同体的形成
  • 二 汉服趣缘共同体的构成要素
  • 三 汉服趣缘共同体的互动模式
  • 四 汉服趣缘共同体的社会功能
  • 第四节 新媒介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与认同建构
  • 一 新媒介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播的困境
  • 二 新媒介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播创新策略
  • 三 传统文化在当今的认同建构与传播意义
  • 第二章 新媒介时代:经典文化的再传播与共同体建构
  • 第一节 经典名著的影像传播与礼乐共同体的建构——解读新版电视剧《红楼梦》
  • 一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礼制文化传播
  • 二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礼乐文化传播
  • 三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情礼文化传播
  • 四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礼文化的价值与反思
  • 第二节 民族精神的再诠释与共同体建构——解读电视剧《精忠岳飞》
  • 一 岳飞故事传播与民族精神建构
  • 二 电视剧《精忠岳飞》与民族精神的再诠释
  • 三 电视剧《精忠岳飞》的当代价值与认同建构
  • 第三节 “美德伦理”的再传播与道德共同体的建构——解读电视剧《赵氏孤儿案》
  • 一 忠义之举的悲剧体现
  • 二 仁义之举的精神内核
  • 三 正义之举的主题回归
  • 四 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传播
  • 第四节 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像叙事与共同体建构——解读电视剧《琅琊榜》
  • 一 “为国以礼”,以礼治国的传播理念
  • 二 “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 三 “情深而文明”的礼乐文化
  • 第三章 新媒介时代:历史文化再叙事与共同体建构
  • 第一节 中国玉石历史的呈现与文化共同体建构——解读纪录片《玉石传奇》
  • 一 《玉石传奇》传播中国玉文化价值
  • 二 器以藏礼:玉器的叙事与玉礼文化
  • 三 玉礼的价值传播与文化认同建构
  • 第二节 中国汉画像石的历史叙事与文化共同体建构——解读纪录片《我从汉朝来》
  • 一 《我从汉朝来》的影像叙事特色
  • 二 “礼仪美术”的文化传播价值
  • 三 历史文化的认知价值与认同建构
  • 四 现实的反思与启示
  • 第三节 中国国宝的言说叙事与共同体建构——解读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 一 从器物言说到影像叙事
  • 二 从器物媒介到器物文明
  • 三 从器以藏礼到器以载道
  • 四 从文化记忆到文化认同
  • 第四节 中国汉字文明的历史叙事与共同体建构——解读纪录片《汉字五千年》
  • 一 汉字文明中民族文化精神的当代解读
  • 二 《汉字五千年》的影像叙事与传播
  • 三 汉字文明与共同体建构
  • 第四章 新媒介时代:记忆重塑与共同体建构
  • 第一节 历史记忆中的孔庙祭祀礼制及其认同建构
  • 一 作为历史记忆的“释奠礼”礼制
  • 二 作为“记忆之场”的孔庙
  • 三 作为文化记忆的仪式传播
  • 四 孔庙祭祀的记忆文化传播功能
  • 第二节 乡土文化的记忆传播与共同体建构——解读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
  • 一 《记住乡愁》中礼文化的记忆传播
  • 二 乡土中国的文化记忆与文化传承
  • 三 乡土中国的文化记忆与价值传播
  • 四 文化记忆的价值与共同体建构
  • 第三节 创伤记忆的影像传播与共同体建构——解读微纪录片《城殇》
  • 一 新媒体时代:创伤记忆的唤醒与共同体建构
  • 二 新媒介时代:微纪录片的内容创新
  • 三 新媒介时代:微纪录片艺术表达的创新
  • 第四节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记忆的重塑与共同体建构——以2017年“全球网上祭孔”为例
  • 一 新媒介时代“祭孔大典”文化记忆的重塑
  • 二 “祭孔大典”的文化记忆符号解读
  • 三 仪式传播建构文化记忆
  • 四 激活文化记忆,提升文化软实力
  • 第五章 新媒介时代:情感传播与共同体建构
  • 第一节 电视公益节目的情感传播与共同体价值建构——解读大型电视公益节目《等着我》
  • 一 社会转型中的情感建设
  • 二 关怀伦理与情感互动
  • 三 情感传播与共同体价值建构
  • 第二节 视觉文化中的情感传播与共同体建构——解读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
  • 一 视觉文化的转向及传播
  • 二 新媒介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特征
  • 三 《那兔》的视觉传播与情感建构
  • 四 致敬历史、情感动员与国家认同建构
  • 第三节 中国雅文化的情感传播与共同体建构——解读电视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 一 中国诗词类节目的雅文化传播
  • 二 中国诗教传统与雅文化建构
  • 三 中国雅文化的和合精神与共同体建构
  • 第四节 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情感传播与共同体建构——解读电视节目《朗读者》
  • 一 文化情感的传播与建构
  • 二 电视传播的融合与创新
  • 三 艺术之美的传播与表达
  • 四 文化传播与共同体建构
  • 第六章 新媒介时代:仪式传播与共同体建构
  • 第一节 国家公祭日仪式传播与共同体建构——解读“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
  • 一 国家公祭日仪式的确立及发展流变
  • 二 国家公祭日仪式传播的特征
  • 三 国家公祭日的仪式传播与共同体建构
  • 第二节 中国孝礼文化的仪式传播与共同体建构——解读央视2016年《最美孝心少年》
  • 一 中国孝礼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 二 “最美孝心少年”体现的孝文化
  • 三 “最美孝心少年”的仪式传播元素
  • 四 “最美孝心少年”中孝文化的传播价值
  • 第三节 央视“春晚”的仪式传播与共同体建构——解读2017年央视春晚
  • 一 “神人以和”普天同庆
  • 二 “家国一体”天下大同
  • 三 “乐以观政”“情深而文明”
  • 第四节 中华文明的仪式传播与共同体建构——解读大型电视文博节目《国家宝藏》
  • 一 激活历史文物,凸显文明特色
  • 二 讲述中国记忆,传承历史文脉
  • 三 凝聚情感共识,促进认同建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